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六大总结分析了乡村的情况.对如何开展乡村革命作了系统的基本正确的决策.统一了全党在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一些认识,它的贯彻促进了各地农民运动的发展.但是限于主客观原因,也存在着照搬苏俄模式坚持城市中心论、土地国有等"左"的成分以及个别政策不明确等不足.  相似文献   

2.
<正>率部击破"三省会剿"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后,闽西土地革命运动迅速展开,赤色区域大为拓展,影响所及,闽粤赣三省边区革命势力相继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南昌起义80周年,也是中共永定县委成立80周年.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广东潮汕地区时曾先后两次途经永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从而加快了建立闽西地区第一个正式县委--中共永定县委的进程,促进和推动了永定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1920年代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高潮时期,与此前的历次工潮相比,这一时期由于中共的政治参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发展迅速,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工人的阶级意识和身份建构空前加强;工人群体高度组织化;基本实现经费自给以及对外革命经费输出,被称为中国的"小莫斯科"。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中共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的缩影,中共在安源工人运动中的革命运作模式是巨大革命张力与革命现实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使中共在安源工人群体中成功扎根,还对中共在其它地区开展工运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安源工运模式被批评"有规避争斗而习于和平发展的倾向",而遭到党内检讨,预示着中共工运更激进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两个五个月" 1966年8月8日,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构想出这样的时间表,他说: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大概是在明年一个适当的时候再开.现在要准备."他设想,"文化大革命"进行得顺利,到"明年的一个适当的时候",便可以告一段落,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考虑发动群众.我把批判的武器交给群众,让群众在运动中受到教育,锻炼他们的本领,让他们知道什么道路可以走,什么道路是不能走的.我想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我也准备它失败.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中建党: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个特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源地.但由于受到党的政治路线与知识分子政策的影响,高校党在中共体制内,经历了从1927年前的"摇篮和策源地"到1O年内战中的被"边缘化",再由抗战时期的"先锋与桥梁"到建国前的"第二条战线",这一不寻常的发展过程.这既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性,又反映了中共党建的特殊性;同时它也为中共在非无产阶级群体中建成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这个方针成为中国共产党把握海峡两岸复杂局势、推动国家整合的指导思想和推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主导因素.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思想,通过完善对台政策,以丰富的实践、积极的成效为两岸统一大业在21世纪的继续发展奠定了新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平 《党建》2021,(3):66-67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激昂澎湃的《囚歌》,是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顽固派扣押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在重庆狱中所作. 叶挺,广东惠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挺189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便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1919年,他参加了援闽粤军,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共"五一"口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五一"口号,缘起于抗战后期的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和战后初期的政治协商会议实践,形成于1948年上半年政治军事各方面时机业已成熟的革命形势.各民主党派对中共"五一"口号联合发出"五五"通电,响应空前热烈.由于交通的阻隔、毛泽东对时局的判断和访苏计划的改变等原因,三个月后,中国共产党方面才对各民主党派的"五五"通电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0.
第三条道路的全球秩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相东 《理论学刊》2003,(1):118-119
近年来 ,关于第三条道路的讨论一直经久不息 ,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讨论的焦点。第三条道路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和重塑提出了系统的哲学转向和一揽子政策建议。与此同时 ,第三条道路也提出了自己的全球秩序的主张。本文拟以吉登斯的主张为代表 ,对第三条道路的全球秩序观进行考察。一吉登斯强调第三条道路并不是要在传统左派和新自由主义之间占据一个中间立场 ,而是认为适应当前发生的两场革命———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社会民主主义必须进行重构。吉登斯在反思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 ,总结了第三条道路的六项原则 ,即 :(1)超…  相似文献   

11.
1927年春夏之交时局逆转,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从早期若干样本的实践探索中开始的.紫金"四·二六"暴动是1927年广东夏季讨蒋起义中爆发时间较早、范围较广、规模较大、影响较为深远的一次武装起义,是开拓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一次英勇尝试.组建紫金县工农革命军,建立紫金县人民政府、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创建以炮子乡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实行区域性"武装割据",蕴含了中国革命道路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早期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2.
万建强 《世纪桥》2008,(17):10-13
中共六大对土地和农民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原则规定,使党在探索土地革命政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使土地革命运动在中央苏区更健康、广泛地开展起来。六大制定的土地革命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中央苏区得到了贯彻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开展土地革命过程中,既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六大决议,自觉纠正过去在土地革命中的缺点错误,又依据新的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创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了六大制定的土地革命政策。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时期叶挺的军事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挺是中共早期军事家之一 ,他的军事思想对毛泽东思想中的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掌握军队的建军原则、军队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革命军队的基本宗旨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 ,叶挺都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共产国际一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为例,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政策发生了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指导中国革命的态度上,由调查研究到主观主义;二是在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判断上,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到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三是在指导制定中国革命策略上,由"有步骤地过渡"到"左"倾盲动激进;四是在与中共的关系上,由"东方支部"到"老子党"。综观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存在着一些规律:当共产国际尊重实际、真诚帮助时,就能推动中国革命顺利发展;当其犯主观主义错误并颐指气使时,中国革命就会出现挫折;当其解散、影响消失后,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摸索,终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从革命与社会生活关联的角度入手,讨论中共历史研究中“问题感”缺失的状况及原因,对深化党史学理论的认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有些中共历史研究中“问题意识”的淡漠,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研究基本陷于简单的政策阐释的层面,导致了研究结论的封闭性.中共历史研究学术化的前提在于放开历史的视界,走向政策实践的动态历史,以问题为导向来呈现社会与生活视域中的革命史.  相似文献   

16.
叶挺是中共早期著名军事家之一,他的军事思想对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军队建军思想、军队政治工作、军队支持工农运动以及军事指挥才能等方面,叶挺都提出了一些极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道路,后来被概括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找到中国革命的这条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探索和确立这条道路的时期,大约从大革命失败到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前后.这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内,周恩来是中共实际的主要负责人.他和毛泽东一个作为中共全国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一个作为最重要的地方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毛泽东是中国革命道路的主要开创者;周恩来提出和贯彻了"工农武装割据"观念,形成了"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思想,引导全党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实现了工作中心从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他的贡献仅次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盖世之功.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共1921年一大前是否曾召开过一次"三月会议",党史界曾有过多年的争论.20世纪80年代末在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中发现的<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1921年6月10日),提到了"在1921年三月召开各组织的代表会议",是曾经召开过这次会议的有力证据.但因缺乏更多、更详尽的文献支持,不少文章,包括一些权威著作,仍然对此持怀疑态度.近年来,在多位中外学者的努力下,随着有关档案的不断发掘和公布,我们获得了有关"三月会议"的更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深入探讨了两岸"三通"实现的艰难历程与原因,认为海峡两岸"三通"之所以能够得以基本实现: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贯彻以"三通"方式促进台湾问题解决和以经济促政治政策成功运用的范例;第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必然;第三,两岸民众交流是促进两岸"三通"实现的重要动力;第四,是台湾国民党当局调整大陆政策和台湾人民认同和平发展道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此项纲领所提出的“打倒军阀”的革命口号,当时主要是指旧军阀(即北洋军阀)。但创立期间的中共并非把当时所有北洋军阀派系都视为毫无区别的铁板一块,而是对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迎合革命潮流、表现出某些爱国、民主言行的军阀,在政策上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中共二大就称吴佩孚“是一个较进步的军阀”。①在1922年下半年曾对其实行过接近和利用的政策。本文主要就这一政策产生的原因、对实际运动的影响以及中共对军阀吴佩孚的认识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