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萍 《党史博采》2008,(2):47-4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3,(5):18-20
<正>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省质监局全系统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坚持做到"七个把握",努力把十八大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一是把握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质监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把握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考和探索中国特色质监之路;三是把握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坚定不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质量和安全保障;四是把握十八大提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各级组织部门必须坚持服务经济发展这个目标不动摇,找准组织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衔接点,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6.
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内涵上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7.
徐伟 《党的建设》2009,(12):45-4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更好地服务、保障和促进兰州科学发展,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徐根义 《实践》2009,(3):9-1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理论成果.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是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是多方面的,内涵十分丰富,牢固确立唯物观、群众观、全面观、联系观、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大力促进人本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创新理论观点的集中体现.全面和准确地把握这些创新性理论观点,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投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蔚萍 《学习论坛》2007,23(8):26-30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要深刻认识新世纪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苗天峰 《党史博采》2005,(10):39-40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打造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打造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3.
【教学重点】一是要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显示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等方面,讲清楚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二是要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方面,讲清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贯彻十七大精神,不仅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而且应深刻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蕴意。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以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最终实现企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入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理论,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都起着重要的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发展与全球伦理共同体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在确立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呼唤从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的片面发展观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的发展是在新全球化时代宏观背景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樊希安 《新长征》2006,(10):44-47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我国出版业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出版实践,对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现:历史定位、科学内涵、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首先要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科学内涵、价值理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