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文化联系源远流长。历史上,儒学文化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中的佛教也是相互渗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同文(汉字)的书写方式在双方的交流中起到特殊的作用。中韩文化交流史是两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与整理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前提,也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相对而言,在中国关于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刚刚起步。成果甚微,需要从头做起。  相似文献   

2.
韩二帅 《当代韩国》2014,(1):91-104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国内关于朝鲜半岛基督教史的研究取到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基督教正式传入朝鲜半岛前的研究、在朝鲜半岛传播历史的研究、教案研究、基督教与朝鲜半岛近代化的研究、基督教与朝鲜半岛政治的研究以及基督教史的比较研究等。中韩建交以来朝鲜半岛基督教史研究的兴盛,得益于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经济合作的增强和两国文化自古以来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发展非常迅速,以作家为主导的两国文学交流,也得到迅猛发展。本文对中韩建交以来文学交流的相关情况做了一些总结和梳理,分析交流的动因和优势,探寻获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一些展望,希望对未来两国的文学交流与合作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深受1997年金融危机影响的韩国意识到本国传统的工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摆脱困境而寻找新的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将文化产业列为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之一,并取得了成功,使韩国成为以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的成功典型之一。自古以来,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鉴于中韩两国文化的相似性,分析研究韩国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实施及作用和影响等相关问题,对于借鉴韩国成功的文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韩文化交流的快速升温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两国同属东方文明古国 ,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两国在建造东方文化的过程中 ,都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韩两国的文化互相借鉴 ,优势互补 ,共同谱写了灿烂的文化篇章。中韩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和交流中 ,彼此都有某种亲近感和认同感 ,尽管在冷战时期曾中断往来 ,但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在中国和韩国相继出现了“韩流”与中国热。中韩建交后 ,两国的文化交流很快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 ,两国在文学、艺术、教育、社会科学、体育、卫生保健、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试图展示中韩两国间端午文化遗产争论的建构内容,了解两国大学生对端午文化遗产争论的认识差异,并探讨端午文化遗产争论在中韩两国关系中的作用或贡献。论文的研究在“中韩两国在端午文化遗产争论过程中是否存在认识差异”、“中韩两国跨文化交流中的端午文化遗产争论对两国文化起到的作用(贡献)”、“中韩跨文化传播过程的参与者特点是否对端午文化遗产争论的认识差异存在影响”等方面有了一些发现和结论。  相似文献   

7.
自大韩民国成立,直到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处于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中的中韩两国建构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敌对身份关系。建交后,中韩两国开始建构积极的角色身份关系。从金大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卢武铉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到李明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关系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两国的角色身份呈积极的认同关系。展望未来,尽管两国间存在诸多妨碍积极角色身份建构的因素,但继续加强全面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中韩两国共同的愿景。因此,中韩两国建构康德文化下的朋友角色身份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8.
刘霓 《当代韩国》2002,(4):37-40
中韩建交之后,两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发展迅速,这种合作无论对中韩两国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对东北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仅有政治与经济的合作,而缺乏文化的交流,中韩两国的友好关系就缺少了重要的发展基础。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中韩两国政府与民间各种团体和机构作出了巨大努力,发起并促成文化领域中各种交流活动的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吉庆祥和的羊年,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当代韩国》杂志创刊十周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共同创办的《当代韩国》是中韩建交之初最早诞生的两国学术界人士合作的出版物之一。它在中韩两国的文化和学  相似文献   

