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萍 《学理论》2010,(27):174-175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disclosure of evidence)是指掌握证据材料的控辩双方在法院庭审之前按照一定的规则或命令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本方掌握的证据材料让对方先予知悉的制度,即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作为一种搜集证据的方法,是审判前在控诉方与辩护方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将着重分析中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及必要性,并提出在中国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2.
证据开示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如何使之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生根、生长并发挥效用,是一个值得各方参与探讨的问题。从对我国刑事证据开示的现状进行评价入手,在分析论证在我国引进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后我们发现,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实际,吸收和借鉴英关法系国家先进做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证据开示制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刑事无罪证据开示是美国刑事诉讼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1977年United States v. Phillips Petroleum Co.例判,佛罗里达州高级法院确立了检察官无罪证据开示义务,成为美国刑事诉讼历史上一个里程碑案件。然而,1992年United States v. Williams案,联邦最高法院又推翻了Phillips Petroleum Co.判例以来所有的无罪证据开示原则。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此后,司法实践证明Williams判例对美国刑事诉讼本身、辩诉交易制度、司法救济途径,均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引起了美国法学界检讨与反思。2002年,由美国政策咨询委员会在整合过去三十年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修改建议,要求重新确立检察官刑事无罪证据开示义务,并将证据限于"重要无罪证据",实现保护被告人人权与诉讼经济、效率之间的平衡,完成了制度回归。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9)
美国民事证据开示制度建立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之下,主要强调双方当事人在庭审之前从对方处获取"证言、文件及其他证据",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促进案件的和解。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民事证据开示制度,仅存在与此相类似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在分析证据开示制度的完善性的基础上,试图寻找该制度对于完善我国民事证据的庭前交换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2)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对抗式庭审模式的配套制度之一,在实现控诉方与辩护方之间的资源平衡、防止审判的拖延和无序、确保诉讼的高效快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案卷移送制度、证据开示主体的角度,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困境进行研究,改革庭前案卷移送制度;明确证据开示的主体;明确证据开示的地点;明确违法开示义务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李苏林 《理论探索》2015,(2):119-123
提升科学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水平要求做到:严格审查科学证据的证据能力,既要从关联性和合法性方面加以审查判断,还要注重审查鉴定"科学性"对证据能力的影响;严格审查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应坚持鉴定意见等科学证据并没有优先于普通证据的证明力、司法裁判者最终是否采信鉴定意见应当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的原则;确立科学证据的质证制度,包括确立科学证据的言词辩论原则,推行科学证据的庭前开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对科学证据的交叉询问制度;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包括明晰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条件,明确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完善对鉴定人的人身安全保护制度和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健全专家辅助人制度,包括明确限定专家辅助人的资格,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和意见性质,明确规定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和诉讼责任。  相似文献   

7.
滕呀利 《学理论》2010,(25):148-149
刑事证据开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在开庭审判前或审判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相互披露各自掌握、控制的诉讼证据以及有关资料的活动。对审查起诉阶段该制度的构建必须遵循依法、全面、双向的公开原则,详化具体的规则,完善后续救济途径和法律制裁,达到实用、高效、公正的证据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辛加平 《学理论》2009,(14):79-82
本文通过对我国法律关于刑事证据展示内容的规定进行评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必要性,并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9.
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对于刑事诉讼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强化辩护权,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也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在介绍确立这一制度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的立法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科学可行的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是一国刑事诉讼法和证据制度实现日臻完善的重要措施。我国《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证明标准、证明方式等规制,标志着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初步建立,也必将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和证据制度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该规定关于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规定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审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对证据开示的时闻、地点、范围、方法、特权、不开示的制裁方法、法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法律后果、具体操作等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证据开示体系.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开示规定应结合审判实际,借鉴美国证据开示法律规定的经验,从各个方面予以完善,并注意法官释明权的适时行使.  相似文献   

12.
柴芳 《学理论》2014,(1):118-119
证明责任问题在刑事证据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和案件的公平公开处理,意义颇大。然而,我国于刑事证据能力方面的研究在整个证据法领域尚处于边缘地位。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证明责任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样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立法、司法实践上,都暴露出制度体系的匮乏,无疑阻碍了证据制度现代化的进程。因此,立足于刑事证明责任内涵和制度价值的层面,结合我国刑事证明责任制度的现状,以期对我国的刑事证明责任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刑事证据规则与我国刑事证据立法在模式、证据种类、证据的收集和披露、证据的采纳和评价、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但其基本内涵对我国改进完善刑事证据立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鉴价值。我国可在刑事证据立法的方向上借鉴国际刑事证据规则,即确立在证据采纳和评价上的自由原则和证据收集、出示和质证上的对抗式模式,具体制度上可借鉴证据种类、书面证言的采纳规则、证人保护措施等制度。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2)
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有利于当事人了解案件事实,有利于人民法院归纳争议焦点,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但如果对于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不完善,会使其法律效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应建立健全好符合国情的证据交换制度。对策如下:引入强制开示制度;设立调查令制;深化证据失权制;强化强制答辩制。  相似文献   

15.
刘艺超 《学理论》2012,(35):146-147
新的国内立法对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有不完善之处,并且刑讯逼供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从刑讯逼供的视角出发,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浅析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适用的困境并且分析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有传统思维的影响、滥用侦查权以及固有的工作模式等。提出诸如明确"非法证据"的界定、完善惩罚制度和后续救济手段、深化保障人权的思想及建立相关配套措施等整改方案,以达到使该规则在我国更好的适用、减少刑讯逼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宇飞 《学理论》2009,(23):150-151
要在我国建立切实可行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要先明确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本文从分析非法证据的含义入手,对我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刑事立法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其在排除范围方面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证据展示的本质功能在于防止证据突袭以及整理争点。证据展示制度因缺乏必要的程序性效力面临着无法限制"证据突袭"的功能"缺省",因此,应根据控辩双方的出示义务设置一定的惩戒机制。庭前会议中的证据展示易异化为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即证据展示制度存在功能"溢出"的运行桎梏,应区分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属性,重点展示证据能力存在争议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谢菲 《学理论》2012,(35):138-139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证据可能面临灭失、伪造、变造、藏匿或者事后难以再取得的各种风险,证据保全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潜在的风险而设计的一项预防性保护措施。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仅规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制度,但没有确立刑事证据保全制度,这不仅不利于当事人利益的保护,也影响着我国的司法公正。刑事证据保全对案件事实的查明,促进司法活动高效运行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方明 《理论探索》2014,(2):110-114
刑事司法叙事视角中包括的证据问题主要有:证据绝对数量上的不足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运用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是相对的,这是刑事司法叙事得以产生的前提;证据规则设定的限制条件,决定了通常情况下刑事司法叙事是围绕证据进行的技艺展示;人们对证据感知的主观性,决定了刑事司法叙事是一个借题发挥的过程;通过科学技术获取的证据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决定了刑事司法叙事是一个不断接受检验并避免"科学证据至上"片面性错误的过程;许多情况下由于人的前见占支配地位,从而导致刑事司法叙事其实是一个受前见引导的关于证据的想象建构过程;所采用叙事策略的不同,决定了针对同一案件、同一事实的刑事司法叙事会产生不同的版本和结局;由于证据总是按照一定的观点收集而来,这导致证据调查有可能被动迎合刑事司法叙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剖析国外具有典型性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该制度在我国的最终确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调查法系统分析国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和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