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正>奔赴铜鼓策划秋暴1927年8月,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长沙改组湖南省委,策划秋收暴动。8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接到中共安源市委关于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力量情况的报告,即于当晚在长沙近郊的沈家大屋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又一次讨论确定暴动的计划。会议最后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和易礼容为书记的行动委员会,并决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10,(5):61-61
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受命从武汉前往湖南组织和领导秋收暴动。毛泽东在到达湖南以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央在关于暴动的旗帜、暴动起来以后的土地政策和政权性质、是否以军事力量夺取政权以及起义区域与范围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1927年8月中旬,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受命前往湖南组织和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是八七会议以后第一位被中央派出去组织秋收起义的中央政治局成员,其主要任务是贯彻八七会议所规定的“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曾经作出在湘鄂粤赣4省实行秋收暴动的决定.因此,毛泽东的具体任务就是组织和领导湖南的秋收暴动.事实上,在此4省中,农民武装力量和群众基础最好的乃是湖南,也唯有湖南最有可能发动这项斗争,并且成为南方诸省秋收暴动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4.
<正>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气氛下。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和彭公达受中央委派回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全权负责改组湖南省委,由彭公达任省委书记。1927年9月,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一起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上,误传被开除党籍,由前委书记改任师长 1927年8月中旬,出席了党的八七会议的毛泽东受命回湘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9月9日起,湘东赣西地动山摇,狂飚卷起,10余县的穷苦工农高举锄头、梭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暴动.  相似文献   

6.
卢庆洪 《党史博采》2011,(6):52-55,59
1927年9月,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组织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武装暴动,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大革命失败后,我党组建的第一支工农革命军。但部队在遵照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进攻长沙时遭到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1927年,中共中央继8月3日发出《关于鄂湘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后,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通过了《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进一步明确指出“农民运动不得无产阶级政党有系统的革命指导,很容易无组织的、凌乱的、自然的爆发,反动军阀可以不费力量把他  相似文献   

8.
正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当年34岁的毛泽东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和安源军事会议的部署,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史的际遇把铜鼓推到革命风暴的中心,使铜鼓与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并见证了毛泽东从9月  相似文献   

9.
秋收起义     
正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为特派员前往湖南,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地方党组织和军事负责人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委会议精神,讨论落实秋收起义的军事行动计划。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部队统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共5000余人。毛泽东任中共前敌委员  相似文献   

10.
在湘赣边界重峦叠嶂、绵亘起伏的崇山峻岭中,原始森林遮天蔽地。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在这里演绎了一场震撼神州的金秋狂飚。长沙运筹决策,确定秋收起义重要纲领1927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平静的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时间,神州大地血雨腥风。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里面取得的"光辉思想,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制定了"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计划"。会后,毛泽东被任命为中央特派员,只身赴湖南组织秋收起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邓小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毛泽东与邓小平结识,最初是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会后,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暴动,邓小平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四年以后,二人重逢在中央苏区。 1931年秋天,毛泽东与中共苏区中央局的几位领导人项英、朱德等转战来到瑞金,着手筹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有关事宜,同时检查地方工作。当时,邓小平是中共瑞金县委书记,领导一个十几万人口大县的工作。 邓小平是同年8月赶到瑞金的。当时的瑞金,正惨罹肃反扩大化之祸。原县委主要负责人为了肃清所谓的“社会民主党”,在全县范围内大搞  相似文献   

12.
正八七会议与党的自我革命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认真检讨党的工作,总结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思想。会议着重批评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犯的右倾错误,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会议发布的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  相似文献   

13.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成立临时常委会,作出了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和在湘鄂赣粤发动农民秋收起义等三项决定。8月7日,又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号召全党和革命力量继续进行战斗。"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央的委托,以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改组省委和领导湘赣边  相似文献   

14.
秋收起义     
《湘潮》2020,(2)
正图片说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总方针,并派毛泽东、彭公达回长沙改组湖南省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制定秋收起义计划。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党史大事记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武装力量。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坚决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出  相似文献   

16.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举起屠刀,向曾经是战友、同志的中国共产党人砍去。一时腥风血雨、哀鸿遍野,中国革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 8月1日,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决定建立真正的革命军队,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无耻叛变与血腥屠杀。 依照“八七”会议精神,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由于当时的目标是攻占城市,在敌我力量极端悬殊的情况下,相继失败了。坚持下来的主要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史学界仍有不少同志认为: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简称“八七”会议)主持人是瞿秋白。而实际上,“八七”会议主持人是李维汉瞿秋白则是会议报告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及家长式领导作风已为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多数同志所认识,改组中央已成必要。因此,在1927年7月12日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根据共产国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20,(2)
正"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几天,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详细描述了秋收起义部队的名称和旗帜:部队名叫"工农革命军",军旗是"镰刀斧头旗"。3年后的1930年8月23日,红一方面军在浏阳永和镇李家大屋成立,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多年以后,人们在李家大屋发现了一枚党徽印章,印章的图案是"镰刀与锤头"。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4,(15)
<正>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与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风云1927》,聚焦1927年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全景呈现了这一严峻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作出的战略选择,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艰难转折过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这个由于环境极端险恶、仅仅开  相似文献   

20.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历史会议.它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作为党中央秘书的邓小平积极参与了会议的筹备并做了很多事务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