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有关蒙古军攻陷大理城一事的具体时间,在明代以后修撰的史籍中均有明确记载。此事,《元史·宪宗纪》及《世祖纪》系于元宪宗(蒙哥)三年,《续资治通鉴》则系于南宋理宗宝祐元年(癸丑),元宪宗三年亦即理宗宝祐元年,二史记载相同。《元史·世祖纪》云:“十二月丙辰,(蒙古)军薄大理城。初,大理主段氏微弱,国事皆决于高祥、高和兄弟。是夜祥率众遁去,(忽必烈)命大将也古及拔突儿追之。帝既入大理,……”。目前,有关书籍在述及这一史事时,均将其断在公元1253年。其实,在中国纪年  相似文献   

2.
<正>起源据《后汉书》卷七八《蔡伦传》记载,1900多年前,蔡伦在古代已有的幡纸(古代裁剪成一定规格,用来写字的绢帛)、丝纸(古代作为"纸"用的一种帛)及赫号纸(树皮布纸)或毂布纸(古代用于装饰车轮的手工纸)等树皮布纸基础上发明了轻而廉价,平整光滑,便于书写,省工又易生产的真纸——"蔡  相似文献   

3.
古籍修复——绵亘不断继往图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工艺以后,纸这种物质在社会上逐渐多起来,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东晋时皇帝曾下令,以后书写材料一律用纸,不再用  相似文献   

4.
张伟 《协商论坛》2006,(10):58-60
中国难民将造纸术带至朝鲜“,高丽纸”反成中国文人墨客挚爱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向汉和帝献纸,真正实用意义上的纸张开始出现。这一年,被普遍认为是造纸术发明的年份。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后,纸张开始被广泛应用。两汉交替之际,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拥入朝鲜半岛。造纸技术随之被传到那里。20世纪60年代,在朝鲜半岛的一处古墓中曾经发现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字样的纸张,成为最有确切年代可考的中国造纸术外传的明证。公元7世纪末期,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5.
李群玉是湖南在历史上名见经传的第一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于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约死于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由于他们出身卑微、仕途不显,未为当时所重,直到死后四十年,即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才追踢进士及第。 《全唐诗》共收李诗三卷(卷五六八——五七○),凡二百六十三首。另外,还有些散佚的,如《唐人选唐诗(十种)·又玄集》所收《感旧》,《唐诗别裁》所收《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送李斐评事》二首等。历来认为他是一位出色的擅长抒写羁旅愁思的诗人。  相似文献   

6.
当前 ,国家正大力倡导科技创新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把倡导科技创新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促进第三步伟大战略目标和近期“十五”规划的实施 ,尤其是从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爱科学、爱祖国方面教育的角度来看 ,建议国家做好弘扬蔡伦科技创新伟业的有关工作。申述如次。众所周知 ,中华民族素以历史文化悠久而著称 ,“四大文明”更为华夏儿女所自豪 ,内有史实详载 ,遗迹易寻 ,源远流长 ,且为寰宇传颂者 ,唯有蔡氏。纸乃人类文明之载体 ,又称人类文明之母。公元 10 5年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及后来传布全球 ,功勋卓著 ,举世称颂。例如 …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9)
正一张纸何其轻盈,却可或书或画,把个人的思想跟才华留在其上。纸,可以很重、很艺术。被发明之前,人类的记载体是草绳、龟壳、兽骨、皮革、岩石、木片、草叶、竹册、布料……质地粗重或是易损坏、传播不易,直到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那些历史记录、文学艺术的瑰宝才得以以更便利的形式来创作、保存。纸张制作原料到了现代,已经由传统的树叶、树皮  相似文献   

8.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居住在今滇西的哀牢王类牢率其部族与东汉王朝发生了战争。受东汉王朝召募,邪龙县(今魏山)昆明夷首领卤承率部众打败了哀牢人。卤承因此被东汉政府封为“破虏傍邑侯”。关于“破虏傍邑侯”这一封号,一般人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王宏道先生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三期发表的《关于哀牢与昆明及濮的关系和族属问题》一文认为,“破虏”指的是“破敌”,“邑侯”指的是一种爵位。卤承打败的是哀牢人,故封号应当是“破虏哀牢邑侯”,以“傍”取代“哀牢”,说明“哀牢”人也称“傍”人。又根据清代著名语言学家钱大昕所提古代轻唇音与重唇音不分的结论,认为“傍”应读如“濮”,哀牢人应当是濮人。在作出上述推断后,王先生认为哀牢人与昆明夷的这次战斗在一定意义上是公元一世纪作为今南亚语系佤崩语支各族的先民与作为今藏彝语族彝语支的彝族先民的一次战斗。我个人认为对“破虏傍邑侯”作这样的解释并由此认为“哀牢”人即“傍”人,亦即“濮”人的理由并不充分,还可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位于九朝古都洛阳东北约20公里的孟津县白鹤乡铁谢村附近的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公元前6—57年)之陵园。刘秀,字文叔,南阳人,汉高祖九世孙。新莽末年,苛政猛于虎,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刘秀与其兄刘縯乘机起兵,加入绿林。昆阳大捷,削灭王莽主力。公元23年,新市、平林起义军诸将领公推汉宗室刘玄为帝,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灭新政后.刘秀奉令到河北主事,废王莽苛政,释放犯人,恢复汉初制度,深得民心。遂与刘玄决裂,广泛收编起义军,势力猛增。公元25年,刘秀在鄗(今河北省柏乡县北)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相似文献   

