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斯拉夫主义是俄国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19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斯拉夫派崇尚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希冀以俄国公社、俄罗斯精神、俄罗斯东正教振兴俄罗斯.斯拉夫主义不仅视其为振兴俄国的灵丹妙药,而且视其为人类的普遍真理,可避免整个世界被西方工业社会的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爆发的民族主义浪潮有其深刻的民族思想、社会背景、民族性格和社会基础。“莫斯科即第三罗马”观念、“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是其产生的思想渊源;解体造成的国力衰退和来自西方的压力是引爆的直接导火线;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两重性、矛盾性和非理性的特征是它的民族性格根源;“新俄罗斯人”、知识分子、军人和军工集团是它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俄国"白银时代"知识分子提出了独特的地缘政治主张和制度、文化模式.他们试图超越西欧派和斯拉夫派,不认同布尔什维克制度,要走既不是西方也不是东方的欧亚主义道路.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想阐释了俄国独特的地缘政治属性,强化了俄国寻求独特发展道路的意识.欧亚主义者的地理空间意识,对欧洲的疏离与拒斥,对游牧民族的崇拜并以其"继承者"自居,对斯拉夫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等都多层面地揭示出欧亚主义者地缘政治的扩张意识和扩张指向,凸显了欧亚主义道路的保守性和浓厚的斯拉夫主义的气息,并对新欧亚主义和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俄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中 ,大俄罗斯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其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为沙皇俄国的扩张勾画了一个最初的构架和蓝图 ,同时也为帝国的俄罗斯化赋予了历史的合法性 ;地缘安全假说从理论上并最终在实践中确立了俄罗斯的帝国中心地位 ;国家思想的一元化及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为俄罗斯企图建立一个泛斯拉夫帝国编纂了理论依据。这一理想化思想体系最终是要实现帝国的俄罗斯化 ,亦即俄国秩序。作为一种政治—历史文化 ,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基辅罗斯是它们共同的摇篮,蒙古大军的入侵使俄罗斯和乌克兰走上不同发展道路。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并逐渐由俄国管辖下高度自治的政治实体变为普通行省。此后,俄国利用各种手段对乌克兰实行民族同化。十月革命后,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又经历了苏联大家庭的沧桑巨变。共同生活数百年的历史留给两个民族的不是兄弟般的手足之情,而是恩怨交织的复杂记忆。苏联解体后,这份解不开的历史情结使两国关系逐渐疏远。  相似文献   

6.
《西伯利亚研究》2007,34(1):F0004-F0004
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是日本专门研究斯拉夫人问题的科学研究机构,也是世界著名的研究俄罗斯、独联体以及东欧各国问题的学术中心之一。中心挂靠于日本北海道大学,但它作为日本全国性的斯拉夫研究基地,负有领导和协调日本全国有关斯拉夫问题研究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民族意识是以东正教精神为核心的俄罗斯民族价值观,是俄罗斯国家要实现的社会理想。萌动期的俄罗斯民族意识是第三罗马帝国理想,19世纪俄罗斯民族意识是以官方民族发展政策为基础的斯拉夫派民族主义思想,当代俄罗斯民族意识是坚持民族特色的复兴道路。俄罗斯民族意识在发展中存在着自我反对、抽象化、理想化的问题,现今也面临着一定困境,但是它对俄罗斯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思想中的反西方主义,其对立面是俄罗斯思想中的西方主义。它缘起于19世纪30-40年代的西方派与斯拉夫派之争,主要代表是与西方派激烈辩论的斯拉夫派。反西方主义最初反对的是西方派崇尚的欧洲中心论、欧洲文明一流论、欧洲道路先进论,简言之,就是反对欧化改革、反对抛弃传统文化、反对迷恋欧洲文明。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认同中的“西方”概念发生了变化,范围扩大到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世界。反西方主义的内容也随之延展,从最初的"反欧洲"逐渐演变到了后来的“反欧美”,并且由思想文化领域转移到了地缘政治领域,从反欧化改革、反欧洲道路变成了反政治干涉、反经济制裁、反军事扩张、反意识形态斗争,从一种纯粹的思想争论演变成了付诸行动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本人一直研究、探索中亚的民族宗教问题.由于中亚地区聚居着大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等斯拉夫民族,他们所信奉的东正教自然成为我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宗教性、整体性、地方性构成了阿拉伯民族的三大特点,并对近代以来的阿拉伯政治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性在伊斯兰改革主义、原教旨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中都得到了体现.在伊斯兰改革主义中体现为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的混合;在原教旨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中体现为以宗教认同否定民族认同,但两者的政治主张又有所不同.整体性构成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历史基础.强调民族认同高于宗教认同,对伊斯兰教既排斥限制,又加以整合与利用,构成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对待伊斯兰教的典型特征.地方性特征构成了地方民族主义产生的历史基础,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以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基础,建构自身的民族认同,排斥和贬低泛宗教认同,并奉行反对政教合一的世俗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11.
