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之后,为稳固殖民地统治,便以法西斯殖民文化为先锋,对中国东北展开了全面的文化控制、清查和取缔,使中华民族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消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使之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任意摆布的"忠良之国民",便实施以"王道主义"、"民族协和"为核心内容的所谓"建国精神"的灌输,对中国人民进行精神摧残和毒害。并在"官制统治"下推行"泛日化",日本法西斯殖民主义文化泛滥,人类文明遭受着严重浩劫。  相似文献   

2.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便不失时机地向中国东北大规模推行日本人农业移民,以达到土地和人口的占领,进而实现长期霸占的目的。为此日本关东军等有关侵略机构便煞费苦心炮制了一系列日本农业移民用地取得的方针、政策,并以军事为后盾,对中国东北的土地进行疯狂的强行"征用"、"收买"和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从1905年到1945年间,日本政府在军事侵略中国的同时,对中国东北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大规模移民侵略。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大陆政策。日本"开拓团"(殖民扩张团,下同)是近代日本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日本为了掩饰其战略意图和侵略行径,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团改称"开拓团",企图掩盖日本移民侵略的本质。准确地把握其政策形成过程,有助于深刻理解日本对东北实施移民的侵略动机和性质。从日本向我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及其移民政策的变化过程来看,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上升为"国策"地位的国家战略行为,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日本"开拓团"本质上就是"殖民扩张团"。  相似文献   

4.
1915年《中日民四条约》签订后,日本依据商租权条款在中国东北投资设厂,结果遭到历届中国政府与人民的强烈抵抗。为维护"满蒙利益",日本最终全面入侵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1932年以后,为彻底解决在中国东北的土地权益问题,日本开始整理"商租权"。在此过程中,日本人的土地掠夺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半数以上的商租权转化为伪满洲国《民法》上的所有权。本文分析了商租权整理的条约依据、国内法依据以及进行的程序,揭露了商租权整理的殖民主义实质。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同时,竟然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中国及日本国内大规模从事生化武器的研究,并在侵华战争中进行残酷的细菌战与化学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至今仍有大量的化学弹药遗留在中国,依然对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现实威胁和伤害。  相似文献   

6.
日俄战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成为日本"经营满洲"的先锋和主体。满铁作为日本在东北建立的殖民侵略机构,下设具有文化侵略性质和殖民主义性质的研究机构,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及殖民统治过程中,客观上起到了日本军国主义邪恶帮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协和会"成立于1932年,是伪满洲国最大的国民化组织机构,在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本文从关东军的奴化意识、郑孝胥的王道政治和"协和会"开展的国民运动三个视角,论及了"协和会"是伪满洲国殖民体征的产物、它也必然随着日本在中国东北殖民统治的消亡而烟消云散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8.
1943年11月美、英、苏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并发表《开罗宣言》,申明日本应归还其“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即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但抗战胜利后,遭受过沙俄掠劫和日本奴役十四年的东北,名义上虽然主权归还中国,却受到苏联对港口、铁路等的霸占,对东北的财产予以疯狂掠夺。中国的主权和权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1943年11月美、英、苏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并发表《开罗宣言》,申明日本应归还其“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即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但抗战胜利后,遭受过沙俄掠劫和日本奴役十四年的东北,名义上虽然主权归还中国,却受到苏联对港口、铁路等的霸占,对东北的财产予以疯狂掠夺。中国的主权和权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至1930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伪满洲国成立后,伪满政府倚仗日本关东军,强行侵占了我国东北各地海关。中国东北地区长期出超的局面在1933年反转,并且入超额出现扩大趋势。伪满政权极力促进所谓的"日满一体化",使得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更加向对日贸易集中。随着列强的经济利益争夺日趋白热化,伪满洲国逐渐步入统制贸易之途。  相似文献   

11.
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育部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创新基地、日本鸟取大学共同举办的"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第12次国际学术会议"于2006年9月12~13日在长春举行.会议期间,有28位中外学者做了大会发言,就中国东北振兴、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国际关系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和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张伯苓,天津人,生于晚清时期1876年的天津。他的父亲久庵公满腹才学,更以弹琵琶闻名,天津人称其为"琵琶张"。然而,由于贪于享乐,久庵公把一份很好的家业消耗殆尽,非常后悔,决心将儿子培养成才。张伯苓幼年时接受了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父亲还随时指点他做人处世的道理。"人越是在倒霉的时候,越要勤剃头打辫。"父亲的这句话,张伯苓终身不忘,常用来鼓励自己,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把精神振作起来,决不气馁。  相似文献   