10.
李大晋  刁传梅  李平 《春秋》2011,(6):46-48
刘洪(约129—_210),字元卓,山东蒙阴人。东汉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珠算发明人,人称“算圣”。在天文学方面,著有《七曜术》、《乾象历》。《乾象历》是第一部引进月球不均匀运动的历法典籍。在数学方面,著有《九章算术注》,与学生徐岳问答而成的《数术记遗》,刻印于1212年,比欧洲最早的数学印本早近三个世纪。他发明了珠...  相似文献   

11.
华峤(235?——293),字叔骏,西晋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出身名门世家。历事武、惠二帝,“博闻多识,属书典实,有良史之志”,长期主持朝廷撰述之事。他以《东观汉记》“烦秽”,立志“改作”。武帝泰始(265——274)年间,除为中书著作郎,始撰《汉后书》(下简称为华书),起于光武,终于孝献,凡九十七卷,纪、志、传、表俱全,记东汉一百九十五年历史。“十志”未成而峤卒,后由其二子续成。  相似文献   

12.
济南相曹操     
《春秋》1995,(1)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一五五年)出生于一个宦官集团的大官僚地主家庭里,曾任济南相达三年之久,汉献帝时任司空、丞相,自封魏国公。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年)去世,后被追封为魏武帝。是汉魏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由于自秦、汉以来土地可以买卖,土地兼并激烈,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起来。仲长统描绘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仲长统传》)结果就使得支持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13.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字元敬,今山东蓬莱人,祖籍安徽定远,出身名门。他自幼受家庭影响,饱读兵书,练兵习武。一生为保卫东南海防、抗击日本倭寇侵犯和镇守北线边防、抵御鞑靼进犯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他一生写下了大量军事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是其中最著名的。其军事实践和军事思想给后人留下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紙壽千年     
在紙未發明之前,中國古代人們書寫使用的是笨重的竹片、昂貴的縑帛或蒲葉。紙的出現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飛躍,它“攬之則舒,捨之則卷”,書寫自如,擕帶方便,對人類科學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據考古學家從大量古遺址中發現,早在西漢(前二○六——公元二五年)就有人用大蔴等植物纖維製作紙。最初的紙較為粗糙,所以還不能完全代替竹帛。經蔡倫的改進,紙的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應用才廣泛起來。蔡倫是東漢和帝時(八九——一○五年)的宦官,在內廷任尚方令,主持製造宮廷御用的各種器物。《後漢書》本傳說他“用樹膚、蔴頭及  相似文献   

15.
马融(公元79-160年),字季长,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出身于外戚仕宦家庭,是东汉开国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侄孙,其父马严曾任将作大匠,因此他年少时便有游学从师的条件。他幼年受学于著名经师挚  相似文献   

16.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是我国词曲史上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开拓者,他转变词风,用俚语入词,使词从上层社会回到市井里巷中,对词的形式的发展和词的艺术表现手法都作出了贡献。遗作有《乐章集》,集中除少数当时流行的小令外,绝大多数是长调,而且有不少是他创制的。他写的《雨霖铃》就是柳词艺术风格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词云: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大典》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其珍贵世人共知,不赘述。这部大书有两部抄本,即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抄录完毕的原本,世称“正本”或“永乐抄本”;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至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2—1567年)的重录本,世称“副本”或“嘉靖抄本”。副本据正本抄录完毕后,收藏在皇史宬,到清明康熙年间才被重新发现,并已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也是需要加以介绍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分两次介绍。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因崇奉佛和阐扬佛的言教而得名。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教。佛教于西汉末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或东汉初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  相似文献   

19.
一、苗、瑶族深入西南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据《后汉书·南蛮传》的记载,远在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时期,有一头毛色五彩的畜狗,名叫“盘瓠”。盘瓠助高辛氏杀犬戎吴将军有功,高辛氏“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其后子孙繁衍,到公元一世纪初的东汉初年,被称之为“长沙武陵蛮”,其居住区域在今湘西、黔东连接地带。这是古代中国南方(中南)地区的一个部落集团,它以犬为图腾,这个犬图腾的名字叫“盘瓠”。这个部落集团出现的时间与我国传说中的“五帝”同样古老;它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明代开国勋臣、黔宁昭靖王沐英及凉国公兰玉,《明史》载为定远人;《中国伊斯兰教概论》,《中国伊斯兰教史纲》和新出版的《回族简史》都说他两人是回族;沐英的原姓氏却尚未有论述。现在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发现一批有关沐英、兰玉的资料,包括明隆庆三年(公元一五六九年)正月至五月黔国公沐朝弼与城步知县胡采相互往来的帖文、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黔国公为看管坟茔事给看坟家人兰昌黑等人的帖文、隆庆三年五月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