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文孟 《当代广西》2013,(12):24-24
在许多人眼里,城乡差别最明显之处在于环境卫生迥然不同,城市是"洁、净、齐",农村是"脏、乱、臭"。5月8日,路过田东县平马镇四平村,笔者惊喜地发现一个"城市版"的乡村,其"美丽密码"是什么?怀着好奇心,笔者停下脚步,深入打探。切入点是啥?硬化村道漫步四平村,但见楼房一栋比一栋漂亮,与房前屋后绿  相似文献   

2.
吴坚 《今日浙江》2009,(6):28-29
"草帽干部"回来了 还是正月里,家家户户门脸上贺春的对联还没褪下,轰轰响的掘土机就搅起了瓯海区穗丰村一阵惊喜.这个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进场施工了.  相似文献   

3.
<正>一走进浦北县石埇镇石埇村,年过七旬的村民黄伯就掰着手指和笔者聊起了村里的变化:"想不到刚换了村干部短短几个月,村里的面貌就有了那么大的改观,铺上了水泥路,建了垃圾池,变得更干净了……"黄伯说的"换了干部"是指去年浦北县开展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配强村"两委"干部的事,这一"换"带来的变化确实让人惊喜。"班子配备不齐、凝聚力不强、工作乏力,软弱涣散党组织问题成为地方发展的绊  相似文献   

4.
因为有你     
李小波 《中国减灾》2012,(6X):43-43
<正>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的家乡彭州市小鱼洞镇大楠村受到严重损毁。而后,我以一名"一村两大"志愿者的身份回到了家乡,参与了灾后重建工作。地震是灾难,也是机遇。它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的家乡。我从学生到一名志愿者,从学  相似文献   

5.
庞雪 《当代广西》2013,(7):30-31
作为全区3000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中的一员,我不仅是80后,还是"出家门进校门,出校门进机关门"的典型"三门"干部。当"农村"这个陌生的命题摆在面前的时候,我内心有过一丝恐慌:到底应该如何完成这一段人生旅程,才能不辜负党和组织的期望?9个月,275天,我与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加显村的村干们一起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到农户家宣传政策;一起站六七个小时复印新农保的材料,夜以继日地输入贫困户数据;一起在村委办公室加班加点……在点滴的工作中,我对加显村有了更深的  相似文献   

6.
肆意的青春     
无名的蜕变我就是一个一般人,每天上班下班工作繁忙,日子平淡没有惊喜。转眼青春就要像小鸟一去不回来了。朋友说你再不给自己青春留个影儿,以后过了这村再没这店了。想想也是,青  相似文献   

7.
雅兰 《今日民族》2014,(9):61-61
<正>我承认,在此之前,我不知道石林有个蓑衣村,蓑衣村之所以吸引我,首先是"蓑衣"二字,说到这蓑衣,不得不承认是受了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老头的影响。所以,老友才提议说到蓑衣村来时,我就打好主意,怎么都得弄件蓑衣回来。出门的时候,晴空万里,才吃个午饭,老天爷就玩变脸,瞬间下起了大雨。在去往蓑衣村的路上,我一点都不担心,想着老天爷真是天遂人愿啊,下雨么,到了蓑衣村,村长怎么也得给件蓑衣啊。我正偷着乐,旁边一小帅哥一记猛锤,砸晕了我:你别做梦了,这蓑衣现在全是手工制  相似文献   

8.
指着岩壁日军头像讲的故事覃克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50周年前夕,我访问了曾经活跃在柳江边上的一支抗日武装、战斗在日本侵略军眼皮底下的“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队长石宝照老人。他一边指着柳江县成困乡水灵村左侧山岩口石壁那几个日本军人头像,一边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网络不再神奇,虚拟世界不再遥不可及。在网络世界里,真诚经营,用心体验,总能收获踏实与惊喜。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学会了电脑,开始了网上体验与冲浪,从此我的生活多了生气与闲情。网络成了我接收新知的工具书、思考写作的资料库、分享情感的新平台,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发挥着"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邻里之间吵架了,哪家有人生病了,下雨天公路堵车了……这时,她们出现了——30出头的李远梅是合川区双凤镇苑花村7社的村民,镇人大代表,也是一位"平安大嫂"。她个子不高,但看上去颇有灵气,语言表达相当流畅,"我门这个村有不少空巢老人,他们中间如有人生病了,我就帮忙拿药,哪家停水停电了,我就和我老公一起给他们帮忙。嘿嘿,我是‘平安大嫂'嘛。"  相似文献   

