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一 开化期:1880—1910 韩国最早的近代报纸是1883年创刊的《汉城旬报》,作为国民启蒙和开化运动象征的《汉城旬报》(后改为《汉城周报》)以及1896年徐才笔创刊的《独立新闻》,成为近代变革史的一把火炬,韩国舆论继承《独立新闻》之精神,形成了抗日独立运动和抵抗独裁,为捍卫民主主义而斗争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在十七到十八世纪,耶稣会士成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使者。《教育信笺》是关于哲学思考的主题。许多知识分子发现古老的中国,受到震撼。《圣经》里对历史大一统的认识遭到质疑。中国的历史让圣经的编年史受到冲击,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徒劳地试图调和东西方思维对世界起源的分歧。热爱汉学的人士和反对汉学的人士相互辨争。耶稣会士的作品被某些哲学家、例如海德,认为缺乏真实性;但是在另一些人眼里,例如莱布尼兹,则被看作是“我们时代最重大的事件”,因为他们的作品冲击了《圣经》的编年史,甚至是《圣经》本身所提到的民族诞生和惟一语言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吉庆祥和的羊年,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当代韩国》杂志创刊十周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共同创办的《当代韩国》是中韩建交之初最早诞生的两国学术界人士合作的出版物之一。它在中韩两国的文化和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日战局的变化,朝鲜义勇队转移到广西继续开展抗日复国运动。李斗山等朝鲜义勇队员在广西创办《东方战友》这一刊物,并以其为阵地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在桂林进行抗日复国运动。  相似文献   

5.
开化派是100余年前的韩国改革势力。他们于19世纪幼年代初登上历史舞台,发展成一种政治势力,并经过成长、挫折和变化,成为韩国近代改革运动中的主导力量。与中国在洋务运动以后,到18op年才发展成变法运动相反,韩国的改革势力,早在1884年的甲申政变的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不仅要收容西欧的近代生产力,而且还希望改变社会政治制度的近代变法运动。对这一方面,我国史学界早已进行了研究,而且取得了许多成果。可是,对甲申政变以后的开化派研究却不够令人满意。当然,对1894年的甲午改革,以及大韩帝国时期的独立协会有较深入的研究,但…  相似文献   

6.
倡导经世致用崇尚自然之情——《朝鲜李朝实学派文学观念研究》简介●郑成宏朝鲜实学派所倡导和推动的实学思潮,是朝鲜“近代黎明前”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特殊的思想文化形态。这里所说的实学派,是指壬辰、丙子战争后在朝鲜李朝封建社会的各种机制已经处于停滞、倒退...  相似文献   

7.
申佳霖 《当代韩国》2019,(4):95-104
壬辰战争与明清鼎革次第发生以后,朝鲜王朝被迫面对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东亚世界。显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朝鲜方面无法接受东亚诸国间的新次位,反而对固有秩序表现出无比的留恋。于是,对现实的反抗和对历史的留恋,共同激发了朝鲜后期知识人士强烈的斥清表现,"胡无百年说"正是凸显于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仿佛"倒计时"般的想象鲜活述说了半岛百年思潮的变迁样相。是故,爬梳其中的具体声音,还原思想界的即时样相,或许能够对了解近世朝鲜的东亚认识全貌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朝鲜,从未进入西方世俗世界的视野中。这种状况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改变。实际上,在整个19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和崛起的日本都将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伴随着列强侵略的进程,“隐士之国”朝鲜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在向世人揭开朝鲜面纱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教务杂志》(TheChineseRecorder)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西方传教士长久生活于朝鲜社会中,更少有功利性,因而反映的朝鲜面目更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9.
张光宇 《当代韩国》2015,(2):102-113
《朝鲜王朝实录》仿中国古代的官方修史制度,是朝鲜最重要的国史记录形式。因实录内容事关王位正统与党派利益,其修纂时常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涉,朝鲜多部实录存在改修(修正)本与原本并存的局面。正祖朝所成的《景宗修正实录》由老论主修,是朝鲜王朝最后一部修正实录,逆转了少论主修《景宗实录》中,老论、少论的忠逆之论,彰显了老论的政治义理,重新诠释了景宗朝的部分历史事件。其所表现的两派的政治义理对决,体现了国王意志、大臣党争对朝鲜实录纂修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朝鲜后期的政治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中央民族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与韩国暻园大学亚细亚文化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之一的明人吴明济所编《朝鲜诗选》,经祁庆富教授校注,已于1999年整理出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学界普遍认定已失传的中国明朝与朝鲜文化交流之结晶——《朝鲜诗选》重放光彩。《朝鲜诗选》的出版不啻为韩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李璞 《法国研究》2014,(3):62-65
相对中国出版的诸多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法国文学史》而言,法国出版的由法国学者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却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学内容丰富,需要作者知识广博。但20世纪下半叶问世的雅克?班巴诺的《中国文学史》却按文类不同,并大体以时间为序,介绍了中国历代知名的作家作品和法国乃至英美汉学界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及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认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承前启后之作。  相似文献   

