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传统社会"私学"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对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及知行观等诸多领域都有所思考,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既对传统社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郑安文 《学理论》2013,(21):102-104,126
病态成功观是指在成功观问题上人们非理性、非健康的理解、认识及其追求。当代中国社会,由于深受传统文化、西方价值观、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导向,加之成功观教育的缺失或误导,造成病态成功观在社会的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对我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成功的理解过于极端、狭隘;把成功与失败完全对立起来;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等等。致使社会主流道德迷失与价值崩溃。必须及时对这种病态现象加以治理,才能创建一个和谐健康、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1,(1)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体的价值毋庸置疑是两个重要元素。然而,在传统的现实中,人们对其社会价值投以浩繁的关注和研究,相比之下对于其个体价值的关注和研究却凤毛麟角。随着社会进步,个体价值的效用日益彰显。在这个新时期,重视其个体价值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灵活运用。本文意在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概念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及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的途径,并进一步揭示其实现对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及社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凤凤 《学理论》2013,(24):230-231
文章阐述了杜威"学校即社会"观点的主要内涵,并分析了这一观点对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的可借鉴之处以及不合理之处,得到一些启示来促进发展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即教育目的观的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平衡;教育目的观取向应灵活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目的应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5.
潘欢欢 《学理论》2013,(16):186-187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参与的主客体都是人,而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个体,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会受到社会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的思维和行为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社会的渗透性影响应值得思考,尤其面对社会的重大突发事件,人们应该怎么想、怎么做。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邹玉香 《学理论》2011,(14):208-210
中外教育家们不约而同的主张——应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公民,其可以解读为:健全的凡人教育即成功的教育。总体来看,健全的凡人教育应该理解为全人教育与凡人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人们在"伟人成功观"的精神内核影响下,根深蒂固地以"伟人教育"为成功的教育,并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故应调整并建立正确的成功教育观,即健全的凡人教育观,强调回归人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质,突出教育的平凡与健全。  相似文献   

7.
在注重“自我利益”、强调“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时代,加强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研究对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很有必要。 就社会因素来说,利他行为的发生是社会环境多因素、多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要受到个体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教育培养以及家庭熏陶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生活包括许多方面: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人们发生着强有力的影响,社会的改革进程、社会的发展程度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同时,党风、民风也有巨大影响作用,党风不正、腐败严重,会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8.
蒋鸿 《学理论》2009,(23):181-183
2008年,云南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大力开展“三生教育”活动,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同时也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推进云南省“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三生教育”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入手,寻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与云南省“三生教育”活动的统一性,着力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云南省“三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由于我们国象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也深刻地影响到了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这要求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应新时期的发展形势,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从只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的定位思维中解放出来,重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9,(11)
青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运兴。习近平对青年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讲话中为青年的发展指明方向。爱国,是青年学生应形成的最为本质的情感,在习近平青年观的指引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观启发式培育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培育学生的历史认知厚度、文化自信高度,又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爱国主义元素潜入教学过程、社会实践过程、校园环境建设,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极大地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林亦农  陈松 《学理论》2012,(9):115-116
判断一名高校教师成熟与否的标志应看有无科学、先进的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现象以及他与其它社会现象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在人类个体的教育心理结构中居于最高层次,是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必然根源于正确的教育教学实践。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观,需要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勤于学习、精于思考和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的视角,基于定量的研究方法验证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影响。主要发现包括,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从政"意愿影响显著;父母的社会地位对于大学生"入企"意愿影响显著;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入企"意愿越高;父亲教育水平越高,家庭社会网络异质性越大,大学生继续深造的意愿越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前教育获得的影响以及学前教育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学前教育获得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其子女更可能接受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个体能力的发展存在长期效应,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相比,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在认知能力(认知测试得分和学业考试成绩)和非认知能力(自我效能和社会交往)方面均有更好的表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既通过学前教育间接影响个体能力发展,也会对个体能力发展产生独立的直接作用。由于学前教育在个体生命历程中会产生持久影响,因此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保障学前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对缓解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创业观的培养是高校德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崭新命题。本文以创业观为中心在本体上回答了什么是创业观,阐明了创业观的理论内涵,并从理念和途径两个层面就个体创业观的培养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那瑛 《理论探讨》2012,(3):68-71
社会转型是整体的、全方位的、多层面的.转型之痛本质上乃是秩序重构所致,这既包括社会结构层面的,也包括个体层面的.秩序的重构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两个领域同时进行.个体探寻摆脱痛苦的过程亦是社会探索挣脱转型困境的过程.个体借由宗教信仰重塑了生死观、时间观和空间观,在精神信念和社会行动的往复循环中重构了日常生活秩序.宗教信仰基础上的社会交往推动信任的重新形成,公共性的宗教秩序在国家、个体和社会中型塑着社会基础秩序.  相似文献   

16.
苏联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可认识的,可教的。尽管至此已经过去几十年,他的学生观在当代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对指导和鼓励教师有着重大的意义。他的学生观影响并指导了当今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者在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性假设的界定,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指明了一条出路,也为当前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了一场彻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
合作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合作式教学摒弃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本文论述了在合作的教学模式下,从构建知识结构、融合新旧知识、监护学生学习、学生参与教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观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观,为教育的成功实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刘宁 《学理论》2013,(11):220-221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但是其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其原因在于:传统就业观、社会观念的影响;当前社会对职校毕业生的待遇较低;职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优势显示不出来;职校本身的问题等。因此,通过清晰了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核心所在,从而相应地提高职业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职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等方面来完善相关制度和发展条件,对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加速了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城镇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相对比较先进的地方,可以看作法治推进发展最好的着眼点。老年人作为城镇人口中越来越庞大的群体,日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其是否具有正确的法治观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和老年人自身生活保障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发展,对于老年人法治观教育可以在途径上做出创新,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蒲丽娟 《理论导刊》2014,(4):98-101
21世纪是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现实问题需要年轻人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大学生的养老观不仅涉及现在,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有关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的养老观处于由传统养老观向现代养老观转变的过渡时期,存在着对人口老龄化认识不够、养老观认知模糊、养老意识淡薄三大问题。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养老观教育既是发达国家应对"银发浪潮"的普遍经验,也是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有益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