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影、电视中的人物在高速行驶并处于失控状态下的车辆中跳车逃生的精彩特技情节,现实生活中能否时时重现?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痕迹司法鉴定实践的科学认识活动,还事实以其本来面目,对此类“交通肇事”案件的依法、公平和客观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醉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离开现场,能否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个问题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在理论上以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为基础,可以得出原因行为对逃逸行为已失去支配力;在实践方面,审查案件要以证据为基础,还要依赖于相关司法鉴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近年来笔者办理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分析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特点与分类,并阐述了如何利用交通事故的痕迹物证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相似文献   

4.
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司法鉴定研究成果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监控影像资料、碰撞破碎后玻璃或前灯罩碎片的广义抛物理论、轿车碰撞速度与行人抛距关系、轿车与二轮车碰撞实验回归关系等进行车速司法鉴定,弥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行业标准《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方法》(GA/T643-2006)中推荐的鉴定方法的不足,为鉴定机构提供了依据,解决了部分交通肇事案件车辆行驶速度鉴定难题。  相似文献   

5.
着重分析产生交通肇事逃逸的原因,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损害后果、行为主体,环境特征三方面总结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规律,探析了加强交通肇事逃逸的侦破措施,如何有效地进行交通肇事逃逸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交通肇事案件证据具有时间的一次性、材料的技术性、种类的多样性特点。对交通肇事案件的证据审查可以从个别证据审查和综合证据审查两方面进行。从犯罪构成角度出发,全面、客观、有联系地运用证据,有利于对交通肇事案件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7.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呈逐年上升态势,处理难度较大。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处理中,建议重视前期到达的外勤民警的工作和事故处理民警的现场勘查工作,应加大对警察的技能培训力度,建立交警总队的物证鉴定技术室,重特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勘查的做法,建立物证档案室。  相似文献   

8.
现场勘查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现场痕迹物证对于此类案件的定性、确定侦破方向、缩小侦查范围、证明案件事实、认定案件责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勘查中,密切与刑侦部门协作,重点对现场制动痕迹、遗留物、法医物证等痕迹物证进行勘查,及时准确地对案件定性,准确判定逃逸方向和车辆种类,从而迅速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相似文献   

9.
交通肇事及逃逸案件的发案数量一直处在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首位,全面及时地做好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物证提取和检验工作,对侦破案件、追究犯罪,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交通事故案件侦办中的难点。通过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肇事嫌疑车辆进行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能够成功确认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11.
当前侦查实践中,系列案件的串并侦查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既要重视重特大案件的串并分析,又要重视小案的串并分析;既要重视有现场案件的串并分析,又要重视无现场案件的串并分析;既要重视本地区案件的串并分析,又要重视外地案件的串并分析;既要重视同类案件的串并分析,又要重视不同性质案件的串并分析;既要重视未破案件的串并分析,又要重视已破案件的串并分析;既要重视近期案件的串并分析,又要重视远期案件的串并分析;既要重视破案前的串并分析,又要重视破案后的串并分析;既要重视被动的串并分析,又要重视常态的主动串并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课题组对民族地区平武法院最近5年的涉环境资源刑事案件作了一个调研,即通过描绘平武法院2012-2016年案件数、刑事案件数、环境资源案件数情况展示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法院案件两道背景中的基本现状、发展态势。调研显示:其间平武法院总体案件、刑事案件保持平稳(略有增加),而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已发展为非常重要的一类刑事案件,相较于绵阳市其他法院更是一类非常有特色的刑事案件。通过统计、整理法院案件数据,剖析典型案例,获得以下认知:平武法院在审理环境资源刑事案件过程中涉及到的审判组织、审判人员知识储备和法律技术的掌握等问题上具有独特实践,其建立的"环境资源(与旅游)巡回审判法庭"特色鲜明,与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的巡回审判法庭形成了值得研究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确立加强了逮捕程序的案件分流功能。通过对"基本构成犯罪"和"重大案件"的界定,可以明确逮捕各分流程序的案件范围和适用前提。该制度的案件分流功能具有减少审前羁押、加强对严重犯罪的有效控制和提高审查逮捕效率的作用。一般案件和附条件逮捕案件,适用不同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错案的主体指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其过程涉及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原因包括违反法律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和不当执法等,对象包括"正当程序错误"和"放纵犯罪错误"。各种侦查措施的具体适用都可能导致错误,实践中侦查措施适用形成的错误与刑事错案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当适用侦查措施可能导致错案;依法适用侦查措施可能导致错案;违法适用侦查措施不必然导致错案;单一错误的证据材料可能为错案的形成留下隐患;单一错误的鉴定可能在错案形成中常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推进执法规范化,有助于避免侦查措施适用中可能造成的证据材料失真,进而从源头上避免错案。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是目前我国国际法学教学中普遍提倡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的教在于运用具体案例对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说明,为学生理解国际法理论提供感性认识背景,便于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掌握;案例教学中的学在于通过案例学习理解和掌握国际法有关原理的内容,形成理性认识。案例教学不同于判例教学,它只是一种辅助方法。为使案例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学中应在案例的选择和准备、课堂案例讲授、课堂及课后学生分析、最后总结,以及书面作业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毒品犯罪案件具有极强的对抗性、隐蔽性、跨区域性等特点,并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因而针对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也具有特殊的要求。毒品犯罪侦查要力求主动、积极,需要比一般刑事案件更多地运用“策略”“计策”且应进行广泛的禁毒合作,才能有效地打击毒品犯罪。毒品案件的侦查对策主要有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发挥刑事侦查外线和内线共同作用,采取公开查缉,控制下交付等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侦查阶段,刑事案件只是有客观的犯罪事实的嫌疑,查明案件事实,以明确犯罪嫌疑的有无,是侦查机关的重要职责。查明案件事实是侦查人员在法律框架内通过证据证明并用语言陈述表达的刑事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性,但是最根本的特征是客观性、可靠性、确定性。查明案件事实的方法主要有:发现和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分析案情,在思维上建构案件事实;查证核实,重新评价建构的案件事实;完善证据材料,确认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8.
公安部提出"证据战"的要求之一,是用最严格的规范办理命案。命案侦查取证是分析命案案情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是判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只有做好命案的侦查取证工作,才能为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才能实现"多破案、快破案、办好案"的目标。转变"以侦查为中心"为"以审判为中心"的执法理念,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命案侦查取证工作,是实现"多破案、快破案、办好案"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19.
案件的构成要素决定侦查方法,对雇佣杀人案件与一般杀人案件构成要素异同点进行分析,是为以下两个问题的解决作理论铺垫:侦查前期如何立足于二者共同的构成要素特点,通过运用一般杀人案件的侦查方法准确确定案件的"雇佣"性质;如何在定性之后,用雇佣杀人案件特有的侦查方法来推动侦查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各种传媒手段对刑事案件的发生、侦查、诉讼、司法监督予以不同方式的传播和解读,使得刑事案件的书写和表达形成一种独特的传媒文化。传媒文化拓展了刑事案件书写的场域,使之从司法适用闭合式书写到现代传媒手段的开放式传播,将刑事案件书写扩充到社会舆论的"公共领域"。通过现代传媒自由解读的方式突破刑事案件司法程序中严格规范写作的禁忌,使司法理念和公共领域媒介文化之间的裂缝渐渐缩小,从而衍生出一种现代媒体化的刑事案件书写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