12.
《东槎日录》作为一部重要的朝鲜通信使文献,详细记录了17世纪后期,朝鲜使臣泛槎海路出使日本的见闻及感受,对于研究日本江户时代的风土民情、朝日邦交,乃至东亚文化格局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东槎日录》为中心,从朝鲜使臣的视角切入,考察在汉文化圈的整体语境之下,中国、朝鲜和日本彼此间的叙述、认识与想象,进而加深对东亚文化格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余辉 《当代韩国》2018,(3):110-123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历史上有着非常密切的来往。自从明朝与朝鲜确立了朝贡关系以后,两国官方关系迅速密切起来。明与朝鲜经常互派使臣往来,朝鲜把明朝派去的使节称为天使。明早期多派宦官出使,中后期则多派遣文臣出使,两国文臣在朝鲜多有诗歌唱和。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明神宗派遣进士熊化为使节,出使朝鲜。熊化给朝鲜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其与李廷龟等朝鲜官员交游甚好,朝鲜官方选辑他与朝鲜大臣唱和诗刊刻成《皇华集》。本文即是论述熊化出使朝鲜以及与朝鲜人交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方比较文学不断向纵深处发展的过程中,同一文化渊源的东亚文化的研究与比较却在长时间内陷入冷寂与观望状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的古老思想与文明已经在东洋文学中另两大主力日本与朝鲜深深植根并发扬光大,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亚文化圈”。北京大学张政良教授在《五千年来的中朝友谊关系》一书中说:“我们今日要了解西洋古文明,不能忽略了地中海沿海的任何地方,同样的,我们要了解古代东方的文明,就不能不看重半岛的文化。试看朝鲜的史前遗迹及历史上的名都大邑,皆分布在西海岸,而不在东海岸,日本的开化,要比朝鲜晚许多,就可以明了古代朝鲜和中国人是如何密切联系,来共同肩负着创  相似文献   

15.
一、韩国新闻的过去 1.韩国新闻的起源(报纸) ①最早的报纸“寄别”纸:公元682年新罗神文王十二年,薛聪用吏读文字来制作的报纸(参见车相赞:“朝鲜新闻发达史”,《开辟》1935年5月号)。 《朝报》朝鲜时代的承政院将朝廷消息抄写在揭板上加以发表,相传官报即源于此,其时期则有太祖说(1392年)、世祖说、中宗说(1505年)、宣祖说(1577年)。  相似文献   

16.
半岛流亡人士与中国东北的抗日运动金弘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曾经是朝鲜的宗主国的清朝不得不承认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此后,形式上维持着独立的朝鲜,经过1905年乙已保护条约、1907年了未条约、1910年韩日合并条约,逐渐成为日本露骨...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前赤壁赋》借景抒情,排解人生失意的苦闷,在山水意象中寄托自己的抱负,回归本真,不忘初心。朝鲜文人朴弘美的《清江赋》是"推陈出新"式的作品,是《前赤壁赋》的继承发展,意在与苏子探寻处世之道,并在山水中与之共叙"诗情画意"。朴弘美在苏轼原有的情感意志的基础上又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强调活在当下,认为顺其自然尤为重要,并将情志托付于山水,用自然的馈赠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二人在面对失意人生时找寻适合自己的宣泄方法并保持乐观的态度,这一点一脉相承。虽然《清江赋》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影响不及《前赤壁赋》,但《清江赋》仍为后人提供了新的写作视野和创作角度。朴弘美对《前赤壁赋》的继承与创新说明宋代文学对朝鲜文学影响之深远,朝鲜文人对中国文学作品的阐发和理解使其作品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使后人有更为广阔的思考和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与第一次朝核危机中中国的表现相比,中国在第二次朝核危机中积极地承担起斡旋者的职责.中国愿意扮演斡旋者的角色源于其对朝核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安全威胁.美国对朝鲜动武的可能性和朝鲜的冒险行为是对中国安全的重大威胁.中国认为,参加六方会谈不仅可以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中国可以在六方会谈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未来对六方会谈的总体立场仍将是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节明治政府为实现吞并强占计划所采取的内外对策1.即刻吞并朝鲜计划的确立《乙巳保护条约》后,朝鲜已经处于日本侵略者全面占领的状态,事实上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中国哈尔滨发行的《远东报》1906年6月针对这个现实发表社论说,"数百年来,日本日怀吞此小邦之愿,现时始得偿其志。朝鲜可谓日本一省,朝鲜通行日本钱,日本银行及邮政电线铁路均系日本所立。并且,日本商人教习官员无一处非日本人。日本之领袖系伊藤博文,……朝鲜情形如此,朝鲜人及朝鲜皇均在何处,朝鲜人均不自知。外人见朝鲜  相似文献   

20.
严敏 《新民周刊》2022,(1):80-80
韩国电影真是雄心勃勃,对外扩张,一路进军奥斯卡,继前年和去年《寄生虫》《米纳里》相继摘金后,今年又选送一部描述韩国外交人员携手朝鲜外交人员在索马里内战时死里逃生的《摩加迪沙》竞逐第94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另一路趁2021中韩文化交流年之机,进军全球最大的中国电影市场,送来一部温情喜剧片《哦!文姬》(以下简称"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