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改革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城市中分化出一个规模庞大、数量可观的贫困人口群体.这种城市新型贫困群体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迁下的"副产品"和"牺牲品",他们与传统的乡村贫困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贫民有根本性区别,他们的生存能力更加脆弱,更需要社会安全网的保护.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建构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代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根据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及其特点,针对当前城市贫困保障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从四个层面构筑城市保障贫困群体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全面开展依法治县工作是从1998年开始的.在这5年的工作中,各地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据笔者考查了解,这些"成绩"、"经验"大都是浅层性的,致使依法治县工作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而要使依法治县工作特别是西部落后地区的依法治县工作有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要弄懂以下3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薛丹 《行政与法》2022,(2):14-22
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后,我国的贫困治理已转向相对贫困.当前,我国的国际方位、发展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相对贫困治理也面临着相对贫困人群瞄准难、相对贫困扶持精准供给难、"能力贫困"及"精神贫困"韧性大、碎片化与系统化矛盾调和难等挑战.后小康时代,应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织密多维动态识别、政策统筹衔接、持续...  相似文献   

4.
郝拴记 《中国公证》2005,(10):55-60
(一) 扶贫,重要的不是扶持物质贫困,而是精神贫困. --叶永彬手记 电话铃骤响. 叶永彬拿起话筒一听,不由惊跳了起来:"什么?要哄抢枣园?你们是什么村?福安村?" 终于出事了!一直以来,叶永彬总有一种预感,福安村要出事,所以隔三差五地总要挤时间去看看.当时,杨倩就说他:办了证,放不下,迟早会变成蜗牛的.  相似文献   

5.
(一) 扶贫,重要的不是扶持物质贫困,而是精神贫困. --叶永彬手记 电话铃骤响. 叶永彬拿起话筒一听,不由惊跳了起来:"什么?要哄抢枣园?你们是什么村?福安村?" 终于出事了!一直以来,叶永彬总有一种预感,福安村要出事,所以隔三差五地总要挤时间去看看.当时,杨倩就说他:办了证,放不下,迟早会变成蜗牛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贫困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一直提倡我个人保持适度的贫困,这里的“适度”有我自己的含义,即是要保持自己的尊严,没有尊严的贫困是应当抛弃的。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歌德对于贫困也有自己的见解:我不讨厌贫困,但我讨厌阻止我成长的贫困。  相似文献   

7.
对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我们党有着最长情的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举国上下最受瞩目的重大工程之一.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又一次提起心心念念的脱贫攻坚,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既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指明了努力方向. 当前,把目标指向贫困程度最深的人口和地区,不仅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内在要求,更是因为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已经走到世界前列.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2016年我国又有超过1000万人告别贫困,这样的成就举世惊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我国到廿世纪末要建设一个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不但为我们提出一个到廿世纪末的伟大奋斗目标,而且也给我们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道路.所谓"中国式",就是说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这对于我们的法制建设,也不例外.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法制,这是一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使社会主义法制成为维护人民权利,保障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制裁犯罪行为,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的强大武器.决不能让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在任何范围内重演."这就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和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出发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视角下的反贫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静 《法制与社会》2010,(11):184-185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贫困状况有所改善但贫困问题仍不容乐观。反贫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内涵之一,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有责任和义务为陷入贫困的民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断完善农村与城市的社会保障政策是反贫困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应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法律秩序的正当性关涉人们对法律的态度、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也是关涉人们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就必须要有具备充足正当性的良好的法律秩序.法律秩序的正当性要从规则正当性、结构正当性和价值正当性中寻得.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对贫困与犯罪问题的研究无疑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贫困与犯罪问题经常与"仇富"现象有关,"仇富"导致犯罪的发生,可以从犯罪人、被害人,以及国家和社会政策等不同方面寻找原因。为了减少、防控因仇富引发的犯罪,全社会尤其是国家和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更要充分认识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危机。无论是贫还是富,都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但先富起来的人更要多担责任,有所作为。解决与仇富有关的犯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贫困问题本身。国家在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同时,还要逐步健全和理顺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免于贫困的权利"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在反贫困的过程中要超越国家和民族关系的正义观念,而形成一种适用于全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球正义观念。当下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往往从自由权、适当生活水准权和发展权这三个角度出发构建免于贫困权利的实现模式。但这些模式并不能完全实现免于贫困的权利,应当建立一套包括赋权机制、监测机制、合作机制在内的相对独立的权利实现机制。为了确保发达国家履行在贫穷国家免于贫困权利实现方面的国际人权法义务,应当在国家间指控及和解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司法或准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巨大,令人鼓舞,但也要看到我们在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人民法院一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乘着改革的东风,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刚刚过去的2014年,于党和国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于人民法院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年。一年来,人民法院工作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年来,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新疆莎车"7·28"、云南昆明"3·01"等暴恐犯罪案件,打击了暴力恐怖犯罪的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新邵县一张写有"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字样的大屏幕宣传语图片在网络上疯传,引发媒体热议。前不久,重庆市一位领导干部在一次会议上说,如果官员都把贫困区县变成要钱的理由,不思进取,不努力改变现状,最后是误人也误国。我们要摒弃为了要钱戴"帽子"的心态,把扶贫帮困的机制体制安排得更加切合实际。这番话直陈贫困县评定之弊,给以戴贫困县"帽子"为荣者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贫富分化的加剧,城市贫困群体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本文指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权利和利益有被忽视和侵害的倾向,其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政府和社会有责任采取措施或提供条件进行调控,维护城市贫困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公生明、廉生威" 假设在我们国家私家侦探合法化,而你有一个亲朋被歹徒绑架了,你要报案的话,是去公安局还是去请私家侦探?答案肯定是公安局.假设你要找一家态度十分亲切、提供人性化服务、可以随你的意愿去开展调查工作、侦查一个事实的真实性,你会去公安局还是去私家侦探所呢?答案也是十分肯定的,你会选择私家侦探.  相似文献   

17.
走出信访制度的困境,要立足于我们的国情,实事求是进行改革.但是,了解一下西方国家这方面的制度和运行情况,恰当进行借鉴,应该也是-项有意义的探索.鉴于此,笔者以德国为例,来分析一番其"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日遇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党员,他兴奋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发中国梦,他很感动,感到需要做点什么,中国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好多贫困的人,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吃穿住用,要想办法帮助他们. 这位老同志的忠告,表明了老一辈党员干部对中国梦的殷切期望,也让我们思考,实现中国梦要解决哪些问题.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对一个国家来说,问题很多,如何入手,先要将问题分个轻重缓急.从东、中、西部划分来说,可能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最急迫;以大城市、城镇、农村划分来说,也许农村的发展问题最突出;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来看,或许生态的恶化又最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19.
高校和谐助困语境下贫困大学生社团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在方式上多侧重于他助,在内容上多侧重于经济资助,和谐理念引导下的高校资助工作,除了要进一步对原有的资助体系加以完善外,更多地要在贫困大学生自助能力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上加以探究,"资助"中不忘"志助"。而贫困大学生社团的出现,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搭建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20.
潘静波 《人民司法》2021,(3):105-106
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和平的环境,也认同了法治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但如果回到一百多年前,这一切或许还不可想象。当时,有那么多的战争、贫困,有那么多的封闭、蒙昧。是我们的前辈先贤在励精图治、浴血奋战中,不断某求改变、找寻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