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习末期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对155位临近毕业的高职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择业焦虑总体标准分均值为(65.52±9.06),总的择业焦虑强度为(2.52±0.35)。影响实习末期高职护生择业焦虑状态的因素有专业满意度、社会实践参与度、是否自主实习、实习医院级别。总的决定系数(R2)为0.583,复相关系数(R)为0.763。结论:临近毕业高职护生存在中等程度择业焦虑。总择业焦虑与专业满意度、社会实践参与度、是否自主实习、实习医院级别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网络空间教学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教师和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将2011级高职护生318人,按所接受的教学方式分为实验组160人和对照组158人,对实验组进行网络空间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二组护生在对比前后均应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ReactivityIndexforchina,IRI—C)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组护生对比后共情能力得分分别为(56.01±8.43)和(43.96±10.48),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网络空间教学有利于提高高职护生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南省农村留守老人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现状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66名湖南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湖南省农村566例留守老人的孤独总分为44.48±9.11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4.15±6.58分,孤独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湖南省农村留守老年人孤独感较强,社会支持偏低,二者显著相关,提示通过提高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来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4.
择业焦虑是高职毕业生面对毕业最常见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有关择业焦虑的研究开始增多,内容也丰富起来,有学者开始对其进行实证性研究,已有的研究对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等因素上。  相似文献   

5.
以Bandura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采用龙燕梅修订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CDMSE)对高职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年级、性别和专业上的显著差异,在年级上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择业效能感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发展趋势;在性别上男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显著强于女生,在专业上表现为文科学生低于其他学生。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笔者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对其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盲目,职业适应困难;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代价观、职业发展观、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对其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其由“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493名高职大学生为被试,笔者采用问卷法考察了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高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和专业上差异显著,但性别差异不显著。二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一年级学生;文科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理科生。(2)高职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高于一年级学生。文科生的学习动机高于理科生。(3)高职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及其各子维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要尽量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我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生则要积极做好各种准备,全方位提升自己,成功择业。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笔者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对其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盲目,职业适应困难;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代价观、职业发展观、职业声望观和职业报酬观对其择业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其由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影响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社会资本对其择业机会、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的影响很大。通过对贵州省户籍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分析可见,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理性状态,具体表现为识别择业机会的能力较弱、职业选择呈现出盲目性、职业适应呈现出困难性;社会网络的规模、异质性、节点社会地位、关系强度和关系类型对其择业行为亦有显著影响。因此,要切实重构与拓展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引导其由目前生存型择业提升为发展型择业,从而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择业焦虑心理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时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它不仅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择业,也关系到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性等方面探究择业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策略,即更新择业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分析就业形势,正视就业压力;客观评价自我,合理定位目标;自我心理调适,优化择业心态,实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警察类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紧密相关的人格特征、幸福感、焦虑、抑郁等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警察类高职大学生在人格特征方面,除20~22岁组在N(神经质)维度上与常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维度与常模无显著差异;学生存在焦虑情况的检出率为17.9%,存在重度抑郁情况检出率为8%;有无焦虑状态和不同抑郁...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的形势下 ,高职毕业生应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路子 ,即毕业时 ,只要有工作单位接纳 ,就先工作 ,实现就业 ,走进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 ,认为不合适或遇到更好的工作 ,可以“跳槽”重新选择职业。有了一段就业和择业的经历后 ,有的可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机构养老护理员情感承诺及工作嵌入现状及相关性。方法:2022年7月—11月,选取438名机构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感承诺量表、工作嵌入量表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护理员情感承诺与工作嵌入的关系。结果:机构养老护理员工作嵌入总分为(60.18±8.23),条目均分为(2.62±0.36);情感承诺总分为(16.85±3.57),条目均分为(2.81±0.60);护理员情感承诺与工作嵌入得分及其组织因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1(P<0.05),0.557(P<0.01)。结论:机构养老护理员工作嵌入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情感承诺水平中等,情感承诺与工作嵌入及其组织因子呈正相关,建议管理者有针对性地提高护理员情感承诺,增强组织内联系,提升其工作嵌入水平,改善护理员高离职率状况。  相似文献   

15.
论情感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高职生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情感因素是:动机、兴趣、自信心和焦虑,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增强情感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的对策主要是:(1)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3)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坚强的意志,降低其学习英语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断肢(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00例住院的断肢(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评分进行测评。结果 断肢(指)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83.0%,抑郁发生率为76.0%,其中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为59.0%。焦虑、抑郁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低于非焦虑、抑郁患者(P<0.05),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高于非焦虑、抑郁患者(P<0.05)。结论 断肢(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需要接受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两组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83.37±5.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84±6.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及学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北省5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工资待遇、就业地点、就业单位性质的要求和影响就业因素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择业时,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多数学生更乐意选择政府部门和国有单位,但是高职学生择业时存在学历水平和实践知识欠缺等问题。进而从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积累就业实践经验;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辅导员和心理老师之间的合作;加强挫折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六个方面,阐述改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工作方法,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问卷,选取独立院校2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独立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文史类与理工类学生在物质追求上差异显著,大四学生与其它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差异显著,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在害怕失败和物质追求上差异显著;(2)城市学生与乡镇学生在情绪低落上差异显著;(3)求知进取与情绪低落呈显著负相关,害怕失败与情绪低落成显著正相关;求知进取与行为不当呈显著负相关,小群体取向与行为不当成显著正相关;求知进取、社会取向、小群体取向和学习动机总分与成就感低成显著正相关;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与学习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对学习倦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择业趋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6所高校500多名本科毕业生的择业趋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毕业生更期望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更期望进入国有单位,更期望拿到高工资:择业标准由传统的单一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选择标准集中在用人单位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或能否发挥自己的特长;“先就业后择业”观得到了毕业生的普遍认可.动态择业意识增强。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对策:加强正确择业观的宣传教育;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