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万伯翱兄以写钓鱼散文著名,其著《元戎百姓共垂竿》驰誉域内,数次再版,成其成名之作。伯翱兄多次嘱我为其文赋诗填词,计有十数首矣。某日伯翱兄见示中州洛阳李振炎先生画作,皆为垂钓图,杂以市井人物,仕女草木;——毕现,风姿绰然。我未曾谋其面,据伯翱兄谈李氏已逾七十高龄,亦为钓者。  相似文献   

2.
得知彭俐兄又出新作《诗画谱中医——燕京百位名医传》,我向他索要。因我的妻子是医生,我自己又体弱多病,一直对中医学感兴趣。我认真翻阅了一遍此书,颇有别开生面之感。这是一部诗集,为名医109人以诗作传,另附简介。著名画家杨信先生手绘人物肖像及场景风情的民俗画,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更为全书添色不少。书后又附有"中国名医名言"及"养生须知一百则",读者们可从中了解中医学与祖国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3.
今年夏秋之交,诗友们的雁荡之游结束后,我和湖湘王邦建兄相约结伴前往台州温岭,一访住在那里的诗友林崇增兄。  相似文献   

4.
正何军委兄擅画人物,其纵笔古今,气韵生动,纤毫毕现,各臻精妙。辄令人神往,入境已矣。刘熙载《艺概》云:"灵和殿前之柳令人生爱,孔明庙前之柏令人起敬。以此论书,取姿何如尚气格耶?"书论如此,画亦当然。所  相似文献   

5.
海内外短波     
《海内与海外》2005,(11):40-40
纪清远先生书诗赠海外游子本刊今年9月号刊发封面文章《他演绎着一个今日美国传奇——访美国华商会会长、美国龙胜行集团暨中国城超市集团总裁邓龙》,同时刊发了纪晓岚六世孙、北京画院专业画家纪清远先生的文章《实说六世祖纪晓岚》。邓龙先生看到此文,对纪清远先生的诗画大为欣赏。纪清远先生得知后,欣然挥毫书写了邓龙先生的一首诗:“少年辞母壮时归,苦苦耕耘梦难遂。何惧彤云低锁暗,几经风雨志不摧”(见右图),书诗相赠,游子情怀,跃然纸上矣。继《在北大听讲座》和《在清华听讲座》之后,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在北京人文大学听讲座》一…  相似文献   

6.
正鲁迅虽以小说杂文名世,然实一诗人也。二十世纪前半叶,神州板荡,政衰民困,诉诸翰墨,类多怨愤讥刺。鲁迅诗文,应时而出。昔有英格兰文豪自称持剑之战士,鲁迅虽文人而具战士风采,挣扎苦斗,刚健勇猛,文字亦有匕首投枪之称。鲁迅之诗,颇近雅正,独白,对白,歌咏,呐喊,嘉孺子,哀妇人,悼老友,思贤者,情深意切,温柔敦厚,谱叙心曲,写照传神。少锋芒毕露之言,多恳切中和之音。"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度尽劫波兄弟在"、"于无声处听惊雷"等,佳句叠出,脍炙人  相似文献   

7.
用作标题的这句诗是宋代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所作,下句是“江山为助笔纵横”,为其游历随州之作。随州之属湖北,山之苍苍,水之泱泱,山谷覆痕至此则为之心仪。纪清远史识之既久,则知其人其画,感其“江山为助”多也,故尔成就于今。  相似文献   

8.
正诗无肤色、种族与国界,堪称全人类的母性艺术,亦是各民族心灵飞升的归属。我们崇拜李白、杜甫、苏东坡和李清照,也同样喜爱普希金、泰戈尔、艾略特和雪莱……但由于各民族语言之差异,需要一种使诗的生命力得以延伸的方式和手段——翻译,才可能让人类共享诗歌。过去,读外国诗,只从字面了解,近年参加一些国际诗歌活动,特别是接触一些诗人"老  相似文献   

9.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12,(9):12-14,32
1925年3月,诗人闻一多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将被西方列强掠夺的七处"失地"喻为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澳门、香港、台湾(含琉球、钓鱼列岛)、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九龙、大连,拟人化哭诉"七子"受尽欺凌、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台湾》中有如下沉痛之句:"琉球是我的群弟……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似文献   

10.
奈良平安时期的日本诗僧包括"披着袈裟"的出家僧侣和"不披袈裟"的居士或准居士诗人。日本诗僧群体的产生不仅与唐代盛行的诗僧文化密切相关,还受到佛经中诗偈的潜在熏陶。佛教被提升到日本国家宗教的高度后,日本诗僧亦表现出亦佛亦俗、亦僧亦士的双重性人格。  相似文献   

