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途客车的后排座上,阴郁的母亲正呵斥着她那稚嫩的女儿. "这么简单的英语为什么还是背不下来,再给我背一遍!"声音低沉而阴郁,好在她还知道这是公共场合.即便如此,那车厢后半部分的乘客已经在这不和谐的气氛中变得局促不安起来. 她四岁左右的女儿噤若寒蝉,最终还是低着声音吞吞吐吐地说了出来:"what's……this…… "记住啊!我死你死!就这么念!"  相似文献   

2.
记得还在读幼儿园时,有一天听到母亲在悄悄地跟父亲讲:“这个小姑娘怎么不像我?”“小姑娘”自然指的是我,母亲一直用这个昵称呼唤我。一直以母亲的漂亮与宠爱为骄傲的我在那一刻受到极大的伤害。总以为在母亲眼里我是天下最漂亮、最聪明的女儿,想不到母亲以女儿不如她想像中的漂亮而遗憾。那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受到的第一次伤害。因为这份伤害来自我至爱的母亲,所以伤得特别重、特别深。母亲最终也不知道她无意中的一句话对她女儿的一生影响有多大。虽然没继承母亲的漂亮,但完全继承了她性格中特别自重、特别倔强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不能给母亲倒一杯水,更不能用语言抚慰慈母的脑瘫女儿,被倪萍称为"伟大的母亲"的盲人毕虹,经历了双目失明,夫妻离异,官司惨败等一系列连健全人都无法承受的打击,面对国外永久定居的迷人诱惑,她不为所动,初衷不改。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我的女儿,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陪伴女儿走下去。"她用行动告诉世人。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新年     
正那是秋天的时候。一天,妹妹微信语音,叮嘱我有空了给母亲打个电话。她说,妈想你了。这个"想"有着让人动心的画面:妹妹陪母亲上街买东西,回来的路上,母亲止住脚步,留恋地回头望着一个女性的背影。她对妹妹说,多像你姐的样子。妹妹说,母亲当时的神情那么陶醉,仿佛她的大女儿就站在了她的眼前。听着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电话立刻拨打过去。母亲接的。她一听是我的声音,就从片刻的客气中转换回来:静静啊,是你吗?想谁谁到,真好。昨天和你妹妹还念叨你呢。打喷嚏了吧?我抑制住情感,竟然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母亲     
未名 《新青年》2004,(5):9-11
世上有一部书,它永远也写不完,那便是母亲。女儿出生那年的冬天,很冷。母亲在众乡邻的欣羡中,第一次走出囚禁了也养育了她的大山,第一次看见城市,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听到那么多她根本听不懂的语言。初来乍到的日子,母亲很不习惯,抬起她略显浑浊的眼睛,茫然四顾。“山,山呢?”母亲一个劲地问。妻子笑了,说:“妈,这儿是平原,没有山。”“哦,平原,没有山。”母亲自言自语,若有所失的样子。我猛然发现,一向以她的儿子能走出大山为荣的母亲,竟然对大山有这般的依恋!山很美,可山区也很穷。卑微的我却是母亲一生的骄傲。在十分艰难的环境里,我很…  相似文献   

6.
寂寞的母爱     
记不得母亲具体是几月生日,要么是这个即将来临的9月,也可能是10月。这么多年,我和母亲聚少离多,从来没给母亲过一次生日,买一份哪怕很小的礼物给她。作为她最小也是她最爱的一个女儿,我的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惭愧的感觉———我愧对母亲二十多年的养育。这个多雨的夏季,我格外想念我的母亲,我想她的时候,也是她想我的时候……没有人能理解我此刻内心的感受。我的母亲,她那么爱我,几乎是到了极致……每一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母亲在我身上付出的爱超过了很多母亲。她的眼里只有我,而没有她自己……而我,这些年,一直不在…  相似文献   

7.
柚子 《新青年》2004,(5):21-23
1 我很早就认识卓航,早到高三.那时,他上大二,是我的家庭教师. 第一次见面,在我小小的卧室.母亲领着他,站在我面前:"这是新请的家教,给你补习英语." 面前的小伙子高大英俊,比母亲足足高出一个头.他的眼神清新而忧郁,像谁呢?像梁朝伟.  相似文献   

8.
那几年,我最怕看见母亲怀抱婴儿的情景,那是一种超越切肤之痛的疼痛。思念女儿还在其次,我常常因为想起了母亲在养育我女儿时的某个细节而伤感得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为郎木寺是一座寺庙,所以我总是对郎木寺视而不见.直到无意中逛书店看到了那本书:那是一个年轻母亲的游记.她说郎木寺是她的第二故乡,让她情难自禁,以至于她在后来选择呆在这里.我知道,她在给人上套,试图以女孩子家的情愫忽悠人买她的书.但是我还是进套了.还被深度套牢:当通过这本书了解到郎木寺的只鳞半爪后,我带着书直奔郎木寺而去.  相似文献   

10.
我比你坚强     
吃过晚饭,一家人出去散步,女儿手里拿一瓶矿泉水在喝.先生拉我,悄悄努嘴:"看!"我回头,一个小男孩儿,不过十来岁,矮小瘦弱,小脸肮脏,身上的衣服宽宽大大,风一吹,衣裳把小人儿一裹,简直就像根细小的牙签.真奇怪,他一直跟着我们.我回身,蹲下来,拿出几枚硬币:"给."孩子摇摇头:"谢谢阿姨,我不是要饭的."我羞愧--无意间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但他为什么老是跟着我们呢?直到我女儿把矿泉水瓶塞进果皮箱,小男孩一个箭步往前一蹿,把胳膊伸进去,把瓶子拎出来,往手里拎的蛇皮袋里一塞,才又开始往别处逡巡.  相似文献   

