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面临"逆全球化"沉渣泛起、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消费需求恢复乏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因素制约。更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抓好高水平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和竞争力;必须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相似文献   

2.
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禅文化的表现形式,旧体的禅意诗歌,茶与禅的契合,禅画等文学艺术形式里流露出的对禅的思考,彰显出禅"拈花微笑,不立文字"的空灵透脱。  相似文献   

3.
文化反恐基本作战形态理论是构建和坚固攻关文化反恐难题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反恐参战双方的人员数量为主要依据和参考坐标,划分文化反恐"以1对1""以少对多""以多对少""以少对少""以多对多"五种基本作战形态。指出,在具体应用中要把握四个基本点即:文化反恐者的整体绝对优势永远不会改变,参战双方人数的多少并不完全等同于战斗力的大小,参战双方的人数优势可能(可以)转化为各自的战斗力优势,参战双方的作战态势可能(可以)因为其绝对数量的相对大小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度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太低。实践证明,国有投资固然有积极意义,但实体经济的活力来自于民间投资,如果民间投资低迷,整个经济就难以全面繁荣,甚至还会引发大范围"脱实向虚"的经济空心化倾向,导致经济下行。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过高的难题,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以稳定和促进民间投资,全面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演进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简单替代或者非此即彼皆不可取。当前应当批判"中体西用"论和"全盘西化"论,立足于辩证综合的"古今中外"法,使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成为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理念、价值取向回归的鼓励和创新,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融合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6.
英国"脱欧"全国公投是2016年震惊世界的大事件,引发人们对英欧一体化进程的思考。英国自1961年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并于1973年加入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以来,"疑欧主义"在英国长期流行,英欧龃龉不断。由于欧元区固有的政策协调难题、移民问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导致英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矛盾日渐显现,最终导致英国选择退出欧盟。中国在参与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从英欧一体化进程中吸取经验,尽量组建自由贸易区,避免参与共同市场和经济与货币联盟。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刑事司法活动中也遇到了诸如犯罪率不断上升,案件久拖不决,被告人人权保障机制缺乏等世界性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以美国为首的英美法系国家大都规定了辩诉交易程序.通过对国外辩诉交易程序的历史发展、价值评价以及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和具体的制度环境为辩诉交易所提供的生存空间的理性思考,有必要吸收和借鉴英美等国的辩诉交易实践,来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诉交易程序.  相似文献   

8.
文化价值观在文化价值中必须要经历文化价值论证,社会人、文化价值、价值观都是文化价值论证中的必然性要素。文化价值缘何需要"文化价值观"呢?这是文化价值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经历了"文化立题"、"文化破题"、"文化回归"三次辩证的自证过程。"文化立题"形成了"文化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又以"立题"方式形成文化力;"文化破题"从否定与超越视角展示了文化价值观自身的反思性,社会人从而会以"第三者"审视方式形成文化"自知之明"。"知识的价值力"与"伦理的价值力"是文化价值观两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前者是文化的价值理性,后者是文化的价值统摄,其辩证的统一形成文化价值观包容的价值情怀。文化以"人化"为基础,"文化回归"作为人在文化中的"价值归至"是文化价值延伸的价值方法,便是"人性回归"。"精神"是文化"价值归至"的具体载体,它从更深层次实现人的本质性需求,以精神价值形态具象文化人的心理归属。  相似文献   

