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叶挺被"暂待"党外,原因复杂,一方面与叶挺探索第三条道路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当时中共、共产国际对叶挺的责难有关.而导致叶挺积极探索革命新路的原因则更加复杂,它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在农民运动和土地问题上的激进政策以及叶挺对这个激进政策的不同认识有关,也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实行苏维埃运动、推进更加激进的土地政策以及叶挺对这个政策的认识有关,它们都是推动叶挺另外寻找第三条道路的诱因;此外,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对叶挺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人生四季中,虽也经历过酷热的炎夏和凛冽的寒冬,而参加福建革大学习到走上岗位的这几年,无疑是我一生明媚的春天,当时的许多人和事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3.
叶挺将军在北伐战争和新四军时期的业绩,不少人都略知一二。但在他坎坷生涯中,却有一桩重要轶事鲜为人知。这就是,他曾于1933年11月间,来到福州,住在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的乌石山官邸里,参与福建事变的筹划。事变发动后,举事诸君在福州组建新党,叫生产人民党。叶挺于是年12月16日经由陈公培、李章达两人介绍,正式加入该党。叶挺参加福建事变并加入生产人民党,是他个人际遇和报国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对此应该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而不应略而不顾。  相似文献   

4.
叶挺叶挺(1896—1946),男,汉族,广东省惠阳县人,中共党员。叶挺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被派赴苏联学习。1925年  相似文献   

5.
叶剑英平生遇事沉着老练,足智多谋,被毛泽东誉为"吕端大事不糊涂".大革命时期,叶剑英就曾以自己的机智勇敢多次挽救了濒临危境的国民革命军.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下旬,汪精卫以方面军总指挥的名义召集有关人员在庐山开会,并通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等参加,欲乘机囚禁二人,并一举除掉贺、叶二人的部队.然而,这个阴谋被时任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及时识破了.  相似文献   

6.
朱德1944年说林彪是叶挺独立团出来的。林彪到底是不是叶挺独立团的人,是否曾在叶挺独立团任过职呢?为弄清这一问题,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1926年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秘书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说到:“刚到武汉的时候,抓住张发奎的第四军因北伐伤亡急于补充人的时机,军委重点向四军派去了不少党员。正好这时黄埔第四期学生毕业,林彪也是其中的一个。他们来到武汉,就由军委分配。林彪被我分配到叶挺独立团当见习排长。”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愉快合作 1937年11月7日晚,毛泽东摆家宴为项英接风、为叶挺饯行。 中共中央对新四军的组建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非常重视,邀请叶挺到延安来,目的是要当面考察,交待任务、政策。叶挺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又是北伐名将,与国共两党的历史渊源,使他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中,能较好地沟通关系、解决棘手问题。项英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和党政领导工作,中央红军长征后,他以中央江西分局书记的身份,统管军政工作,在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为党保存了一部分武装力量,以他为核心组建新四军,是极为有利的。但党中央和毛泽东也了解叶挺、项英的不足之处。叶挺脱党时间已长,没有参加土地革命战争,不了解我军10年来在建军  相似文献   

8.
尤扬 《党史纵横》2001,(10):12-12
叶挺同郭沫若自大革命时期就结下友谊.抗战爆发后,他们分别从海外归来参加抗战,更加深了这种友谊.1942年11月16日,是郭沫若50寿辰.为了给郭沫若祝寿,正在狱中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并用香烟罐的图纸片做一枚"文虎章"作为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9.
在与叶挺的关系等问题上, 受到周恩来的严肃批评 周恩来为了保证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战略方针在新四军中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他在军部及其所属机关、部队中,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 2月24日,他在叶挺的陪同下,全天听取了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新四军领导人关于新四军一年来对日作战、军政建设的汇报,晚上参加了欢迎晚会。项英请叶挺致欢迎词,周恩来很高兴。  相似文献   