11.
胡玖明 《政策》2013,(3):29-30
1月23日星期三放心不下"三万"活动怎么搞,我决定到基层看看活动开展得怎么样了。今天,我带领县委办、县农办、县民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一行冒着严寒,来到郧县刘洞镇、梅铺镇调研"三万"活动开展情况。上午,我们首先来到刘洞镇鹁鸽峪村。鹁鸽峪村是湖北省郧县与河南省淅川县交界的"口子"村。放眼望去,原野和村庄都掩映在深冬虚无缥缈的薄雾  相似文献   

12.
正"我老伴前往天堂之后,我就搬到了这里,感觉自己也像到了天堂一样。"笔者面前的李奶奶气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谈起在长庚养生文化村(以下简称"养生村")的生活,李奶奶笑着连说"满意"。李奶奶今年70岁,在2005年开业的养生村里已生活了10年时间。身为"资深住户",她现在"身兼多职":她是志工,在养生村前台负责接待工作,并帮助一些年龄更大的老人进行简单活动;她是学生,报名参加了养生村组织的绘画、钢琴、电脑等课程;她还是老师,凭借自己的手工编织特  相似文献   

13.
《湖北政报》2010,(2):38-40
<正>鄂老建办发[2009]8号各市、州、县(市)扶持革命老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为进一步做好老区建设工作,我办按照"择老、择贫、择优"原则,对各地申报的2010年老区重点扶持村进行了认真审核,同意将阳新县丰台村等303个村列为2010年老区重点扶持村。  相似文献   

14.
侯勇 《群众》2019,(12)
<正>生于乡村,对乡土有着特别的情愫。前段时间,我利用组织安排的蹲点结对的"入场"机会,对苏南太芙村乡村建设进行了调查。太芙村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北部,面积4.6平方公里,有34个村民组,流动人口超过本地村民。调查发现,太芙村乘着苏南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全面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乡亲们喜欢把流经家门口的松花江称作"肥水",也正是因为江水的厚泽,我的故乡舍岭村才有了鱼米之乡的美誉。舍岭村离松花江不足六、七里远,可谓出村可见江。历史上,松花江经几次改道,沿岸留下许多沼泽地。在舍岭村东面,由南往北,曾经也是由一连串大小不一的水泡子形成的沼泽地,因其地处村东,故而,家乡人习惯称那里"东泡子"。  相似文献   

16.
须臾之间     
《台声》2017,(4)
正"永恒的是我们,更是每个片刻须臾。"——题记好像还能感受到台湾温润的风。我坐在宿舍,又看了一遍2016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时做的回忆视频,那些相机记录下的片刻须臾,仿佛昨天刚刚在我眼前划过,而此刻,距我参加全国台联赴台青年交流团回到大陆,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从未想过暑假决定参加千人夏令营的那个须臾,会在之后给我带来如此多的惊喜与感动;我更感恩于离开台湾两个月以后,再回忆起台湾的我们与我们的须臾,它们都在我脑海中定格成了永恒。  相似文献   

17.
<正>"只有发展才能促进团结。大家在外面见识多了,交往多了,也就不会为村中的这点蝇头小利大动干戈了,反过来还会帮助发展村里公益事业。"T西和:"一家之长"聂开的苦与乐在武定县,狮山镇副镇长、西和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聂开是个知名人物。在西和村清真寺大门口,我们见到了聂开,52岁的他看上去很精神。"1983年,我高中毕业就回  相似文献   

18.
婺源游记     
去年仲春,我曾接连有过两次婺源之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婺源那秀美的景色仍历历在目。神奇的卧龙谷卧龙谷在婺源海拔1600多米的大鄣山两坡陡峭的山岩中,形状酷似"V"字型。走进卧龙谷,满目青  相似文献   

19.
云传踆 《创造》2015,(11):64-67
尼汝,这个隐秘在香格里拉深山中的小村庄,曾被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委员会官员美誉为"世界生态第一村".尼汝能不能称为"世界生态第一村"我不敢说,至少与我去过的雨崩村的环境相比还有些差距吧,但尼汝村的生态环境确实很好、很美.  相似文献   

20.
<正>“这里的环境太美了,就像到了世外桃源……”到龙镇村游玩的游客们感叹。初春时节,游客穿行在龙镇村,目之所及,乡村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春天的龙镇村,一派美丽和谐的宜居乡村新景象。近年来,在连续实施的“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活动中,容县各地悄然发生变化,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村子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模样,村容整洁、道路干净、人民富足……这些都得益于容县各地挖掘当地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