10.
近代法、俄两国翻译的“适应本国口味”之风曾盛行一时,而且两国之风相互影响。本文描述了法、俄两国翻译“适应本国口味”之风的表现,探讨此风盛行的原因,论述其影响,从翻译思想史的宏观层面来描述法、俄此风由盛而衰的历程,考察法、俄翻译思想从“适应本国口味”到“译文贴近原文”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中韩交流年".两国建交以来,由于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以及两国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历史上的纽带性、地理上的相邻性、经济上的互补性,以及两国民众的文化需求和时代的特点等原因,中韩文化交流发展快速、顺利、良好.但文化交流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双方增进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中韩传统思想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中,中韩两国经济迅速腾飞,社会不断进步,创造了与西方不同的现代化模式。这种模式,曾一度备受人们的称许,而后又受到某些人的怀疑。称许也好,怀疑也罢,最后总是要从中韩两国共同的历史文化根源——儒家文化上探究其原因。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中韩共同的历史文化——儒家文化?它与现代化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李光洙分剖是中韩两国近代儿童文学界的先驱人物,虽然他们不是专注于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却对两国近代儿童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们都提倡尊重儿童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摆脱封建礼教对儿童的束缚,他们的儿童观都与民族改造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也是他们作为时代先驱者姿态的体现。此外二人对之后中韩两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的儿童文学创作和译介为中国后期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李光洙参与编撰的儿童杂志开启了韩国近代儿童文学的先河。本文以鲁迅和李光洙的儿童观为中心展开对两国萌芽期儿童观的比较研究,不仅能丰富对鲁迅和李光洙两位作家的比较研究,也可以丰富中韩两国近代儿童文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韩两国文化在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孙乃民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是经济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过程,是新的经济成长、新的经济形式与新的文化共同发育、互相影响的过程。经济固然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现代文化的推动及维护,...  相似文献   

15.
跨境电子商务在中韩两国呈快速发展态势,但两国在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国家、进出口产品结构、支付方式、物流方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多不同。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规模的增大,如何在满足境内外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有效地监管出入境物品是中韩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两国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相关政策法规都处在探索中。中韩FTA对中韩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应积极利用中韩FTA给中韩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加强中韩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促进对韩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以平衡中韩两国在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领域的贸易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6.
韩国和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学交流史。韩国文学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颇深,20世纪初新文学形成以后,韩国文学也开始译介到中国。韩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译介到中国的韩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急剧上升。那么,建交以后究竟有哪些文学作品、在什么时期、怎样译介到了中国呢?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本论文收集整理了1992~2008年初的这段时间,韩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中译本,并筛选出其中真正能代表韩国文学水准的纯文学(严肃文学)进行分析,以“中韩建交以后中国文坛对韩国纯文学的译介研究”为主题,考察了翻译事实与中国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祝丹 《当代韩国》2008,(4):47-51
文化合作一直是中韩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基石,而民间文化合作更是两国关系稳定、人民友好的重要动力。本文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两国实际出发,对中韩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建设进行理性分析与研究,并通过历史回顾,全面揭示当前中韩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运行的几种新模式。同时,针对民间文化合作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促进两国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韩FTA是目前两国政界和学术界都很关心的问题,也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韩国FTA战略和政策的发展历程,认为韩国在东亚金融危机前后的FTA战略有重大转变,在金融危机后一方面体现出渐进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环境变动的调整性。而中韩FTA总体上适应了韩国FTA战略的这种特征,在其他方面没有重大变动的情况下,建立中韩FTA的前景比较看好,但具体时间则取决于两国在具体内容上的妥协程度以及化解国内反对力量的能力和态度。  相似文献   

19.
成泓 《当代韩国》2002,(2):94-95
2002年5月13~14日,为了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和尹奉吉义举70周年,“20世纪20~30年代在华韩人抗日武装斗争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由韩国近现代史学会、韩国独立运动史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韩两国的8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保持了20多年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创和建立了两国密切友好合作关系的基本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但也经历过一些风雨,在历史文化领域曾出现高句丽史等历史归属问题和传统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矛盾。近两年由于萨德入韩事件,包括人文交流在内的中韩关系发展遭遇重大挫折。中韩两国友好关系的大局来之不易,未来两国关系应在半岛无核化、防止半岛生乱生战、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等原则下谋求构建新型互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