10.
万正  周希灿 《广东党史》2004,(2):26-28,37
1940年7月,叶挺将军到达重庆,邀请著名音乐家任光去皖南。经周恩来同志批准,任光光荣地参加了新四军。同月下旬随同新四军军长叶挺到达皖南,被分配在战地服务处,负责音乐工作。他到新四军创作的第一首歌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被俘后,叶挺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1945年又被辗转押解到了重庆的“中美合作所”。当时,国民党的这一行动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中进行的,因此这很不利于我党对叶挺所进行的营救工作。对于这一点,叶挺是很清楚的。他想,该用个什么办法才能够把自己的行踪通知党中央呢?  相似文献   

12.
1926年,广州国民革命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参加第二次北伐的部队共有八个军,其中第一军和第四军以战斗力最强、共产党员最多而名声显赫.共产党员叶挺时任第四军直属独立团团长.  相似文献   

13.
许继慎1924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这一年的7月,大革命如火如荼。作为北伐军的先遣队,党组织派许继慎到叶挺独立团任参谋长,不久任第二营营长。 攻打平江,是许继镇到独立团后参加的第一个战役。  相似文献   

14.
叶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19年加入国民党,受到孙中山的器重.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去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和独立团团长.1926年,他率领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建立了赫赫战功.北伐军进入武昌后,他升任第四军第二十四师师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去了国外,与中国共产党失掉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在就任第四军军长之前,于1937年11月到延安请示工作.在那里他看到了革命圣地同仇敌忾的抗日景象,领会到了中共中央领导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因而增强了抗战的信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四军筹建工作.新四军是由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十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虽然得到了蒋介石的番号,但从来没有得到过应得的经费和装备.部队在岩寺集合整编时,战士们手里拿的大多是梭标和套筒枪.①经济上和物质上的困难,严重困扰着新四军.②因此,如何获取军需便成了新四军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卢权 《广东党史》2003,(5):53-54
近日阅读了卢毅先生撰写的《惠阳崇雅中学是叶挺将军的母校》(以下简称《卢文》,刊于《广东党史》2002年第6期)一文,开了眼界,对问题的认识有所启发。长期以来,我们在调查研究叶挺的历史过程中,由于从未发现有关叶挺少年儿童时代有否在崇雅学堂读书的情况,因此在撰写叶挺的传记时,也就自然没有提到叶挺有否在崇雅读过书的事情。如果叶挺确实在崇雅学堂读过书,也就如《卢文》所说的:我们的著作中“很明显,这是把叶挺将军少年时期曾在惠阳县淡水镇崇雅学堂读书这段史实遗漏了”。  相似文献   

16.
囚语(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一日)叶挺编者按:我们在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找到叶挺同志写的这篇《国语》,封页上有杨尚昆同志的批示:"送曾三同志存",批示日期不详。叶挺同志在《国语》中回顾了早年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参加革命以来历经的危难,特别是表达了对皖南事变中...  相似文献   

17.
<正>叶挺(1896-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军事生涯中所显示出的卓越军事思想及军事指挥艺术为世人所尊崇,对于党的人民军队建设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在军队中建立党组织,为后来红军把支部建在连上提供了借鉴在筹建和加强新型革命军队的过程中叶挺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叶挺早年受过军事教育,后又跟随孙中山投身革命积极参加军事工作,随后到苏联学  相似文献   

18.
正聂鹤亭,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从叶挺独立团走出的开国将军。他长期担任参谋长工作,多谋善断,协助主要领导指挥过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195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19.
庞伟民 《党史文汇》2011,(11):15-17
刘煜祖,山西省赵城(今洪洞)县胡坦村人。1905年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叶挺独立团副连长。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叶挺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代理团长,在南下广东潮汕的战斗中牺牲。  相似文献   

20.
88岁的肖克将军是红二方面 军副总指挥,是至今仍健在的参加红军长征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出生于书香世家的肖克将军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叶挺独立团当过连长.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1928 年4月他率领宜章农军到井冈山,加入朱毛红军,先后在红四军任连长、营长、师长,红八军军长.26岁时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28岁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与总指挥贺龙并称为:“肖1935年11月19日,肖克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