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每当提及“黄埔”二字,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广东的“黄埔岛”,想到黄埔岛上的“黄埔军校”……。如今,“黄埔”这两个字响遍海内外,不论在口头上,还是在报章上,人们都会不时听到,常常看到。是啊,“黄埔”这两个字,的确铸就了太多的情感,牵涉着太多的情缘。而我,作为黄埔后代,一遇事,总是“陷”在“黄埔”之中不能自拔。我的父亲李仙洲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生。他是黄埔学生中年龄最长者之一(1894年生人),所以黄埔同学大凡称他为老学长。据父亲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接见他时,也称他为“大哥”,并讲:“李大哥是山东人,我记得…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7,(2)
正一位热情好客的长者2015年我曾在《黄埔》杂志上发表《殷显政的黄埔人生》一文,不久之后,收到杂志社转来的一封信件。来信者是《黄埔》杂志忠实读者、黄埔21期毕业生、现任四川凉山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刘志祯(刘中心)老先生,因我文章中记述了殷老在鲁干班的一段经历,与他颇有相似之处,引起了他的共鸣。此后一年之中,我一直与刘老先生保持着书信往来,大致了解了他非同寻常的黄埔经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4.
4月28日,原广州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曹云屏在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周言久等人的陪同下,到安徽省黄埔同学会参观并与部分黄埔同学子女晤谈。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郭敏看望了曹云屏一行及在座的黄埔亲属们。曹云屏的父亲曹渊,是黄埔一期生,安徽寿县人。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营长,于1926年9月攻打武昌时牺牲,年仅24岁。曹云屏对黄埔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随同他来皖的曾庆榴教授(原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搜集黄埔同学的资料。聚谈中,黄埔亲属共同缅怀了曹渊烈士的功绩,表达了对革命前辈的由衷敬意。表示今后…  相似文献   

5.
侯松平 《黄埔》2013,(3):9-10
由于我的父亲侯炳垚先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我——便与黄埔有了"血缘",一辈子与黄埔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埔精神是什么?我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她的核心——爱国。因为爱国,在全国抗战烽火连天的1938年,为抗击日寇,正在洛阳读高中的父亲投笔从戎,考取了黄埔军校。父亲毕业后跟随部队在抗日战场上赴汤蹈火,浴血奋战。我看黄埔精神,真了不起!为了国家,她可  相似文献   

6.
张寅 《台声》2014,(11):89-89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海峡两岸都以各种方式纪念着这一特殊的日子。当我翻看海峡两岸关于黄埔建校90周年的新闻报道时想起了我的外公。作为黄埔18期同学的他,若能看到此情此景,想必也会激动而欣慰吧。然而,我知道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去年8月22日,我的外公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但眼前还时常浮现出他在世时讲起黄埔精神时的激昂神情,耳畔似乎也回荡着他和蔼亲切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1993年,在中山公园由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举办的报告会上,我认识了黄埔老人李甦,那年他已经90岁。他说他认识我父亲(我父亲是黄埔军校18期2总队炮兵1队毕业),他们常常一起参加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的会议,还常常住在一个房间。就这样,我和李甦的接触越来越多,也渐渐了解到他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历经磨难,但始终热爱国家,坚持为黄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北京东城区有条前厂胡同。胡同里5号院,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里,曾经住过几个身份特殊的普通公民。说他们特殊,因为他们的名字,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侯镜如,黄埔一期,原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杜聿明,黄埔一期,原国民党中将副司令长官;宋希濂,黄埔一期,原国民党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兵团司令;郑庭笈,黄埔五期,原国民党中将军长。这四个人都曾是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声名显赫。人民解放战争的震天炮火,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侯镜如起义,奔向光明;而杜聿明、宋希濂和郑庭笈,兵败被俘,受到审判,被关押在战犯改造所…  相似文献   

9.
李熙宗 《黄埔》2013,(3):6-6
发扬黄埔精神,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建会宗旨,是黄埔同学应该身体力行的义务和责任。什么是黄埔精神?我看应该是爱国革命!为什么说爱国革命是黄埔精神?首先,我们应该从黄埔军校的诞生说起,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时,孙中山先生视察了黄埔军校后在作报告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学校是希望什么呢?就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李仙洲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生。他是黄埔学生中年龄最长者之一(1894年生人),所以黄埔同学大凡称他为老学长。据父亲回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接见他时,也称他为“大哥”,并讲:“李大哥是山东人,我记得你是军校一期毕业生,年龄最大、个头最高,是标准的山东人……”父亲每当忆起总理接见时的情景总是感慨万千。在后来的  相似文献   