13.
伪满洲国成立初期,县成为日本侵略者统治的重点,鼓吹实行县的"自治"。对于县级地方财政,通过建立以日本人为主体的税务监督署,牢牢控制了地方征税机关。在进行国税与地方税分离的同时,进行税制整理,并建立预算决算制度,通过改变旧军阀的"包办"财政,实现对县级地方财政的掌控。1935年《地方税法》发布,初步理顺了地方财政。1936年省地方费设立,蚕食了县市的财源,使本来便脆弱不堪的县级地方财政受到沉重打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伪满洲国亦建立战时体制,为此迫切要求县市实现财政自立,1940年再次对县级财政进行改革。日本侵略者通过对县级地方财政的掌控,实现了对中国东北地方的侵略和掠夺。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军部的号召下,多数文人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进行辩解和美化。但此时还有一部分有良知的日本文人没有屈服于日本反动政府的高压统治,站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立场,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部分具有人道主义正义感的日本文人毅然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们用深刻、犀利的文字来表达有良知的日本文人对侵华战争的强烈反对。尽管反战的日本文人数量非常少,影响力非常有限,无法改变日本文人主流的战争观,但是他们的反战言论和活动仍是日本法西斯黑暗统治下的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5.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08,(4):43-46,59
胡适先生生前在美国《外交季刊》上曾发表文章,认为决定中国和亚洲命运的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抗战前夕的“西安事变”和抗战即将胜利时的美、英、苏“雅尔塔密约”,后者的签订使中国失去了外蒙古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东北利益,而两个事件都与日本侵华有关。那么,更大的牺牲中国人民利益的“日台和约”的签订,不知何故胡适先生却没有提及!  相似文献   

16.
朝鲜半岛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已有较长的历史 ,但在日本统治朝鲜半岛期间向中国东北地区的移民 ,却有其特殊的含义。“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军国主义实施的朝鲜人移民政策的结果 ,使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东北延边地区的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大量增加 ,这一过程充分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实行侵略扩张政策的本质和事实。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自治指导部的成立,橘朴以其顾问的身份,积极主张"满洲"建立"新国家",并提出了"分权自治"的国家构想。作为日本近代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家,橘朴以中国社会存在着极强的自治传统认知为基础,主张利用中国的家族、行会等传统自治组织的同时,在自治指导部的指导下,实现所谓的"人民生活的保障",建立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依附于日本的"满洲新国家"。橘朴的"满洲新国家"自治构想,支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相似文献   

18.
日本帝国主义假借伪满政府之名,在中国东北实行鸦片专卖政策,使鸦片种植、贩卖公开化、合法化,导致烟毒在东北大肆泛滥,种烟农户受到残酷盘剥与迫害;正常农业生产遭到严重影响;无数中国人沦为鸦片瘾者,烟毒摧残他们的意志,吞噬了他们的财产。鸦片专卖政策给东北人民带来亡国灭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9.
正老艺术家朱旭先生驾鹤西行,熟悉他的人纷纷撰文悼念。笔者"认识"朱旭先生多年,先生却未必记得笔者。这里记述一件小事,追忆先生风采,向先生致敬。1995年,日本放送协会(NHK)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大地之子》,剧本根据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结束后,遗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战争孤儿松本胜男(后改名陆一心)被中国人收养的坎坷经历与成长故事。朱旭先生在  相似文献   

20.
伪满洲国成立初期,出于治安上的需要,日本侵略者在地方基层实行保甲制度,通过组织反动保卫团、实行连坐制度等,疯狂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其所需经费以强征所谓的保甲费为支撑。1937年后,由于伪满洲国的主要任务向"国家建设"转变,对于基层地方,发布街制和村制,仿照日本基层的町村制度实行所谓的"地方自治",并制定了统一的街村财政税收制度。但是街村制度并没有脱离保甲制度的藩篱,也没有真正为中国东北基层地方带来自治的福音,不过是对中国东北基层进行侵略和掠夺的变形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