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各界重视程度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不断进步。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客观现状,因而公共文化服务滞后和不完善,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对少数民族地区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乌兰牧骑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一、乌兰牧骑流动文化服务是破解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差别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难的情况下,有效满足农村牧区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难点。经过近年  相似文献   

3.
白霞 《实践》2014,(5):50
<正>鄂尔多斯市是文化部"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经多年实践和探索,鄂尔多斯市总结出一套崭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模式:创新结构、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创新内容,突出民族地域特点,走出了一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阵地与流动相结合、公办与民办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路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延伸至家庭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鄂尔多斯市根据地区实际,把农牧区家庭文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1)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首先需要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蹈西方社会契约型信任的老路,找到能够推动信任体系改进和诚信文化型构的中间力量——政务诚信;同时需要找到使政务诚信建设和社会诚信提升的行动主义路径——政府及各类行动者作为诚信规则体系及信任社会文化的承载者、制造者和改革者,引导社会进程并改变诚信文化结构与信任规则体系及类型,完成以政务诚信建设带动社会诚信提升的目标。其中,政府作为最重要的行动者,在行动主义视角下聚集社会治理体系中各类行动者的资源,以"元治理"的定位鼓励、引导民众和社会组织在不同平台、用不同方式共同处理公共事务时,产生相互的信任与合作,建立起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市民社会与公民国家需要的良好关系,完成政府信任资源与政治文化相互的构造过程,以政务诚信建设引导、培育社会精神与文化。这就需要形塑具有公共精神的行动者,造就具有包容精神和行动能力的服务实践者。要在公共生活的健全中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在行动主义的合作治理体系建设中"导(道)之以德",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信任资源。  相似文献   

5.
魏琪 《实事求是》2014,(3):82-86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科学化选择是文化体制机制在改革当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近年来,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迅速,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体单一,机制体制低效运行等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当前面对新疆严峻的反恐形势和三股势力越来越趋于系统化、完整化、具体化的反动文化宣传和文化渗透,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有效服务,是新疆建立有效、管用、服务到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成都市"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奋斗目标的必经过程。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缺乏有效统筹和整合;公共文化产品的种类较单一,群众参与程度低;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仍不足,尚未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队伍素质还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统筹中心;整合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置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人才队伍保障机制、考核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是,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指出公共文化服务要向纵深发展。公众的参与是从需求上有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大力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本课题从鞍山市在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参与情况的现状入手,从公共参与的意识、能力、公众对公共服务部门及活动的认知、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该地区的公众更好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都沐浴在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中,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所做的重要部署,这对于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学习先进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采取切实措施,从领导重视、财政保障、政府职能转换、建立有效的机制体制、创新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为载体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服务机构不够健全、设施陈旧落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投入资金薄弱等弊端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建立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供给制度与反馈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增强农村自我"造血"的功能、建设高素质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与水平,重构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4,(6)
<正>构建覆盖城乡、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民族地区来讲更是如此。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将为兴安盟加强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提供有力保障。一、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兴安盟各级文化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化文物部门与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帮助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坚持把保护好、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其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各个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各个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玉溪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探讨有效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期给其他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有着特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入进行文化改革创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地区的哲学社会科学;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充分利用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机遇,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新突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各种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加剧,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影响、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既是民族地区党政干部执政能力培养的动态资源,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贯通,并且还包含着民族地区党政干部能力培养的目的性要求———促进积极、有效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姚亚平 《党建》2013,(6):21-21
公共文化服务要善于"反弹琵琶" 在贫困边远地区,由于文化基础差,工作难度大,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长期得不到解决。把这些地区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工作重点,不仅需要,而且必要。江西省提出公共文化建设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老区、把更多的服务延伸到农村,这种"反弹琵琶"的做法抓住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软肋",夯实了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直接关乎国家文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构成国家对乡村社会再整合的重要基石。然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参与面临式微的困境,即参与的主体趋于分化、参与的内容趋于私性化、参与的内涵趋于简单化。应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微需要厘清文化参与的三个维度、重拾文化参与的民主价值、建构科学系统的公共文化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格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形成公共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全社会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公私合作型文化供给模式;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合作,形成多元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善治视角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化建设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和构筑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是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是文化扶贫重点县,属于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示范区,素有"黔蜀门屏、银杉之乡、仡佬故土、傩戏王国"之称,获"贵州省民族民间(傩戏)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道真自治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根据自身民族文化差异性特点,突出"神韵仡佬·养生道真"主题,全力打造"仡佬文化体验区",从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整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4,(11)
<正>长期以来,西部农牧区在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高度统一的文化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表现在政府同时充当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安排者,文化事业单位是西部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实施的重要主体。在西部地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这种高度集中的文化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以及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为了提高农牧区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要积极探索构建以农牧区民众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均衡的西部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9)
<正>一年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秉持"让文化铸魂聚力,照亮百姓幸福生活"的文化建设理念,加快推进由文化资源大旗向民族文化强旗的战略转型,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荣获首届中国治理创新100佳——"全国十佳文化先进经验"称号。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城乡。乌审旗通过优化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技术保障等措施,深入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