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权》2009,(6):58-5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7日发表《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符合国情的正确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1980年建校,1984年培养出第一位清华大学学生,1994年壮族双胞胎姐妹一同考取清华大学,1997年培养出第一位广西高考状元,1998年培养出第二位广西高考状元,2002-2006年连续五年培养出广西高考状元,1991年以来,已有130多人考入清华大学,培养出了8位广西高考状元,连续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民族教育经验先后被载入《中国教育年鉴》《中国名校》《中国民族教育》《中国教育发展年鉴》和《中国名校大典》。如今的柳州地区民族高中拥有了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  相似文献   

3.
<正>李俊杰,男,汉族,1971年11月生,现任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湖北省民族学会副秘书长、民族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联谊会秘书长。主要承担本科《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生《民族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等教学及硕士、博士培养任务。2005年获校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族》2013,(10):57-57
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平等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总政策,充分体现了包容性。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因此,在中国,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开辟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31日,《关于修改〈喀左蒙古族自治县林业管理条例〉的议案》,在辽宁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这标志着喀左蒙古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对《喀左蒙古族自治县林业管理条例》的修改完善工作圆满完成。回顾喀左蒙古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30年的民族地方立法工作历程,感受到的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感受到的是在民族地方法规的倮障下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律本质不同,不可替代,却有诸多联系。民族政策对民族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民族法律对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制约、促进和保障作用。正确运用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月刊《民族文学》自创刊以来,即以其“民族风格、中华气派、世界眼光、百姓情怀”的办刊风格,在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学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扮演了展演场与聚集地的角色。文章以《民族文学》 56个民族作品专号为例,从民族文学的文本呈现、民族文学的理论建构、民族文学的互动融合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在举出文本实例的基础上,从学理的深度阐述了《民族文学》办刊事业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瑞 《桂海论丛》2008,24(6):24-27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逐步实现民族问题指导思想的拔乱反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主线,自觉进行理论创新,正确落实民族政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民族政策“反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富强 《桂海论丛》2009,25(6):37-40
2009年新疆“7&#183;5”暴力事件发生后,国外一些媒体包括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政策进行“反恩”。为避免谬种流传,文章对这些“反思”进行反思。认为,所谓“共产党创造民族”说,是无稽之谈。那种认为是中国民族政策把民族边界清晰化,提升了民族意识,酿成了民族分裂主义的恶果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中国民族关系结构的实质是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56个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分层次性和兼容性,民族意识并不一定等同于民族独立、民族分裂,但这种民族意识必须在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范畴之内,否则,就会滑入民族分裂主义的泥潭,给中华民族带来灾害。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磴口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指导,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在政策上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优惠和扶持;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给予倾斜和投入,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民族工作各项事业发展的新举措,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族干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事务法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政策是民族立法的前期基础,民族立法是民族政策贯彻落实的保障。但是,目前中国民族立法政策化的现状阻碍了民族事务法治化的进程,是中国法制化曲折进程的投影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产物。因此,要克服制度变迁"锁定效应",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厘清民族政策与民族立法关系,完善民族立法形式,加强民族事务执法效果,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中国梨都”的安徽省砀山县,是安徽省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有23个少数民族共l_3万人,其中回族占99%。近年来,砀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通过加快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环境、构建文明和谐民族关系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2009年该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2月16日出版《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文章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毫不动摇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谱写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5,(1):107-109
2004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以下简称“国防白皮书”)。这是中国自1995年以来第5次发表国防白皮书。也是到目前为止。由官方提供的最新最权威的资料介绍。白皮书全文约3万字。包含安全形势、国防政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等10个部分。现就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09,(5):1-1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近日,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分有关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相似文献   

17.
《民族工作》创刊15周年之日,正是我从事民族工作15个寒暑之时。在15年的民族工作生涯中,我的良师益友就是《民族工作》。《民族工作》──学习政策的指南。作为一个民族工作者,掌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基层从事民族工作,学习机会十分有限,而《民族工作》恰好把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有关专家学者对民族工作的理论研究,以及老民族工作者的经验总结等都汇集在一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基层同志需要。因此,15年来,《民族工作》杂志我期期必读,从未间断。下乡出差,《民族工作》是我不可缺少的随身携…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和实行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繁荣等为基本内容的方针和政策,形成了适合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实际特点的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急需回答:共和国建立的民族政策体系作何解读?民族工作的方针可要另起炉灶?民族关系的政治共识能否拆除重建?现在民族领域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今后民族政策怎样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刘玉堂  张硕 《世纪行》2007,(10):10-11
楚民族是一个颇具开放精神的民族,楚人的先民生息在中原,与夏族、商族、周族都有密切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封闭的。楚国的君臣奉行的方针,按《左传&#183;襄公十三年》的说法,叫做“抚有蛮夷”、“以属诸夏”。可见,楚人的民族偏见相当淡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因此,尽管楚国灭掉了60多个中小诸侯国家,但在它辽阔的疆域内部很少有民族性或地方性的叛乱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