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1,(32):55-55
《中国青年报》10月27日刊登了一篇《填平官德滑坡的“塔西佗陷阱”》的文章。“塔西佗陷阱”是古罗马伟大的历史学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提出的,他曾断言:“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13,(4):42-42
塔西佗陷阱曾出任过古罗马最高领导人,也是著名历史学家的塔西佗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个著名的见解被称作"塔西佗陷阱"。它用在政府公信力问题上,可表达为,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8):51-60
古罗马历史学家、政治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其大意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延伸至国家执政层面,意思就是一旦执政者失去公信力,那么无论他做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是好是坏,公众都不会买账。而丧失了公众认可和支持的政策,即使再好也无法得到有效施行,整个执政体系就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困境,这就是所谓的“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4.
<正>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老百姓总是认为不利于自己而不予支持信任。这就是"塔西佗陷阱"。这种情况在我们党有没有,习近平总书记说,情形当然没有这么严重,但脱离群众的危险,确实值得我们警醒。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7,(7)
"塔西佗陷阱"揭示了深刻的公权信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包含着破解"塔西佗陷阱"的基本思路。这就需要从站稳人民立场、切实把握民意、严格责任机制、健全公开机制等方面入手,有效破解"塔西佗陷阱",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正李海青在12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当下,"塔西佗陷阱"常被用来描述一旦公权力失去人们的信任,不论事情做得好坏,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塔西佗原话的本意是,人们一旦对皇帝抱有一种固定的负面情感,即使皇帝做了好事,依然会被厌恶。他在这里强调的恰恰是一种主观态度,人们是否欢迎当政者、喜欢当政者成了关键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显现一种重人伦教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更是散发着人文精神的生命气息。综括观之,史学传统的人文精神发端于上古原生态史学,奠基于先秦时期繁荣的史官文化;而以司马迁《史记》成书为标志,人文精神成为史学传统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如果党员干部说了不做,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老百姓都会习惯性地认为是在说假话、做坏事,跌入“塔西佗陷阱”。因此,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有狠抓落实,才会有实效。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坚持问题导向,是对时代呼声的积极回应;坚持问题导向,有力破解"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等建设发展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的彰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树立了勇于担当和真抓实干的光辉范例。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强调其政治性和学科特殊性的同时,也必须尊重其作为史学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要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进一步开拓理论视野,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可资借鉴的优秀史学理论和传统,从解释性证成史学走向解释性评价史学,真正走上民主科学研究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在党中央与毛泽东的号召和指导下,延安掀起了一股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先后组建了一系列史学研究机构,出版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并在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这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延安史学中潜藏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必须深刻反思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从"萝卜招聘"的猫腻到"火箭提拔"的诡异,从天然气涨价的一波三折到水污染信息的滞后回应,从PX项目的邻避运动到家用汽车限牌的突袭……伴随热热闹闹的事件,总能听到民众对政府质疑的声音。这些热点事件情状各异,但只要是涉官、涉权都会出现一个共同规律:任凭政府或官员怎么解疑释惑,人们就是不信。曾经的老百姓似乎变身成了"老不信"。对"老不信"现象,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有过论断: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  相似文献   

13.
1920年7月.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便开始在北京大学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同时.他系统引入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开创了我国现代新史学理论发展的先河。此后,李大钊又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校讲授《史学与哲学》、《史学概论》,并著有《史学要论》一书,进一步丰富了史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在史学理论研究、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了独特的新史学观。今天重温这一史观.对中共历史的研究者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2,(8):11-11
塔西佗陷阱 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一定律在近年来的社会群体事件中有充分的体现。它可能是极端情况,但对政府部门却是善意的提醒。权威的积累宛若“抽丝”,坍塌则可能如“山倒”,真正的危机不是已落陷阱或已然覆舟,而是朝这个方向滑动却没能被及时阻止。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其最为主要的贡献在于最早研究和传播唯物史观。针对当时中国史学研究的困境,他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应用到历史研究,在历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对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史学界的风气逐渐转变,经世致用之潮取代了“纯学术”研究之风,为抗战服务成为中国史学家的共识。随着战局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国统区、根据地、沦陷区三大区域的抗战史学,并呈现两大演变趋势:一是各派史学的融合;一是马克思主义史学逐步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抗战史学的发展和演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史学界的格局,对以后的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党员干部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种信任和支持,实质上是一种认同。群众认同包含多方面内容,但主要的是利益认同、感情认同、理念认同。利益认同是出发点。老百姓在利益上认同你,就会信服你、认同你的努力;反之,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即使你讲真话,人家也不信。获得群众的利益认同,需要搞清楚什么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身体力行且颇具影响的英国当代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坚实的奠基作用。这种作用充分体现在其史学理论和实践中的现实情感、群众立场和整体主义叙述方式等三个方面,此外,他还十分强调史学家的社会责任对于史学研究的科学性的意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霍布斯鲍姆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色。  相似文献   

19.
口述史学能否引发史学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敏 《新视野》2006,(1):50-52
口述史学真的会引起新的史学革命吗?如何认识口述史学将会引起的革命?怎样使口述史学真正促进史学的革命性进步?这类问题不仅值得口述史学者关注,也应引起研究史学理论、近现代史的学者和借鉴口述方法从事研究的各学科学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口述史以不同于文献证史的方式表现历史细节,同时可以为社会史研究的广泛深入提供丰富材料,因而具有推进历史研究产生革命性进步的价值。但要真正产生这样的效果,必须解决口述音像保存、共用问题,并须提高口述工作者的素质,加强口述史学理论研究,取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史学传统与西方史学传统有不同的理路.现代中国在西方思想资源的启示下,开始了史学革命,产生了现代史学.但由于在理路上没有跳出革命史学的窠臼,新中国史学也发生了过度政治化的失误.当前,中国史学的问题依然是理论和方法问题,以当代史的问题更为突出.必须以全球化视野,借鉴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促进学术进步.文中以麦克法夸尔的"铁三角"理论范式为个例,从理论层次,述事方式,分析结构,以史鉴今的适用性等方面,对照分析中西史学的所长所短,以确定中国当代史研究中需要解决的理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