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工作,而人的根本问题是人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工作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协调系统,包含三大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本性回归,人与人的和谐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现实的延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的终极目标。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是实现三大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化视野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应有之义。为此,有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重新解读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是国际化视野下人文精神的新内蕴,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始终对西方国家倡导的所谓普世价值保持高度警醒。和谐世界理念是国际化视野下人文精神的新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贯彻和谐世界理念,切实维护中华民族和全体人类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它要求教育以学生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为目的。现行的教育实践是一种应试导向的教育,严重偏离应然的教育目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育评价制度,革新教育教学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化,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杜艳红 《世纪桥》2007,(7):119-120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树立人的科学和谐发展理念。文章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1)以人为本与自然的和谐相交;(2)谋求个性解释,促进全面发展;(3)努力实现全方位优化教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身心和谐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一种调和、融洽的状态.人身心的和谐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它的实现与否直接制约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要构建和谐身心,经济是基础,教育宣传是重点.自身修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媛  郭楚敏 《世纪桥》2013,(10):81-83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施"2+1"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兼顾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发挥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生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8.
黄基凤 《世纪桥》2013,(14):81-83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施“2+1”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兼顾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发挥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生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9.
宋秀红  郑洁 《探索》2004,1(3):93-9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 ,二者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系统协调性、开放包容性和发展持续性等特征.建构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保持特色、维护社会主义本质;协调关系、实现全面和谐状态;兼收并蓄、坚持包容差异的和谐教育等基本要求.建构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益尝试,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郭强 《探索》2007,(1):13-17
科学发展观摒弃传统发展观主客二元分割的理念和斗争哲学的思维方式,坚持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原则,寻求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以和谐的方式解决矛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前沿理念,探求以和谐促发展的协调发展方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观念,引领发展走向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十年来,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尤其是在人本理念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引下,一些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理论领域和实践层面取得了新的成果,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身发展。但同时还存在亟待深入探索之处,值得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的探讨与追问,是大学生价值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大学生价值教育实践应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变。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潘宁  邓倩 《理论学刊》2012,(5):8-11
马克思自由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本身固有的内在属性,自由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和谐共融,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尺度和最终目标.马克思自由思想在当今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理念中,其实质就是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和谐.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自由思想,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祥艳 《世纪桥》2012,(3):72-73
社会和人的发展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功能表现为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认同、社会共识的形成,渗透生态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等方面实现其"和谐"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学具有和发挥着传承文明、创造和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理应成为社会文明的源头,引领文化潮流的先驱。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学校对构建和谐社会应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贡献。基于上述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中坚持育人为本,构建一个学习和谐、生活和谐、心理和谐的和谐校园是对教育工作的最高要求。一、坚持育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全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举办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就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理想追求,是组成社会系统各要素自身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融合、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而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和谐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人是社会和谐的责任主体,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人自身要和谐,必须使自己的期望适度。期望过低过高都不行,甚至危险。化解这种危险需要加强期望调节。加强期望调节,能够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沟通思想,形成共识,求得心理平衡,保持期望适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符合发展人的创造性目的的教育理念,是关心人的权利的教育理念。学为中心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教育理念将对21世纪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如何贯彻和实现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文章主要分析和探究的问题。党和政府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造社会的和谐;学校要实现教育民主、制度公正和管理科学并贯彻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塑造校园的公正;教师要做一个坚定的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因材施教、关爱学生。  相似文献   

19.
张恒军 《奋斗》2004,(9):45-45
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教育为核心,以管理为保障,以服务为拓展,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岳 《理论研究》2022,(6):62-7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承继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从理论、历史、实践三重维度出发,全面审视这一理念的理论、历史及实践指向,有助于我们从思想史发展的视角把握其特有的逻辑演进历程,进而为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基石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