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钟 《学习导报》2010,(5):61-6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支柱和强大思想武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是我们党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课题。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重要内涵在今天并没有得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普遍认可,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论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智杰先生以今日中国经济学指导思想只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由,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作为指导思想的.但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和谐、关于市场经济、关于社会公平、关于消费品分配原则等思想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践上说,要推进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排斥不了、否定不了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当代性.  相似文献   

4.
梁建新 《探索》2004,2(1):53-56
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正面临失去批判力的种种危险。然而,马克思主义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没有也不能失去批判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全球化思潮的分析批判与引导,是凸现马克思主义批判力的重要视域。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化"、"化什么"以及"如何化"。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直接指向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要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6.
郭杰忠 《求实》2004,(12):4-6
马克思主义 ,无论在我们国内还是国外 ,仍然是光辉灿烂的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绝大多数群众、干部和知识分子坚信马克思主义 ;另一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 ,甚至持冷淡、反感和讥讽的态度。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和研究状况与现实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迫切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加强。因此 ,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十分必要 ,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张帆 《求实》2012,(1):11-14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二个层次是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三个层次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三个层次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深化的过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它的组成部分以及基本特点;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应当注意的学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在实践中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掌握理论的重点,要把握好运用的尺度,要发扬理论的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刘铁明 《探索》2005,1(2):10-13
在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研究和表达,特别是作为一门课程和教材来建设时,如何避免这门课程和这本教材成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简单串联,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是侧重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符合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要求,而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不断向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命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指引,坚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依托,完善和创新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为载体,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武装,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举,是我党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调研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真实面目和实质;如何界定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如何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怎样开展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研究的宣传。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调研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真实面目和实质;如何界定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如何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怎样开展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研究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无论历史条件怎样变化,马克思主义革命性都永远不会过时。但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拓展,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理解,需要突破传统视域,做出符合时代性的解读。科学发展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并行不悖,科学发展需要革命性的改革激情和创新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与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并不矛盾,在创建和谐社会关系过程中对于有碍和谐目标实现的一些矛盾需要发挥革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从这一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形式,一定要反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而且这种结合一定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历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应该如何实践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彻底而严整的、正确的理论和纲领。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列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列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学习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视角的狭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学术研究层面较为滞后的重要原因。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学术研究层面取得重大进展,应打破学科局限,按照马克思研究社会问题的大社会学视野针对中国特殊的社会问题开展研究。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思想功能还是在中国的现实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本身都具有大社会学的性质。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应当开启大社会学的思想视野。  相似文献   

16.
杨智勇 《世纪桥》2012,(19):43-4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品质之一,这里的"时"在某种意义上指的就是现代化。现代化作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乃至在世界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无论经济、政治还是社会都要求现代化,作为我们行动指南的思想、理论同样需要现代化,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同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从而寻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应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7.
在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日常生活如何对接?马克思主义如何抵达人们心灵深处,真正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都是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本文基于对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研究,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与"认同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理论假设。结果表明态度的双重性导致在认同、信仰与践行马克思主义时具有不确定性;学习依然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但更倾向于通过认同与信仰的行为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依然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立思考、强烈认同与高度信仰是践行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为此,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何建设一个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如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问题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泛化、马克思主义神圣化、马克思主义庸俗化、马克思主义混乱化、马克思主义形式化和马克思主义兜售化等六大错误倾向。科学研究和深入分析这些错误倾向,揭示其理论错误和实践危害,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