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结构及运行模式新探言彦波“社会结构指组成社会有机体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和关系。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体系。可以根据研究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实际需要,从不同角度研究和划分社会结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赵家样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社会结构"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将社会结构思想与社会发展理论、社会有机体、社会形态、结构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整体主义这六个方面对比研究,在理论上更能深刻体会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概念和思想。社会结构思想是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结构概念比社会形态概念更加具有当代性和现实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思想不同于机械唯物主义、结构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理解,它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历史辩证性和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之所以发展滞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理论的缺失。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人文社会科学衔接的中介,历史唯物主义需要通过社会理论,才能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精华,从而进行创新发展。从方法论、具体内涵,以及思想史和实践意义的层面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与古典社会理论具有同构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来自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独特的社会理论意义,其方法论核心是社会历史结构分析。因此,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突破点在于,要以社会结构“解剖”为逻辑中轴,建构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过 程,是社会结构中国家与社会关系从合二为一逐步走向分离与并立的过程,这就必然 要求二者法律调整模式从改革开放前的法律工具主义转换成法治主义。国家与社会 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换是一项十分宏大且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全 社会的相关资源并进行有机整合方能实现,因而它不是社会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的 问题,而关系整个社会宏观结构的重构及其法律整合。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探讨这一转换的必然性,转换中的基本要求,并从 社会主义法治实然与应然的角度,提出建立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实证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家族企业普遍采用“子承父业”继任模式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并从“家文化”的影响、社会信任程度的状况、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育程度、现阶段家族企业的特征与内部人继任的相容性四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合理性。同时,本文也指出该模式在运行中表现出四大鲜明的现代特征,是现代的“子承父业”继任模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工作坊与创意产业发展在理论依据、发展趋势、现实背景上都高度契合。创意产业的工作坊发展模式将成为"双创"时代的一种重要产业发展模式。在结构框架上,创意产业的工作坊模式包括创意模块、工作坊模块、资源模块和产出模块等四个模块;在主体结构上,创意产业的工作坊模式是由创意人群、创意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传播媒体、社会团体、协会与中介机构以及政府构成的网络关系;在运行过程上,创意产业的工作坊模式主要通过创意产业化和产业创意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刘建卓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三部曲"中讨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吉登斯高度评价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范畴对于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实践辩证特性的思想为吉登斯提出"结构二重性"原理、创立"结构化理论"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原理实质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社会学"复述",对于这种理解与"复述"的贡献与局限,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刘晓溪  毕开顺 《人民论坛》2013,(12):246-248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以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国家健康保障模式、储蓄型医疗保险模式和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等四种国外医疗保险模式得出结论: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安全平稳运行,需要国家大笔资金不间断的投入、监管上的强化、医疗保险资金筹集的多元化、企业及个人缴纳费率的适度与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彻底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旧意识形态”中的各种错误思想,充分记述和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及其根源。这一批判,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实质上适用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旧意识形态”。一“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意识形态是高级形态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根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根源于现实的经济基础。这一点,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之前,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没有看清楚。他们总是从根…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一个长期以来令人困惑的问题。由于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裂缝”和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历史哲学作适当的区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元哲学”的观点,同时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建立一门社会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苏联和东欧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性"阐释无疑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史中持续出现的"分裂式"解读的典型案例。苏联学者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的客观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已然建成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及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与之相对,东欧学者则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实践的能动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未来理想社会实现的可能性;这两种论证皆由于逻辑上的单维度性而不可避免地偏离了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客观性与实践的能动性之双重逻辑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路线。苏联和东欧学者的理论失足表明,只有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双重逻辑之整体,才有可能真正切中马克思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动力的理论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的理论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 ,对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与时俱进的群众观 ,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4.
潘虹 《前沿》2010,(14):142-144
现代化是国家各领域持续转变的过程,面对这一过程,社会各成员会产生不同的反映。从近现代中日社会结构的比较看,社会结构对现代化的型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日社会在家庭结构、社区结构、农村经济结构、基层政权四个方面各具特征,成为了中日农村现代化不同的发展轨迹与发展模式的结构性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社会组织的应急行动展现出由原子化向网络化的演变趋势。结构形态不同、运行模式各异的社会组织应急合作网络集中涌现。通过构建“静态—动态—效果”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双案例比较研究法,可以归纳出社会组织应急合作网络的两种有效模式:规模扩张、多级中心、弱信任基础的开放型合作网络;有限规模、单中心、强信任基础的闭合型合作网络。进一步回应现实,从开放型合作网络的高广度、低强度以及闭合型合作网络的低广度、高强度出发,能够探究出实现高广度、高强度社会组织应急合作网络的四维路径:开放情境下的信任建构、可操作性协作方案的制定、强制性联结机制的运用、核心行动者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未来警务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个国家的社会治安是与该国现阶段社会结构的平稳和稳定程度相适应的。警务模式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治安状况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西方从1892年建立新警察体系以来,经历了四次警务改革,相继以制服化、专业化、现代化和社会化的警务理念,改变着警察行为。与这四次警务改革相对应,西方警务模式先后出现了"政治警务模式","合法警务模式","专业警务模式","反应式警务模式","服务与权变的警务模式"五个演变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未来的警务模式也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集合性警务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杨昕  顾洪英 《前沿》2008,(9):57-59
从政治哲学的视域看,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创新性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因应社会与时代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就理论内涵而言,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共建共享、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价值、方式与目标,这四个方面完整地建构了以“和谐”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治理理论架构,体现着深厚的政治哲学意蕴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8.
党对伦理思想的新贡献杜爱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我们党在伦理思想上的新贡献。第一,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的核心,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意识形态的表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社会生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是无产阶级认识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最科学、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原理,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因此,搞好初中政治课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等有关问题的教学,对于中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对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李云峰 《桂海论丛》2006,22(1):40-42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社会生产是全面的,是一个多重矛盾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建立在全面生产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理论,它要求社会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最高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生产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