11.
爱慕的理由     
殷新波 《新青年》2004,(1):10-11
位母亲很早便失去了丈夫,自此与女儿相依为命,坚守寡居的日子。其间不少好心人从中撮合,劝其改嫁,母亲总是慈爱怜惜地凝视着女儿,女儿显得那么羸瘦:“孩子就是我的命根子,我不会让她遭受一丁点的委屈和伤害。”时间过得真快,当不再有人在母亲面前重提婚嫁之时,她已人老珠黄,红颜褪尽,而女儿却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母亲为女儿点燃一18根生日蜡烛的那一年,女儿考取了一所很远很远的大学。临别之际,从未离开过母亲的女儿,紧紧抱住疼爱自己的惟一亲人,哭得死去活来。母亲曾是一家国营企业的普通女工,微薄的工资本来就捉襟见肘。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12.
懂你     
《新青年》2007,(4)
我14岁读初二那年的春天,便开始谈恋爱,很招摇地与小男友手拉着手,在巷子口晃悠。有人看见了,嬉笑一声,对着我的脊背说一句:真不愧是刘彩遥的女儿,这么张扬!刘彩遥是我的母亲。她33岁的时候遇到了父亲,并很快生下了我。但  相似文献   

13.
1 2005年的夏天.许嘉乐,还记得到武汉步行街旁的那趟2路电车吗?那时我正在接一个好朋友的电话,她正为一份鸡肋的爱情心神憔悴,打电话来向我讨要主意.车厢里人很多,我一手拉着把手,一手拿着电话开导她.在我苦口婆心劝慰了她20分钟后,她还在电话那头不知所以.于是,我就对着电话喊,那就分了吧.分了也就没折磨了.  相似文献   

14.
正"你带手机了吗?"这是每天早晨女儿上学前,我站在家门口问她的问题。女儿带了手机,她"嗯"了一声,急匆匆地下楼了。手机证明每天早晨我都在关心她。白天在学校,就只有她自己关心自己了。手机成了我们之间情感维系的纽带。通过手机,她向妈妈倾诉烦恼:物理没考好……通过手机短信,她向我下达命令:英语必修4。"你带手机了吗"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亲情的间接表示。直接  相似文献   

15.
爸爸,我爱你     
已是华灯初上时分,老公才携着一身冷气进门。我接过他手里的包,未及说什么,3岁的女儿颠颠儿跑过来“,爸爸,我爱你。”她站在那儿,抱着布娃娃,仰着小脸儿,脆生生地说。老公一下子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我知道,他一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晚饭时,宣布戒酒的老公喝了一瓶啤酒。他说“:老婆,谢谢你,你不知道这句话对我多重要。”我故作高深地笑,心里却有些惭愧——我是教过女儿很多东西,比如故事,比如儿歌,可是并没有教过这样一句话,她大概是从哪个动画片里学到的,然后找一个时刻说出来。细想想,有些时候,我们这些自以为通情达理成熟老练的大人真…  相似文献   

16.
卫宣利 《新青年》2007,(3):10-11
她是在姑姑身边长大的。她5岁那年,母亲有了外遇。父母断断续续打了一年的仗,在她6岁那年,他们离了婚,她判给了父亲。离婚后母亲很快便再婚了。一年后,父亲也要到外地打工,便把她送到姑姑身边。姑姑是个老姑娘,因为在一次意外中伤了腿,只能坐在轮椅上,所以一直到30岁还没有结婚。爷爷奶奶去世后,姑姑一个人住在那套老房子里,和一个从乡下雇来的小保姆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7.
5月的电视屏幕上,陈枰的新剧《三七撞上二十一》正在首轮热播。看到该剧拍摄期间的花絮,发现她带着她10岁的可爱女儿妮子,在摄制组泡了一个多月。小妮子跪在地毯上写作业,与剧组的小演员嬉戏,还自己写博客……我很好奇,陈枰是如何教育妮子的呢?著名编剧是不是个完美的母亲呢?于是,在陈枰位于北京城东的家里,我们就“完美母亲”这个概念拉开了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不是思想就是行动用丰饶的笔旖旎写下看到不一定存在意义不记下则意义不存…… 好友蒂娜的文章奢靡、浮华,但她的这一首诗我极端地喜欢:"我是好天气的女儿/我也是哭泣的女儿/我是大花的小花/是春天的秋天/我是眼睛的女儿/也是笑的女儿/我是酒窝的宝贝/也是头发的女儿/我是我的女儿".我一直以为自己如蒂娜诗中写的那样,我是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19.
雪子 《新青年》2006,(10):14-15
我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境里,母亲在城里一家针织厂做工,父亲则在乡下务农.我不知道父母当初怎么走在了一起,只是感觉母亲对她的婚姻选择很懊悔,常在夜里啜泣.  相似文献   

20.
正到了德国慕尼黑,女儿带我们去了"英国花园",她说她曾经来过一次,是在冬天,看见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有些林子,超大,有条河穿过了雪原。而我在纳闷:为什么叫‘英国花园’?是英国人在这儿建的花园吗?后来查了网上,原来,在西方园林史中,英国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