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列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阶级属性、理论精髓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树立了学习与运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科学地回答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今已经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各有不同的鲜明特色:第一次飞跃形成了一个单一的理论形态即毛泽东思想,而第二次则形成一个由多个具体理论形态共同组成、有共同主题的理论体系;两次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不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结合点、关联点、接触点、交叉点不同,因而关联词也不同;虽然两次飞跃都着重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但第二次飞跃则在更进一步搞清这一根本问题之前,先着重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并把这视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前一根本问题的具体回答和第二次飞跃的逻辑起点;第一次飞跃侧重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本土化,第二次飞跃则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并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别中国化的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过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先后思维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怎样领导这样的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具体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新时期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不渝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30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三个重新概括为四个,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问题的前面,冠以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新概括,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党通过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路线和党风学风上进行拨乱反正,确立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阶段.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进一步推进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三个明显的特点:(一)回顾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基本经验,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全面、科学、深刻的概括,形成了分析、回答"基本问题"的理论范式;(二)突出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三)及时地回答了实践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兵 《党史文苑》2013,(2):45-48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邓小平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在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不少研究者,还缺乏方法论上的自觉,而反观较深入的研究者,则大都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取得的效果自是不一般。本文归纳了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哲学研究方法,从"何以可能"的根本问题入手,拷问命题的可能性、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再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化"三个基本问题,这是继用其他各种方法进行更细化研究的基础;逻辑主义方法,即对思想作体系化整理;历史主义方法即历史实证方法,此外还有理论定性方法、学术史考察方法、文本学方法、现代化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必须围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和核心内容进行.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经验,认识和判断中国实际的历史经验,探索如何正确"结合"的历史经验,对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简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既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根本问题.只有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反对本本主义》著作的发表,表明毛泽东已初步自觉地从理论到实践上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突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陈规和框框,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赢得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法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毛泽东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蕴涵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质和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回答.对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提出要认真地学习,科学地研究;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姜喜咏 《学习论坛》2009,25(3):55-58
当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推进过程中,有几对"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些"关系"及其定位问题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拓展、深化的基础性前提性问题,对它们的理解和回答,特别是学术上的定位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理建构的路径、目标、体系和结构,因而需要展开积极深入的讨论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最根本的一条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分析,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目的为何"、"如何实现"等三个问题构成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出发点,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生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主题逻辑"、"过程逻辑"等三大逻辑,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共同承载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16.
钥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基于学习观视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富雄 《唯实》2011,(4):25-29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胡锦涛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不但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指导理念——科学发展观,而且确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政治保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意识形态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宝贵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还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7.
姜喜咏 《学习论坛》2009,25(8):53-55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经呈现方法多元化的倾向,其中以解释学为甚,其他如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方法也在介入之中.这种局面对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理解是有益和必要的,但也带来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混乱,还存在着表象化、弱化、边缘化甚至去主导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学术倾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坚持科学地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有学术深度的"内在性"比较和融合性研究,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范式的基本内涵、结构功能和理论意义,科学地审视解释学等多元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影响,汲取其合理因素,批判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异质性.这不仅始终是一种基于理论立场的理论本能,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方法论层面应有的自觉的合理的理论意识,更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按各部分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根本精神、骨干理论、普通观点。其中,根本精神是“造福人民”的根本宗旨和“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的统一。恰当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层次结构,有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重大问题解决过程中推进理论深化和创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显示了中国成就基础上的理论自信,是对21世纪中国向现代化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积极主动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创新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历史和人类历史,人民群众和实践中汲取养分、智慧、经验和力量,在回答重大理论和解决重大问题过程中涵养和建构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首先要把握其学科内涵,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方向,使研究方向既符合学科范畴的要求,又体现学科点的特色.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导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建设、学术交流建设、培养制度建设等内容.同时,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取得的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关系;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整体性与分科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