11.
日本见闻     
半个多世纪前的一个静静的夜里,一个人写下了这样的诗行:"浓眉黑须现眼前,寂寞今夜更怀念。"这个人是日本的女歌人山本初枝,她所怀念的人是中国作家鲁迅。山本初枝是在1932年1月28日发生的那场悲惨的事变之后离开上海回日本。行前,鲁迅曾经写了这样素朴却深情款款的诗送别她:"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总理一生留给我们的诗作并不多。我所看到的也就几首,有旧体诗也有白话诗。就他的旧体诗来说,虽然都是他青年学生时期写的,但诗写得很娴熟,意蕴深刻,境界开阔,诗味浓郁,有书卷气。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据周总理南开学校的同班同学后来又都在日本留学的张鸿诰先生说,1919年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粉丝     
正唐代作家段成式在其《酉阳杂俎》卷八《黥》中,有一则记事,叙文学粉丝之崇拜作家,达到极绝程度,抄录于下:荆州街子1葛清,勇不肤挠2,自颈已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成式常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反手指其劄处,至"不是此花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又"黄夹缬林3寒有叶",则指一树,树上挂缬4,缬窠锁胜绝细5。凡刻三十余处,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注:1街子:街卒,大概是唐代的城管。  相似文献   

14.
烟雨古海岸     
正记不得去七里海多少次了,但第一次去时的记忆,却保留至今。那是5年前春季的一天,柳萌兄来电话:"我的家乡宁河七里海是个特美的地方,离北京也近,100多千米,有空咱们去转转。"陌生的地方对我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我当即表示很高兴前往。谁知天公不作美,等我们一行人抵达七里海时,天空飘洒下蒙蒙细雨。这当然有些扫兴。但我却兴致越发高涨起来!看看这浩瀚的水域吧!虽没"顿失滔滔"的雄浑,却也显露出水雾迷蒙的婀娜之美!尤其当我们沿着水中栈道穿行在茂密的芦苇丛中时,呼吸  相似文献   

15.
觉迎  吴军 《东南亚纵横》2002,(11):34-35
新缅甸的总设计师昂山将军1915年2月13日出生在缅甸马圭县那卯镇,信奉佛教.父亲吴巴,母亲杜素.昂山将军出生时取名为貌腾林①,其兄名叫昂丹,故他父母后来将他改名为昂山;参加"我缅人协会"时改名为德钦昂山;昂山将军的日本名字为缅田门义.在泰国首都曼谷时,"三十志士"②名字前纷纷加上"波",昂山将军也不例外,他改名为波德查.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事业中,他以"昂山将军"之名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6.
正我祖父齐白石,出身穷苦,少年时曾掘野菜以干牛粪煨食,甚至家里久无炊烟升起也是常事。但是由于他自强,并好学与勤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攀登到了诗、书、画、印的东方艺术高峰。这一切首先缘于他对古圣先贤成就恭恭敬敬地认真学习与继承,而后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寻求自己的艺术定位。谨让我摘录并借用当代诸贤评论我祖父齐白石的著述,作为我对我祖父齐白石的纪念。  相似文献   

17.
思宁 《海内与海外》2008,(10):45-47
墨池更有幽香在(8月25日) 天街细雨去轻尘,吉相从来兆一身。 早欲程门真立雪,归来祈愿更精神。 上引小诗为今年6月书法家贾诚隽先生住院时所写,短信发给他祈多珍摄。也有吉人天相之意。贾先生亦师亦友,我习书法多所请教。“早欲程门真立雪”,几有拜师之念,为其所止。  相似文献   

18.
正宝廷与西山八大处之渊源非自去职后。《福雅堂诗抄》载其寓位于"双塔庆寿寺后",大约即今西单商场后,但在同治三年(1864年)已破败。也有说故宅在旧刑部街,《年谱》中记宝廷曾随父入城住其姑母处,亦难考实或属此地。但光绪十三年(1887)宝廷写有"移居松树胡同"的诗。《京师坊巷志稿》有载,明代即已存在。今和平门内有东、西松树胡同,西松树胡同  相似文献   

19.
蒙山雨     
孟子的名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世人多知晓,而殊不知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东山者,又称"东蒙",即今山东临沂之地的蒙山也。为鲁地第二高峰,称之为"岱宗之亚"。泰岳我登临不止一次,而堪与泰岳相伯仲的蒙山却素昧平生。今夏有幸登临,一览蒙山,却是云雾渺渺,雨色潇潇,别有情愫。古人雨中登山者绝少,查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游蒙山的诗,大都是秋高揽胜,晴空如洗,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改诗     
正宋朝的王安石,喜欢改诗,改自己的诗,还改别人的诗,有改得好的,也有改得不好的。改得好的,为他那首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春二月的《瓜州夜泊》。诗为七绝,共28个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第三句的"绿"字,据南宋洪迈在其《容斋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