特鲁别茨科伊是欧亚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之一。他在《成吉思汗的遗产》等一系列著作中阐发了欧亚主义思想:反对以诺曼——日尔曼民族主义为代表的西方主义,淡化俄罗斯人与其他斯拉夫民族的关系,强调蒙古人200余年统治对俄罗斯的巨大影响;认为俄罗斯思想是用拜占廷东正教重新论证的蒙古国家思想;俄罗斯是成吉思汗遗产的继承者,担负着带领“欧亚世界”各民族统一这一世界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以霍米亚科夫、基列耶夫斯基、阿克萨科夫兄弟、萨马林等为代表的斯拉夫派,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末。斯拉夫派是在与以恰达耶夫等为代表的西方派的争论中形成的,他们反对西方派提出的西化路向,主张维护俄国的东正教传统与农村公社,认为俄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性。斯拉夫派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探索,构成了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现代化出路探索参照的重要一维。正是基于对斯拉夫派现代化出路探索局限性的认知,白银时代宗教哲学走上了独立的探索路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上半叶欧洲特别是中东欧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马萨里克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较早提出了小国家的存在具有历史合法性的观点,成为中东欧斯拉夫民族独立运动的思想和实践先驱之一。一战之后,他在致力于捷克斯洛伐克民主机制建设的同时,又提出了通过建立民主国家联合体的方式来保障欧洲和平的"新欧洲"观。马萨里克的民主观和人文观具有浓厚的柏拉图和卢梭思想的色彩,过于强调思想和道德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欧亚主义是俄国思想史上一个独特的流派,其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个:斯拉夫主义、达尼列夫斯基的文化类型学说、列昂季耶夫的拜占庭主义思想。可以说,它是“俄国几个世纪思想发展的规律性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一、西方国家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问题研究机构的现状 (一)日本 日本现有4个涉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研究方向的研究所 1.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或斯拉夫研究所) 该中心不是单一的北海道大学附属机构,而是斯拉夫研究领域中的全国性研究中心。该中心由官方资助,固定人员有教授6人、副教授1人和讲师1人,另有近30名机构内外的研究会员。此外,该中心还经常有1名访问的日本教授和2名外国访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远东国际关系和文学。当前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俄罗斯和东欧的民族主义问题;变化中的俄罗斯社会及其对外关系;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国际合作等。 该中心自1957年以来每年均出版1—2期《斯拉夫研究》。中心附设1座图书馆,收藏外文图书3.15万册、日文图书0.28万册、缩微胶卷1700卷、缩微胶片1600张。 2.促进亚洲和平与开发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思想”作为一个特定概念表达的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本质的精神因素。在“俄罗斯思想”中蕴涵着理解当代俄国问题的“逻辑钥匙”。“俄罗斯思想”经历萌芽、形成和发展阶段。( 1 )萌芽时期 ( 1 5~ 1 9世纪上半叶 )。这一时期天定救世论具有决定性意义。( 2 )形成时期 ( 1 9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 :恰达耶夫 (历史由天意推动 ,俄国被开除于天赋使命之外 ) ,斯拉夫派 (有能力成为斯拉夫民族在东正教信仰基础上团结的核心的“神圣罗斯”模式 ,被看作是摆脱西方道路的选择 ) ,陀斯妥耶夫斯基 (全人类基督教联合思想 )。 ( 3)发展时期 ( 1 9世纪下半叶以后 )。代表人物 :达尼列夫斯基和列昂吉耶夫 (历史文化类型论 ) ,索洛维约夫 (俄罗斯因素与全人类的、综合性并存 ) ,别尔嘉耶夫 (“全人类统一的形而上学”) ,欧亚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乔莫·肯雅塔出生于肯尼亚基库尤族的普通农民家庭,并从一个牧羊娃成长为基库尤民族主义者。他为谋求基库尤人的民族权益而去往欧洲。在那里,他受到各种影响,尤其是左翼思潮的影响,从而突破地方民族主义的狭隘界限,成为了为“争取一个自由的非洲”而斗争的泛非民族主义者,并撰写出了《面对肯尼亚山》这一泛非民族主义的名著。肯雅塔的这种思想演变具有进步性和激进的反帝反殖色彩,并为他后来领导肯尼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肯雅塔并不主张建立一个泛非国家,他的泛非民族主义的核心和整个政治思想的主流仍是肯尼亚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8.
奥斯曼帝国晚期意识形态混乱困扰着处于孕育发展状态中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这构成了齐亚·格卡尔普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格卡尔普对较有影响的各种政治思潮进行了分析与批判,重点批判了奥斯曼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帝国传统与宗教普世主义,倡导并支持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土耳其民族主义,其最高理想是通过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的民族化,摆脱外国侵略,获得民族独立,建立世俗的现代民族国家,实现土耳其的伟大民族复兴,并最终实现土耳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出版的《斯拉夫研究文集》(2007年第1卷)刊载了美国学者马克.卡兹的论文《俄罗斯面对的安全挑战》。该文提出的观点有一定参考价值,故将其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俄罗斯是前苏联三个斯拉夫民族国家之一,因其境内遍布湖泊,故有“万湖之国”的称谓。白俄罗斯于1991年8月25日宣布独立。独立后的白俄罗斯同其他前苏联国家一样,处于政局动荡、经济滑坡的境地。1994年以来,这个在独联体范围内相对较平静的国家政坛风波迭起,经济危机加深。以7月总统选举结果为标志,白俄罗斯进入独立后的新阶段。现对白俄罗斯近期局势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