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情感策略,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打造和谐课堂的理想境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也得到促进。  相似文献   

2.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创新能力培训》课程团队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推行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塑造学生健全丰满的人格,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商.“情——知互促”教学模式正是对此思考的一种尝试与创新.本文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过程、实施条件等多方面对“情——知互促”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重在实务操作,并归纳了本教学模式的运行条件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搭建讨论平台,愉悦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过程蕴含着知、情、意、信、行五个相互联系要素的发展过程,因而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条件;为  相似文献   

4.
1.调距作用。“人非草木,熟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通过与中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从而调整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可亲才可信。“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2.加剧作用。情可以增强理的可接受性,强化理的感染力。中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时,可能发生多种情况。如被动接受、勉强接受、主动接受等,其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差别,常常在于师生间的情的作用。情能够以变化的方式达到强化的目的。3.凝聚作用。情能协调师生…  相似文献   

5.
情感因素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必须做到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知育情,以意育情,同时要处理好情与理、情与物、情与法、情与实等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课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笔者认为:依据教育学原则,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方面要素构成的,为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培养学生知、情、意、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教学活动既有一般教学活动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要思想政治过硬,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形,"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时,处于最佳接受状态,能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多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态度要传“情” 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借助目光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引起学生的亲近、尊重的情绪体验,促成较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教师坦诚的真实形象,适度的情感变化,亲切而温和的表情,使师生的距离拉近了,感情的通道打开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灵敏度就会随之大大提高。 二、教学语言要有“情”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升华,要通过人体语言恰到好处地表露出来,借助人体语言把教师所领会的教材内容尽善尽美地展示给学生。人体语言所产生的奇妙效应,会带领学生进入境界,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 心理学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那么,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各学科教师都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科教育中的各种美育因素,让美育主动地、积极地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实现教育自身的美化,这理应成为学校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审美情趣”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关于美、审美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健康、高尚的审美情…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教学在大众传媒时代面临着文化接受方式转变、图书出版模式转变等带来的诸多新情况。在大众传媒时代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接受媒质知识,回归文本细读,规范使用汉语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不少老师有这种感慨:辛辛苦苦教了很长时间,回家一个假期或双休日,就被负面因素抵消了。可见,这些学生所学内容只是停留在课本上,没有建立起真正的道德认知,没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生成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教师要增强生成意识,灵活地调整,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创新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教学情景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解决问题的教学场景,从而刺激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生成、情感升华的目的。我国著名文学理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牵,辞以情发”等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公安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拟就英语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拙见,以求教于诸同行。一、课堂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所谓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输知识,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实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对学生来说,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体地建构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而我们聋哑学校的学生是有耳听不见、有嘴说不出的一群聋哑孩子,长期以来的教学都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学习,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聋哑儿童也能敢想、敢说、敢试,自主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15.
陈来坚 《新东方》2006,(11):14-16
“寓教于乐”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通过操纵教学中的各种因素来引发学员怀着兴趣、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并把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寓教于乐”的“教”是教学、教育,“乐”是乐趣、兴趣、意趣、情趣,即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学员的潜能和学习源动力上,让学生、学员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一种积极的乐意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员的文化素养、理论深度和灵活机智的运用能力,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一、寓教于乐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当今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这一核心角色的重要保证。情绪——奇妙的心理窗口教育过程是培养人的精神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控制情绪,健康快乐地成长,幸福愉快地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情感的感染力,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如果一个人在笑,那么听到笑声的人也很快…  相似文献   

17.
道德情感教育的缺失是劳教人员教育实效性低下的重要原因.道德情感的缺失表现为三个方面:灌输的教育、规训的教育、窄化的情感教育.劳教人员情感教育具有以情促知、以情锻志、以情引行三个方面的功能.必须从七个方面加强对劳教人员的道德情感培育,提高劳教人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中概念多,比较抽象。初学哲学的高中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有一定困难的。如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清楚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听得懂、能接受,这是我们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研究、解决的问题。今年,我在结合学生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有了一点体会。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引用典型事例,能加深学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理解。学生听得懂、印象深、容易接受,欢迎这样做。例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是教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发展过程,情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天文学家哥白尼也曾说过,他对天文的深思是从“不呼思议的高涨而热烈的情感中产生的”。一个人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要依赖情感的力量,否则就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也难以付诸创造、开拓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因此,…  相似文献   

20.
红色经典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隽永的审美教育资源和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利用好红色经典歌曲,在以歌融情、以歌促知、以歌励志的螺旋上升过程中讲好红色故事,唱响主旋律,切实推进以红色经典歌曲为载体的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使红色经典歌曲有效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发挥好红色经典歌曲的立德树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