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国际形势变化、非洲内部事态发展及政治思潮的影响,非洲掀起了以多党制为特征的政治民主化浪潮。基督教会在非洲民主化进程开启阶段扮演了开启者、策划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在民主化进程推进与危机阶段,又以调解者、监督者、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民主政体的巩固过程中,利用宗教特有的社会功能,在维护社会稳定、监督政府、推进民主等方面发挥了宗教的独特作用。可以说,作为西方政治文化载体的基督教会势力已经成为影响非洲国家政治发展取向的要素之一,在非洲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在菲律宾的恢复与发展 ,是发生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民主化进程的时代。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被称为“新民主政治” ,其意思是指它的内容与马科斯“新社会”不同 ,并象征着菲律宾参与到全球民主化浪潮之中。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 ,始于 1986年菲律宾的“二月风暴” ,经历了“民主政治恢复”、“有效率民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维护”阶段 ,这三个阶段推动着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的民主政治发展。民主政治的恢复在菲律宾政治进程中 ,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取决于民主化的恢复。 1986年菲律宾的“二月风暴”…  相似文献   

3.
论制度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是俄罗斯政党从萌芽、雏形逐渐发展走向稳定的重要时期 ,普京上台后呼吁建立有效的多党制 ,使其成为社会团结的纽带和改革的政治支柱。第三届杜马选举和“政党法”颁布标志着俄政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以“中左右”三党主导、中派强势、极端力量受挤压的多党制格局显现。当前总统制政体、公民社会的成熟性、政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是影响制度转型时期俄政党发展的三大因素。俄罗斯正处于建立相对稳定的多党制的初级阶段 ,政党政治是被纳入“权威民主”制度内的政党政治 ,政党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政权与社会间主要的政治媒介 ,政党在过渡时期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非洲民主化进程受到非洲社会内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商品经济不发达使非洲政治民主先天不足;部族政治的痼疾使部族因素与政党、政权和国家等政治因素缠绕在一起;军人干政的传统对非洲政治民主化进程有不利影响;民主政治文化的缺失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决定了构建民主政治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深度依赖国际援助以及西方援助方冷战后将发展援助政治化使非洲民主化进程深受“外力推动”的影响。非洲民主化进程必须在逐渐克服这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穆塞韦尼领导的全国抵抗运动在政治上独树一帜,建立并长期维持了"无党政治"体制,使乌干达形成了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被西方视为非洲经济发展的典范.进入21世纪,抵运内部分裂,组成反对党,要求恢复多党民主,从而引发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骚乱.考虑到国内政治形势,同时在西方以撤资和停止援助等形式为特点的要挟下,抵运同意实行多党制.乌干达比较顺利地过渡到多党体制,乌干达的政治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长期执政的抵运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可控民主":中亚民主化道路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控民主"是中亚国家政治转型时期所形成的民主化模式,有其存在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作为中亚政治进程中从集权主义向自由民主的过渡形式,该民主模式保留了选举制、议会制、多党制等民主的一般属性,同时适当扩大以总统为核心的国家权力,基本呈现出一种刚性结构的民主政治倾向,其现实适应性表现为:宪政民主初步确立,总统权力显著放大;政党政治呈现政权党独大格局;政府善治预期得以实现,地区社会政治全面好转等.本文认为,"可控民主"在为中亚铁腕人物放手施展政治抱负、用"猛药治沉疴"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施药过重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6 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初 ,不同程度的集权主义是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80年代后半期以来 ,东南亚多数国家与世界民主化浪潮相呼应 ,展开了大规模的民主运动 ,启动了民主化进程。所谓民主化 ,是指以民主为目标的政治变革过程 ,具体地说 ,就是造就一个更加开放、更具参与性和更少权威的社会过程。笔者认为 ,在这次民主化浪潮中 ,东南亚地区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民主化条件相对成熟独立之初 ,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议会民主制 ,然而那只是对西方政府体制的盲目模仿 ,其本身缺少本土文化的支持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  相似文献   

8.
纵观泰国84年的民主化历程,会发现泰国的民主发展陷入一种文人与军人交替执政的"怪圈"之中。为了探寻"怪圈"现象的形成机制,本文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作为充裕要素所有者的泰国劳工阶层从国际贸易扩张中获益,经济状况的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其政治自主性和积极性。进入21世纪,利益共享和优势互补促使劳工尤其是农民群体与新资本集团结成联盟,开始从国家发展理念、社会运动和民主机制三个层面,同王室与传统资本集团的保守要素联盟进行对抗,并最终导致了泰国民主化进程呈现怪圈式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当代拉丁美洲政治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拉美政治的动态主要是围绕着"民主化"进程展开的,政治民主化因而成为拉美政治研究的中心问题.这一中心问题牵涉到一系列需要分别加以探讨的主题,例如按照民主化进程研究的学术轨迹相继出现的关于民主过渡、民主巩固和民主治理的分析.由于民主化进程始终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因此出现了许多关于民主体制运作和绩效的实证分析;而民主体制的前途不仅系于制度本身,它还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文化条件、经济因素、国际影响密不可分,因此有关拉美国家政治行为体的演变、各种经济和政治思潮、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等等,都成为拉美政治研究议程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或发展所谓"中层"理论,旨在根据少数几个变项来研究和解释一定范围内的政治现象.这种趋势明显受到美国学术界的影响,美国政治学界盛行的理性选择和新制度主义理论越来越多地用来说明从威权向民主政治的转换以及民主体制的效率和合法性问题.但政治分析涉及政治力量间的权力关系及其演变,结构主义、文化分析以及纳入更多变项的综合分析框架完全可能成为更为合适的分析途径.政治研究中还存在着所谓主流立场与替代性观点之间的分野以及各自阵营内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前期委内瑞拉石油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现代化,为委内瑞拉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土壤,1958年蓬托菲霍体系的创立标志着委内瑞拉开始真正步入民主化进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政党体系由多党制向两党制的转变、多数原体制外政治势力向蓬托菲霍体系的归附,蓬托菲霍体系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达到了其发展的顶点。此时期许多拉美国家处于军事独裁政权统治,而委内瑞拉的代议制民主政治却蓬勃发展,这直接得益于蓬托菲霍政体的制度化。然而,两党霸权制下的蓬托菲霍政体在代表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源源不断的石油收入成为蓬托菲霍体系维持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过度依赖石油收入的经济模式又存在着隐性的分配性危机,成为蓬托菲霍体系的又一个致命弱点。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际油价低迷彻底打破了委内瑞拉"民主标杆"的神话,为查韦斯的上台创造了条件。持续40年的蓬托菲霍体系是查韦斯执政的重要背景,考察蓬托菲霍体系对理解查韦斯的崛起及其执政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