9.
对“文化戍边”论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戍边"论是针对兵团屯垦戍边事业面临历史性挑战和危机而提出的一种理论.其目的在于弘扬兵团文化,解决兵团在新形势下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更好地发挥兵团文化在维护边疆稳定、发展新疆及兵团经济的作用.但"文化戍边"论能否根本有效地解决目前兵团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0.
乡贤文化根植于乡村,服务于乡村,成长于乡村,是乡村治理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抓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至今乡贤文化及其相关制度变迁的历时性考察,探究其"从缺失到回归"的内在变迁逻辑,从中解读不同时期政府的职能定位、执政思路。从基层的微观视角入手,以Y市为例,对乡贤文化的弘扬以及乡贤文化的回归做出有益的探索与思考,从过去回顾中总结提炼、在当下叙事中考察分析,并对未来建设进行展望并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房价虚高是当前我国一线城市最突出的问题,它已影响到居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政府不仅要强化房地产及金融调控政策,加强舆论引导,还要着力于破解全国区域平衡发展难题,优化资源合理分配,方能实现我国房价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县级行政体制改革近年来一直处于停顿状态 ,究其原因在于改革有许多绕不过去的难题 ,这些难题主要是 :改革成本难付 ,冗员难以分流 ,权力再分配难以运作 ,职能转变阻力太大 ,机构改革干扰太多。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共同攻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苏、新疆、广西三省(区)的调查信息显示,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多"呈现以下特点: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观念或文化结构多样多元;文化的主流形态多样多元;文化感受与文化评价在在悖论中呈现为多元多样;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的影响因子的多元多样;文化多元多变中的稳定因素结构多元."一"的特点表现为:中国社会伦理型文化的性征没有根本改变;"前示型文化"或"前示型社会"的特质没有根本改变;"五四"以来主流文化的三大基本结构没有根本改变;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心理和文化意识中地位尤其是文化主导地位"变"了,但意识形态的作用得到一定肯定;传统文化仍得到高度认同;文化时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不是深刻和持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化需求扩大以及信息量爆炸式增长的社会形势下,青少年的犯罪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青少年犯罪与吸毒犯罪、环境污染被并称为"三大社会公害",成功地解决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各国的一大难题。然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等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本文基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及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与贫困进行伟大斗争,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当前,凉山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贫弱、生态环境脆弱、社会文化积弱的"四弱"难题,必须强化基础保障,聚力产业扶贫攻坚,攻坚克难,综合施策,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6.
"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公认的难题。信息供给不实用、信息需求不足和信息传播不畅是造成"最后一公里"难题的主要原因。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从引入市场供给机制、充实网络信息内容、培养信息中间人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实施的矫治回归"一体化工程"是对狱所教育改造与社会安置帮教良好衔接的有益探索.一体化工程强调狱所矫治与回归社会两大基本环节的对接与协调,同时涉及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与社会力量的对接与协调,以及行政机关内部职能的协调运作.一体化工程体现了矫治与回归的逻辑关系:矫治职能与回归职能的逻辑、矫治能力与回归能力的逻辑以及矫治主体与回归主体的逻辑.一体化工程关注人权,关注社会特殊群体的人格尊严,突出了政府执法方式的人性化转变.一体化工程的有效运作,需要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相应的权力,同时社会也必须形成宽容和接纳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8.
历史虚无主义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企图消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价值观,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在"互联网+"背景下,其传播呈现了传播载体多元化、传播受众扩大化以及传播方式隐蔽化等新的特征。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树立"互联网+"思维,强化新媒体治理,做好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减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做好社会正能量传播的"加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消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深生态学的文化张力与人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问题是一种跨学科的人类与自然的命运考辨,是从人类反思自然生态进而反思文化生态开始的.这种生态自然观使得西方人返身而诚开始研究生态文化、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艺术.深生态学是一种有深度的生态哲学,它是在思考人与世界关系或人类与非人类的深度关联中升华为"人类性"思考的生态智慧.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人类的未来是否可以将东西文化中精神相通的要素整合起来,在真正的文化生态整体创新中,拿出巨大的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生态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施政策干预以营造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意的社会环境,是政府和文化管理职能部门的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政府应减少对文化创意培育的干预,给社会和市场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维护良好的文化生态。当前,政策干预的最大问题是凸显"产业"维度,不见"文化情怀",呈现的是资本和技术的狂欢共舞,唯独缺失文化生成和价值传播的自觉。因此,必须的政策干预要以实现文化创意的"人的价值和对人的关怀"为诉求,而非单纯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