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政府行政现状与改革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法制与社会》2010,(16):170-171
伴随着中央政府的行政改革,基层政府的行政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是,与中央政府的行政特点不同,基层政府很大程度上在上级政府的压力之下行政,可以称之为压力型行政。这种压力型行政导致行政改革在改革的价值取向、改革目标和改革内容上都遭遇矛盾的地方,改革也因此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在认清矛盾的基础之上,寻找办法平衡矛盾,才能进一步有效推进基层政府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2.
钱琳 《法制与社会》2011,(36):138-139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而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相对而言更为稳妥,更适合作为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大力推进以行政指导为代表的行政管理方式创新,但目前行政指导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其完善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中国迈向信息自由的重要制度举措,其根本点在于将传统封闭、保守的行政改造为“公开性”和“民主化”的行政。它具备制度的理想性,也因此与中国基层政府现实的行政文化与行政过程之间产生了重要的紧张。官民关系的不平等和基层行政任务的复杂化都造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基层的“折扣”现象。但作为中国政治改革的一部分,通过制度先行带动实践演进,从而推动文化转型,其“行政民主化”的理想仍然具有可期待性。  相似文献   

4.
代敏 《法制与社会》2011,(35):144-145
20世纪以来,为了最大限度的发展经济,为了满足民众对行政体制的要求,各个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体制改革。英国、法国,日本与我国都为单一制国家,他们成功的改革经验,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一种反思,也是一种启示。本文则是通过对荚法日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详细解读,汲取各国优势之处,指导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法主要规范行政权和维护公共秩序,公共服务领域行政法律规范少,在具体行政法律制度设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现行行政体制不利于行政法体系的完善和行政法正常发挥作用,阻碍了行政法治由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转变,我国行政法进一步发展面临行政体制障碍。行政组织法是我国未来行政法发展的重点和突破点,应当通过完善行政组织法促进行政法发展。将行政体制改革纳入法律规范范畴,由立法机关制定行政体制改革法,通过立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权力基础上,制定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在不断完善组织法基础上,完善行政程序法、行政救济法和行政行为法。  相似文献   

6.
政府形象的好坏反映了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和承载者,其言行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号召力,在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公众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承担者,其心目中的政府形象是改革成效最有力的评价,如何认识政府形象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间的内在关系,对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行政行为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外在体现,而政府行政能力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基本内核。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是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本文首先就政府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建设进行较为深入具体的分析,然后对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化建设中的核心环节——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对法治政府的建设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这个法律的颁布实施,不仅对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法治政府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敬波 《现代法学》2023,(5):112-124
随着数字行政的广泛普及,以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的行政法律制度体系难以有效因应数字政府的发展,“数字+人工”复合型的权力运行机制存在权力约束软化和行政责任弱化的可能性,高度集成的数字行政存在行为边界不清、规则不明、程序缺失等问题。应对数字行政发展所带来的法律难题既需要从宏观上解构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树立整体治理的理念,也需要从中观上重构行政管辖制度,规范数据权力,明确自动化行政边界,更需要从微观上厘清行政证据规则,嵌入正当程序,明晰法律责任,为数字政府构建基本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推进行政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服务型政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因此,必须用法律来规制行政改革,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实现行政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北方法学》2022,(4):115-124
整体政府改革下出现的新型行政权主体与行政职权再配置活动难以符合职权法定原则所提出的权力行使主体法定和权力行使范围法定两大子原则的要求,职权法定原则与整体政府改革直接发生冲突。冲突的成因是宪法意义的行政主体与行政法意义的行政主体适用情境错置所造成的职权法定原则变异。四层次行政主体说将权力行使主体法定原则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政府层面,通过完善行政组织权理论,将权力行使范围法定原则转化为行政授权合法说,职权法定原则得以更新,整体政府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理论上可以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2.
从压制型行政模式到回应型行政模式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必须转换模式 ,以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压制型行政模式立足强制 ,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唯一目标。否认相对方利益的正统性 ,只适用于维护“机械团结”的社会秩序。以“有机团结”为典型特征的现代社会 ,需要确立回应型行政模式 ,通过非强制行政行为 ,统合多元利益 ,培育社会自治 ,汲取社会智识资源 ,催生行政民主。以人文主义为精神核心的现代行政法 ,弘扬人的主体性 ,从不同层面推动现代社会迈向回应型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试析“行政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及其后果追究责任的制度。行政问责制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具体内容已相当明确、具体,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强化和完善我国的行政问责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没有落后的社会,没有落后的国家,只有落后的政府及其行政管理。考察日、韩政府的行政改革,本文认为,行政改革是行政系统对行政环境的适应过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是着眼于整体效能的战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是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要求政府奉公守法;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政府管理的民主化、透明化进而依法行政是个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杜晓 《政府法制》2010,(5):10-11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绩效评估作为行政管理的一项制度创新,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体系和机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要求“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对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也作出了部署。  相似文献   

16.
法治政府建设的程序主义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万华 《法学研究》2013,(4):99-114
中国当前的法治政府建设进路存在重内部机制、轻外部机制,重实体权限设定机制、轻程序规范机制,重事后救济和追责机制、轻过程规范机制的结构性缺陷,难以对在国家权力结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结构中都过于强大的行政权形成有效的规范制约。行政程序作为来自外部的、规范行政权行使过程的规范机制,具有防止行政权滥用的消极控权功能和助推行政权积极行使的公共意志形成功能,中国未来的法治政府建设重心应当转向行政程序机制的完善。当前的分散单行行政程序立法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法治政府建设进路转型的需要,应当在总结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程序主义进路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尽快从分散立法走向统一立法,尽早制定规范行政权的行政程序法典,确立并实现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的制度化,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条件下保障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資訊&數據     
《中国法律》2009,(2):52-52,105
2008年,國務院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866件,比2006年增長近90%,全國每年通過行政復議化解的行政争議約8萬件左右。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是"民告官"的兩種法律途徑。相比于行政訴訟,行政復議不花錢、省時間。可我國每年行政復議案件數還略少于行政訴訟,而有的國家兩者之比近10:1,甚至24:1。同時,現有70%的行政糾紛,未經行政復議直接進入行政訴訟。我國有行政復議權的機關有1.8萬多個,但地方二.級政府的專職行政復議人員僅有1532人;區縣級政府専職行政復議人員平均僅有0.2人,却需要辦理案件總量的50%。  相似文献   

18.
马玉卿  乔钰 《法制与社会》2011,(36):271-272
国务院2010年11月出台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本文简要论述了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的意义,提出了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以及评估结果采用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9.
郭晓飞 《法制与社会》2010,(24):153-154
明确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西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二者的区别,是建设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参考。眼下,我国正在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这是建设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建立责任型政府和完善行政程序是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从理论上大胆探索政府行政管理问题,逐步形成了一套政府行政管理的思想体系。综观其整个行政管理思想体系,无论是从行政宗旨来看,还是自行政作风和行政方法观之,其中无不鲜明地体现着人民性的特点。今天,当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之际。重温邓小平以人民性为重要特征的行政管理思想,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