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5月12日那天,地处灾区的家乡又一次牵动了我的心。家乡如今怎么样了?当我在寝室里看完四川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从悲壮走向豪迈》,看着家乡在党的关怀下,从地震中坚强地站起来,生机焕发,如涅集的凤凰再度展现出它的新姿时,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震撼我感叹四川的崛起,它让世人看见了令人惊愕的中国速度与力量。时间回溯到三年前。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17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紧急赶赴灾区;18时44分,5000余名官兵  相似文献   

2.
王礼人 《乡音》2023,(6):42-43
<正>笔者是蠡县人,虽离开家乡多年,但对家乡名村名镇的人文内涵、名胜古迹的今昔变迁情有独钟,时时勾起过往的回忆,大宋台便是其一。大宋是村名,蠡县(保定)口音“大”不读四声dà,而读三声dǎ;“台”不读二声tái,而读一声tāi。“大宋台”因村而命名,  相似文献   

3.
支助获重生     
肖美 《中国减灾》2012,(6X):45-45
<正>我是2009年招募的"一村两大"志愿者,现服务于小鱼洞镇中坝村。中坝村在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这几年里我和中坝村村民一起共建美好新家园,一起见证中坝村的重生。重建中坝村的家园离不开中国红十字会、李嘉诚基金会以及世界各地爱心人士的支助。如今,中坝村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式"小洋楼",在春日的阳光下流光溢彩,春意融融,一簇簇茶花正迎着春风喜笑颜开,老人谈着家常,小孩子嬉戏,村民们在户外跳健身舞、打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来自大山里的全国人大代表。我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石洞镇红坪村是一个青山环抱的乡村,有着"八山一水半分田"之称。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增加乡亲们的收入,我从1987年开始创办生猪养殖场,学习生猪养殖技术。经过近10年的探索学习,取得了一套完整的养殖企业经营技术资料。1996年,我带领周边村民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建成石洞镇第一  相似文献   

5.
正村集体经济为零,道路是"泥水路",手机没信号被戏称为"失联村"……这曾是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坭桥村最头痛的问题。2015年以前,坭桥村7个村仅有2个实现道路水泥硬化,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村民外出苦不堪言,农产品无法运出销售,群众增产增收困难。村党支部书记班超仁暗自发誓:"我就是用手挖,也要修好路!"为了改变家乡面貌,班超仁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带领村民投工投劳,让村里的6条"泥水路"变成了水  相似文献   

6.
刘江 《中国减灾》2012,(6X):43-44
<正>2009年3月,我任大楠村大楠社区管委会主任,主要负责小鱼洞镇渔洞、江桥、大楠三个村625户、2179名受灾群众在板房区安置点生活的日常事务工作,包括治安管理、卫生管理、修缮管理、群众关系协调、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志愿者服务等。按照  相似文献   

7.
正"我可以召集10名志愿者……""我这里现在有5人,稍后还会陆续有人员加入……"我是退休党员,曾在化验室工作……"2月11日,"贺州市巾帼防疫志愿服务队"的微信群里,一条条留言相继弹出。次日一大早,60名巾帼防疫志愿者就奔赴八步区3个街道11个村(社区)的防疫一线。据统计,全市组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防疫志愿服务队、青年防疫志愿服务队及巾帼防疫志愿服务队3支队伍,共有3.2万余人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分  相似文献   

8.
2008年,汶川大地震,超过170万名志愿者奔赴灾区。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志愿者元年”。 5年后,芦山地震,“我必须去灾区”再一次成为志愿者前往灾区的动力,但更多的志愿者面临的是下一个问题:我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乐善好施""守望相助"……这些传统美德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天及之后的数月里,累计有491.4万名志愿者自发携带救援物资从全国各地日夜兼程奔赴灾区一线,而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更在1000万人以上。从军队武警官兵、专业救援力量到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他们日夜奋战在灾区的土地上。此次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规模和范围之空前,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力量,2008年也被称为我国的公益元年。然而,也是从汶川地震开始,蜂拥进入灾区、堵塞道路交通等社会  相似文献   

10.
杨茂旺 《人民政坛》2010,(11):41-41
<正>政和县以茶立县,因茶得名,"白毫银针"自古有名。近年来,政和县大力实施"打响茶品牌,做强茶产业"的发展战略,茶产业蓬勃发展。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茶厂经营者,为家乡茶产业的繁荣发展感到高兴。但是,在茶产业快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21,(14)
正我于去年考取省委名校优生选调生,踏上了建设家乡、为民服务的路,身份也从一名大学生转变为基层的"小学生"。对身边的父老乡亲,我满怀感激,是他们陪伴我、激励我,让我日渐褪去稚嫩,在基层一线甩开膀子,挥洒青春。"暖心游"终止"拉锯战"我所在的灌云县小伊镇是连云港著名的空港之城,即将"起飞"的花果山国际机场坐落于此,  相似文献   

