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了解大学生同性恋取向及对同性恋的认知态度,选择常州市某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用自编性健康调查问卷及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同性恋取向占1.3%,超过50%的学生对同性恋持认同态度,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等10个分量表得分同性恋倾向者明显高于异性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大学生中存在同性恋现象,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越来越持宽容与认同态度。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2)
探讨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并揭示了大学生对于该群体是否存在矛盾态度,同时对于矛盾态度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态度进行研究,大学生关于同性恋群体态度的问卷进行外显态度的测量,并运用访谈法深化讨论,得出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分离,这表明存在着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3.
田雨馨  塔若琪  陈祥展 《学理论》2015,(8):30-33,49
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关于同性恋群体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为进一步改善同性恋生存现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7名大学生进行外显态度的调查,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态度进行测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在外显态度上表现得更为接纳,而在内隐态度方面人们较为排斥,即实际上人们对于这一群体仍持有负性态度。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2)
"绿茶妹"又同"绿茶婊",是近年的网络新词与热词。"绿茶妹"这一网络用语的出现与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社会风向的不良变化。近年来,该不良风气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已弥漫到纯净的高校校园之中。经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群体中不乏"绿茶妹"群体,女大学生被包养与求包养相关事件常见诸各类新闻媒体中,可见此风气严重侵害了当代年轻大学生群体,影响甚为恶劣。此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和精神缺失问题。基于此,本文便着重对当下高校校园里这一特殊群体——"绿茶妹"进行深入调查,希望通过此文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5.
李静 《学理论》2012,(29):87-88
中国目前的女同性恋群体日益壮大,数量呈现上升之势,而社会对同性恋这一现象的态度基本上是负面的甚至是贬损倾向,尤其在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们对此采取了视而不见或者彻底打压的态度。对此学术界应拿出科学、公正的学术态度进行研究,整个社会也应关注他们,教育领域要做好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导向工作。  相似文献   

6.
邢璐 《学理论》2013,(29):381-382
自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后,手机报开始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影响。手机报作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发展尚不成熟,手机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报的优势,结合高校大学生实际,为大学生量身定做校园手机报,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马丽 《学理论》2013,(23):88-89
在当代高校中,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个吸烟的特殊群体,尤其以高校男生为主。大学生吸烟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吸烟心理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应利用媒体宣传、校园规定、心理干预来控制大学生吸烟。  相似文献   

8.
90年代末以来,在酷儿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同性恋从疾病、变态、政治上不正确的性关系转变成非病理化和非罪化的主体间人格关系。作为现代性后果的中国同性恋话语在20世纪经历了从包容-抑制-重新包容的演变过程。然而,当前的同性恋叙述存在话语垄断现象,主体自主性的话语、知识和声音被总体化的宏大叙事所压制,这种压制不仅来自异性恋社会,也来自同性恋社区本身。近20年的同性恋研究大致经历了从行为到身份、从本质论到建构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胡婷 《学理论》2014,(2):281-282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数字时代,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最主要群体之一,所形成的校园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各种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也是高校近年来面临的挑战。从校园网络舆情的界定、构成要素为出发点,分析研究校园网络舆情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如下:加强对大学生普遍关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加强学校与教师在网络的参与度;加强学生中"意见领袖"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同性恋婚姻立法模式及典型国家的立法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盈君 《学理论》2013,(20):127-128
随着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的发展,世界对于同性恋者的态度愈加宽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性恋婚姻都成为了现实。在世界立法趋势下,中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是必然,但却肯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兴年  史伟丽  杨春 《学理论》2013,(21):325-326
高校基本功能的实现要以校园的和谐稳定作为前提。高校社团在维护校园稳定与建设和谐校园工作中有其独特的正功能,这种正功能主要是隐性的,其发挥作用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其基本方面包括思想引领功能、素质拓展功能、能力提升功能、规范约束功能、心理支持功能。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会导致社团正功能发挥不足。要充分发挥社团的正功能,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社团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另一方面,社团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1)
"90后"大学生的公平观整体是好的,但由于受"90后"思想特点的影响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投机思想,在大学生群体间不公平感普遍存在,且在面对不公平问题时,部分大学生难以作为等;分析原因在于大学生个体价值观偏离、高校公平教育引导缺失等。由此提出高校中提升大学生公平观教育引导的三项对策,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努力营造校园公平的氛围。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流的公平观和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爽 《学理论》2009,(9):99-100
在高校大学生队伍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大学校园中数量较大的学生群体,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人群。如今,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创建和谐校园中不容忽视而又意义重大的内容。那么,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怎样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此,本文阐述了实现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提出了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工作建议,以期提升和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黄九郎》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卷三中的第十一篇作品[1]131。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与人们思想的渐渐开放,人们对这篇曾经被无意或故意忽略的故事渐渐产生好奇并加以关注。试图通过比较《黄九郎》与清代其他涉及同性恋的小说,以及与其他以人狐同性恋为题材的故事的不同,进而分析《黄九郎》一文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5.
杨扬  岳文静  朱振菁 《学理论》2012,(15):63-64
随着同性恋研究的深入,其成因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试图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从个体心理成长与社会文化方面探讨同性恋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薛琴 《学理论》2010,(18):176-179
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梳理美国剧作家卡里尔&#183;邱吉尔《九重天》一剧中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的关系。异性恋和同性恋本是有着严格等级关系的二元对立,但是随着剧情的展开,这两者之间的等级秩序却发生了倒置。但是这新建立的等级秩序在剧尾却未能保持稳定。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在笔者看来,正是事物本然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林绸花 《学理论》2011,(1):233-234
高校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近些年,他们成为问题频发的一个群体而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在国家的各种政策和高校的资助下,经济上的困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此引发的思想及心理上的问题却日益突显。从分析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入手,倡导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7)
高校校园暴力行为正严重威胁着我国的高校校园安全,其影响之恶劣也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增添了很多不稳定因素。本文将从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方面对高校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强度,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素养和转变德育理念等方面研究对高校校园暴力现象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徐中慧 《学理论》2014,(15):278-280,296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化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新的生活方式,高校网络舆情正悄然兴起。对高校网络舆情现状进行研究,从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入手,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的分析,以安徽某高校校园管理类网络舆情为例发现网络舆情话题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冷战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以反共产主义和反同性恋为主导,导致许多作家不得不对当时的文化审查做出不同程度的妥协。而百老汇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他本人同性恋的身份,他的作品更是备受关注。主要通过对比普利策获奖作品之一的《欲望号街车》的先后两个版本,提出他的创作并非一开始便回避同性恋主题,其作品的同性恋化其实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