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变形、残缺、变异指纹的查档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手印是犯罪案件现场中较为常见的痕迹之一。但由于种种因素所致,会引起现场手印产生变形、残缺、变异等,如果对这些变化不清楚或了解不深透,势必会影响手印的正确检验鉴定工作。本文就现场手印极易产生变形、残缺、变异的主要原因及常见的反映形式进行探讨,目的在于能引起专业人员的共同重视。1现场指纹的变形指纹变形主要是因为人在接触各种客体时,由于用力大小、用力方向的不同,使乳突纹线挤压变形;或者由于在客体上滑动,导致指纹的移动和重叠。对于现场指纹来说,由于作案过程中某些动作的特定性,决定了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指纹有着不同程…  相似文献   

2.
鉴定人员“心理因素”对指纹检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印被称为物证之首,历来被广泛用于司法实践,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证据.在实际检验中,可能将事实上同一的指纹认定为不同一,也可能将不同一的指纹认定同一,还可能出现既不敢认定,又不否定的局面,造成指纹鉴定出错或者难下结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现场提取的指纹变形、重叠、模糊、残缺等各种客观原因,以及鉴定人员本身的检验水平、经验等原因外,心理因素的干扰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拟就该问题作出分析如下:1.心理因素干扰产生的原因1.1 案情对鉴定人员心理的影响案件发生以后,随着侦察工作的开展,案件信息也会通过侦察员传递给刑事鉴定人员,特别是在送检过程中,通过侦  相似文献   

3.
犯罪现场的手印痕迹是犯罪嫌疑人作案之后遗留下的关键线索,对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学习和掌握手印痕迹检验的精髓和核心关键方法,有利于办案人员在进行现场勘查的时候通过对手印痕迹的固定和提取能够获得更多的案情线索,加快案件侦破的速度。本文首先对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再研究讨论了多种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希望能够对相关警力部门侦破案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手印的相关性是指手印与犯罪行为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手印是现场犯罪痕迹的一部分,是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特别是手指头的印痕出现最多。根据现场发现、提取的犯罪手印,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能为侦察和技术检验提供方向和线索,为缩小侦察范围,刻画罪犯特征,鉴别犯罪嫌疑人提供客观依据。刑事犯罪现场极其复杂变化多端,犯罪现场上的手印,有的为罪犯留下,有的为事主、被害人或无关人员所留,确定现场手印是否罪犯遗留,关键是判明现场手印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1要结合现场环境和犯罪人的心理状态确定现场环境,能…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变异手印,其在形成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使外形和特征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具有非本质差异的特点,能做同一认定。笔者在工作中就遇到了这样一枚变异手印,并成功地分析了其形成的机理,总结了一套检验同类手印的方法,现将此手印检验过程归纳出来,希望能给同行们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6.
手印的相关性是指手印与犯罪行为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手印是现场犯罪痕迹的一部分,是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特别是手指头的印痕出现最多.根据现场发现、提取的犯罪手印,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能为侦察和技术检验提供方向和线索,为缩小侦察范围,刻画罪犯特征,鉴别犯罪嫌疑人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刑事侦查需求和应用实践的角度 ,来探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主要评价标准 ,以达到减少和防止在建设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过程中失误的目的。1 提取现场指纹不可控制性1 1 现场指纹成因的不可控制性现场指纹是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 ,触摸现场相关物体而留下的接触性痕迹。犯罪过程的客观记录 ,不可能要求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留下的指纹清晰、完整 ,更不可能人为地把现场指纹“变”得符合检验要求。1 2 现场指纹质量的不可控制性现场指纹是行进型物证、动态型痕迹、瞬态型“照片”。接触的客体不同形貌、不同表质、不同环境气候条件、不…  相似文献   