12.
正入户走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3月10日,刚参加完坡洪镇2021年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就职仪式的罗政文,回到村里便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既然大家信任我,选我当村支书,我就该对得起大家的信任。"罗政文说道。罗政文是百色市田阳区坡洪镇康浮村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还是一名退役军人。2006年,18岁的他应征入伍,在武警部队服役5年后,于2011年底退役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怀着对改变家乡生态环境的执著和热情,用行动为党旗增添光彩。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贾义祥,就是这样一位忠诚的实践者。他并不伟岸,却脚踏实地,领着家人扎根在满目黄沙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铁公泡子村植树造林;他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勤劳的双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1)
<正>"我们家一直是住在眷村中的。我出生之前,眷村已经被改建得不错了。我对那里面的老邻居最为深刻的一个印象就是,老人们平时交谈中说的那些话,我大都听不懂。父亲告诉我,那些南腔北调都是老兵们从各自在大陆的家乡带来岛内的乡音。"邴劭玮,来自台湾新北,现在是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生。邴劭玮的父亲已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大》2014,(21):56-56
福建省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位于福清北区,辖2个自然村,村民2288人,外来人口3.5万人,共有党员56名,村民代表47名、村两委干部10名;福清洪宽工业村是著名侨领林文镜先生1990年在家乡创办的全国第一个村级侨办工业村。为了使工业发展能够更快带动家乡发展,多年来,在全国人大代表、洪宽工业村总经理兼溪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和星的带领下,全面建立起"两村共建、联动发展"的机制,走出了一条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袁集歼灭战     
康登勤  康鹏 《春秋》2015,(2):30-31
1945年5月24日,在我的家乡山东省金乡县化雨镇袁集村发生了一次战斗,在当地影响很大,当地不少文史资料也都提到过这次战役。这次战役的发生地,就在我的一位本家大爷的家里,乡亲们和家人以后也多次向我讲过这次战斗的经过,参加过战斗的八路军游击队机枪手以后也向我详细介绍过这次战斗经过,现把我了解到的有关这次战斗的情况记录如下。我们村叫袁集村,得名于它是当地比较大的一个集市。抗日战争时期,从济宁经过金乡、鱼台县城通往徐州的公路,就从我们村里经过。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日军在村的南面建有炮楼,四面有挖的壕沟环绕,驻有日军。当时经常有部队从村里的公  相似文献   

17.
熊吉平 《世纪行》2010,(12):40-41
<正>和许许多多离乡背井的游子一样,故乡的印象在我心中,永远都往却不了,那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记忆犹新,我的思乡情结也正如李清照所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开了家乡,走进了军营,习惯了漂泊,品味着思乡。我的理想从遥远的秦巴山脉起飞,飞过了豫鲁大地,飞过雪域高原,飞过了皖南皖北,降落在江城武汉。而家乡的太平寨,一直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  相似文献   

18.
周末,经商的老乡请我去农庄吃野菜。我问他这几年回家乡了没有?他说不想回去!家乡如今再也没有过去的那种绿水青山,宁静淳朴,而是乡风败落,一片荒凉凄情。他告诉我,前几年村前屋后的百年大树被砍,这几年连村后山碗口般大的树也被人偷去做风景树卖了。过去他农村的老家,房子向阳,就是夏天也不很热,因为整个村庄全都罩在大树的绿荫之中。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03年以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评选了五批,全国共有102个村获此殊荣。广西拥有丰富的古村落资源,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量明显偏少,这对于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是十分不利的。一、广西古村落现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量少。在全国已进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评选中,广西有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办事处高山村、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4个村入选。广西入选"名村"的数量极少,约占全国的0.04%,与东部、北部甚至周  相似文献   

20.
夏平  徐丽萍 《公民导刊》2013,(3):60-60,F0003
"我能当选市人大代表,是家乡领导和广大农民工兄弟对我的信任,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虽然我的企业在新疆发展,但我时刻牵挂家乡的父老乡亲,并竭尽全力支持家乡的各项事业发展。"朴实的言语道出了魏宗平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的赤子之心。艰苦创业情深志坚"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从没有灰心过,相反,经受的一切磨难却成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魏宗平的脸上总是充满了信心和自豪。时间追溯到1988年,十四岁的魏宗平开始外出打工,在小煤窑挖过煤,在饭店当过服务生,在建筑工地做过小工……他不管干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