11.
李迅 《黄埔》2011,(1):28
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赣驹先生是辛亥元老、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李烈钧将军的二公子,他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  相似文献   

12.
聋人报摊     
广州市黄埔区聋人利铭坚原在广州市东升童服厂工作。因家住郊区黄埔离市区太远,上下班不便,他个人主动申请退职自谋职业。 倒底干点什么呢?他盘算着。经过观察,他发现自己居住的黄埔地区报摊很少,居民们买报纸往往要走很远的路,十分不便。于是他计上心来,决定摆摊卖报。  相似文献   

13.
刘衍珍 《黄埔》2006,(2):16-17
细数这段与黄埔深情结缘的日子,想想经历的困难,再想想得到的信任与理解,倍感充实和欣慰,注定今生还将继续在黄埔的天地里奋斗下去,因为自己割舍不去那——我常常想,黄埔人是一笔宝贵财富,值得社会珍惜与尊重。每一位黄埔老人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需要用心去拜读。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来到黄埔同学会工作,更没想到这一来就是整整18年。然而这如梦幻般的历程,自己却是如此真实地走过,将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奉献在黄埔同学会的工作中,心中留下的是永远不变、一生相拥的黄埔情怀。翻开逝去的岁月,困难与成功同在,苦辣酸甜俱全,细细品味个中滋味,心…  相似文献   

14.
他乡遇老乡     
去年年底,我参加福建省作家协会组织的“锦绣海西·福建作家漳州汕头采风行”活动。在广东汕头市,我遇到一个来自故乡的创业者——余德金,他是福建泰宁人,听了他颇有戏剧性的故事,令我敬佩。因为,他确是一个敢冒风险,爱拼才会赢的闽商。  相似文献   

15.
看到《黄埔》杂志第6期,我长时间地陷入沉思:现在是总第99期,新年第1期正好是创刊100期,应该好好庆祝庆祝……不容易呀,已经18个年头了!《黄埔》杂志创办,我是见证人之一。我也是《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想当年,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大力支持,同学会理事会议一致通过,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黄埔杂志社,于是《黄埔》杂志面世。黄埔同学在经过几十年之后,又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刊物。我清楚记得,很多同学拿到这本杂志都如获至宝。杂志社的同志也几次跟我讲,黄埔同学经常来信,说杂志是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食粮”“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6.
1937年春,我随胡琪三少将跨进了南京黄埔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门。不久,陈继承中将接替张治中担任了教育长职务,在当时这是军校一件大事,因为教育长是仅次于校长的职务。布达式后,大家议论纷纷:陈继承是黄埔一期的“老大哥”?还是日本士官学校与校长同学?是不是保定讲武堂出身?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6,(3)
正长春岳氏万全堂中医院院长岳天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坚持常年免费为黄埔老人送医送药,在黄埔老人中口碑极好,社会各界也赞誉有加。怀着对黄埔前辈的崇敬、对岳天生院长的感佩心情,笔者与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郭士健相约,一同去走访岳天生院长和被他关爱、救治过的黄埔老人。路上,郭士健秘书长首先向我讲起了——岳天生院长的故事岳天生,1953年5月15日出生。在这个中医世家,蜚声海内外的岳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7,(3)
正吉林市是吉林省黄埔同学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同这座城市的名字一样,这里人吉地灵,黄埔同学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近些年,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黄埔人才,如黄埔军校同学会原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原常务理事、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原会长唐格森,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原副会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原理事邱云海,现任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李黎等。这些黄埔同学的事迹令人钦佩,让人肃然起敬。在这些杰出人物中,有一位让人交口称赞的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6,(4)
正正值举国上下隆重纪念誓师北伐90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起黄埔4期慕中岳学长在他生前的1992年向我讲述的几则鲜为人知的北伐事例,令人刻骨铭心,如今言犹在耳。他的讲述,使我看到了北伐战场上的黄埔军人敢于战斗、敢于牺牲的虎胆雄心,也使我看到他们那"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和"不成功便成仁"的革命情操,不由得肃然起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9,(1)
正为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反映《黄埔》杂志30年发展成就,我刊特开展"我与《黄埔》杂志"征文活动。征文对象:大陆及港澳台黄埔同学、黄埔后代,《黄埔》杂志读者及作者。征文主题:讲述您与《黄埔》杂志的故事,以及对《黄埔》杂志的深刻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