8.
论指纹检验中的假定王义然,程连栋指纹检验是痕迹检验的一种,是刑事技术中起步较早、应用较广泛、发展较成熟的一个门类。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对检材和样本指纹的特征比较,解决二者同一认定的问题。能否在被检指纹中找到有价值的细节特征,对指纹检验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指纹作为"物证之首",对现场手印进行分类有利于手印的保护、显现、提取、分析检验等,充分发挥指纹技术在侦查破案、打击犯罪中的特有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指纹鉴定人员对现场指印认知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鉴定主要是解决检材指印与样本指印是否为同一人所遗留问题,其鉴定意见是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关系着被检验对象是否有犯罪嫌疑,责任重大。指纹鉴定人员根据指纹鉴定方法与标准,结合从业经验对指印进行分析与比较,并最终给出鉴定意见,在此过程中,对现场指印的分析是否客观及准确,直接影响后续比对检验、综合评断及得出的意见。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在指印分析阶段的细节特征选择、信息判断等问题进行研究,邀请106家指纹鉴定机构参加4组指纹的测试,实验使用一款基于网络的指纹鉴定分析系统,记录每个机构在指纹鉴定中的工作过程,并使用统计学R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指纹鉴定机构之间做出判断与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选取特征的数量与现场手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1.
董亚枚  陈亮 《法制与社会》2012,(19):136-137
手印是犯罪现场和嫌疑客体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犯罪痕迹,通过检验鉴定,能够起到缩小侦查范围和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作用,向来被认为是"证据之首",在侦查破案中显示其特殊的价值。在新形势下,缉私办案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给刑事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从将指纹工作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轨道,不断提高指纹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调动指纹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现场勘查、密切侦技联系,并进一步做好指纹鉴定工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最大限度地发挥指纹技术在缉私办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指纹查询比对工作中通常遇到的情况是,一枚现场手印要与几十枚甚至上百枚样本手印进行比对.或一名嫌疑人十指指纹要与上百枚现场手印进行比对,而不是一枚现场手印对一枚样本手印的一对一的检验,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准确、快速有效的比对检验程序,以便迅速准确地发现相同的手印,满足大量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陈林 《刑事技术》2013,(3):18-18
“哈气法”是对疑有手印表面光滑的非渗透性客体,可用嘴哈出水气,凝附在有纹线的物体表面,使手印纹线与物体表面形成一定反差,从而发现手印。长期以来,“哈气法”是现场勘查中发现和提取现场手印的一个基本方法。然而在DNA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DNA技术的广泛应用,指纹不仅仅用于痕迹分析,还用于个体生物属性分析。此时如果不加分析,贸然采用“哈气法”,极可能破坏了指纹作为生物检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们把只出现3、4个特征的残缺指纹称为少量特征指纹。在指纹检验中,常常会遇到对只有少量特征的残缺指纹的检验。有关权威专业刊物曾报导:指纹的同一认定必须有6个以上相同的特征。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显现固定手印方法落后、手印局部持征较少等原因,所提取的现场指纹特征出现得极少,达不到同一认定的足够数量。笔者认为,在如下特殊条件的配合下,仅凭3、4个特征相同就可以作出同一认定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痕迹检验中,常遇到一些残缺的手掌印或足掌印,它们多属掌纹的某一小块,纹线不多、特征较少,既无花纹中心,又无花纹三角。因此,这类掌纹定位不易,检验鉴定难度较大。笔者通过对3起杀人案件现场残缺掌印的检验鉴定,有以下几点体会。1确定残缺掌印是否罪犯遗留是检验鉴定的重要环节现场上的痕迹包括残缺掌印,可能是作案分子遗留,也可能是事主或其它无关人员所留。只有确定现场上的痕迹是罪犯遗留,检验鉴定才有实际意义。因此,作为检验鉴定人,首先要向送检人特别是痕迹的提取人了解有关情况,弄清手印遗留的情况。一是要分析留有残缺掌印的客体…  相似文献   

16.
唐宋  杨华 《刑事技术》2011,(4):53-53
所谓变异指纹,是指纹在形成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发生外形和特征的变异,而外形和特征的变异具有非本质差异的特点,能作同一认定的指纹。在对变异指纹进行认定的过程中,技术员把握的往往是细节特征的表现形态相近,既现场特征表现为一种类型,样本特征为能够解释的类型,如一个是起点,另一个是分歧。  相似文献   

17.
现场勘验检查就是通过刑事案件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证认识和记录犯罪现场的过程,其中现场上遗留的手印痕迹是认识现场的重点特征,现场勘验检查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发现和提取手印痕迹,这就要求现场勘验检查人员在勘验现场、检验手印时采用正确的方法,力求完整、真实记录现场手印。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DNA技术的进步,现场勘验检查时应当将手印痕迹检验技术与其他学科技术相结合,使现场手印痕迹的证明力更加直观、稳定。同时应当注重加强现场勘验检查人员人身防护,防止显现手印时使用的化学试剂和特殊光线造成人身伤害。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区分在犯罪现场提取到的指纹,足迹等痕迹是犯罪痕迹还是非犯罪痕迹,认真做好剔除。剔除和认定同一,在痕迹检验中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认定同一的前提,首先是做好剔除;而剔除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犯罪痕迹,进行认定同一。实践中,一般是先剔除当事人、被害人及家属,以及可能接触过现场而留有痕迹但与犯罪无关的人,而后确定犯罪痕迹。但要注意,有些痕迹即使是事主或其他平时可能接触的人所留,亦不该笼统地排除其嫌疑,而应对现场痕迹进行仔细观察研究和综合分析。不但要研究痕迹本身,研究痕迹在现场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还要结合研究现场访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最后判断。一、认真做好现场勘验,是痕迹剔除的关键所在。1.研究痕迹的形成过程。痕迹的形成与作案人的心理、动作习惯、入侵方式,作案的目的动机,障碍物的高低,物体的形状等紧密联系。在勘查中要注意研究痕迹的形成过程,这样对分析案情,确定案件性质,确定犯罪痕迹和非犯罪痕迹具有非常重  相似文献   

19.
孟柯  杨华 《刑事技术》2009,(1):53-54
指纹检验是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鉴定结论是一项重要的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各类刑事案件现场,发现、显现、提取的指纹是重要的痕迹物证,对侦破案件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现场指纹形成的复杂性,往往与正常的平面捺印产生较大的差别,反映在指纹的几何形态、乳突线的弯曲程度、粗细、密度及细节特征等等都会产生较大变化,即形成了变异指纹。怎样判断和识别指纹是否为变异指纹,其产生了哪些变化,是正确进行指纹鉴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由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即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留下的心理烙印。犯罪心理痕迹应该属于广义的痕迹范畴。犯罪痕迹是指由于犯罪行为而遗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可分为广义痕迹和狭义痕迹。广义的犯罪痕迹包括由于犯罪行为引发而遗留下来的一切变异迹象,诸如印象、迹象、形象等痕迹。而我们通常所称的“痕迹”为狭义的痕迹,即形象痕迹。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犯罪心理痕迹理解为就是印象痕迹或者反映形象痕迹,犯罪心理痕迹也不属于其中哪一种狭义的痕迹。犯罪心理痕迹是通过犯罪行为表现出来,遗留在人的头脑或客观物质中,需要借助人的思维加工、分析认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