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前不久,民进党前主席、也是下届台湾领导人选举的有力竞争者蔡英文,在台湾举行的“台湾投资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台湾经济发展新思维及新模式”演讲,提出“两岸皆应前瞧未来,为两岸经济的互利双赢,为两岸在区域经济整合的互忠合作,为两岸存在的歧见及争议有效化解,应建立全新的互动与沟通模式,以坚定、务实、稳健的步伐,迈向和平共荣、互利共生的正向关系”。这一积极、正面论述受到外界关注,并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2.
由于台湾地区政策限制,多年以来,两岸投资关系主要是台商赴大陆投资为主。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深化发展,两岸投资关系的“单向性”作为两岸经贸正常化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由此导致的两岸经贸“非均衡”及其所衍生两岸经贸深化合作问题,制约了两岸经济互动合作、共创双赢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1,(6):14-19
论坛围绕“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这一主题,就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蓝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与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两岸文教合作与青年交流3项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4.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此议题也成为日前北京“两会”讨论的涉台热点问题之一。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CECA将很快提上海协与海基会的议程,将成为继两岸“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政协天地》2011,(2):67-67
2月22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湾举行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经合会)第一次例会,达成多项成果。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表示,“两岸经合会”是两岸分工合作的协商平台,同时也是制度化与分工化的双赢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势的几点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民 《台声》2009,(5):23-25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不论最后名称为何,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目前仍以CECA称之)将很快提上两会(海协会与海基会)议程,成为继两岸“大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张五岳 《台声》2011,(3):34-34
2011年可以说是两岸和平发展重要的一年。就经贸层面而言,两岸都面临物价上涨通胀阴霾笼罩,大陆的“十二五规划”正式出炉,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k)后续协商的成效,将是今年两岸经贸互动最受关注之处。  相似文献   

8.
台湾萧万长先生在分析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两岸共同市场”理念和需要协调的政策措施,目的在于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使两岸经济双赢,这些观点应该给予肯定。但是,要实施其构想,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或“九二共识”为基础,当前台湾当局的“台独”意识破坏了这个政治基础。至于今后两岸政治如何统合,萧先生并未具体论述。不过,目前可以求同存异,先推进两岸共同市场——建立大中华经济圈的进程,对两岸经济发展会起正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通”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之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通”将为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带来积极效应 :首先有助于改变两岸经贸往来的扭曲状态 ,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协调发展 ;进而有助于促进两岸经济资源优势互补格局的形成和深化 ,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 ,最终使两岸经济在互动发展中提升国际竞争力。“三通”的正面效应远大于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37-39
随着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两岸经济愈发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台湾经济已与大陆休戚相关——双方不仅将共享经济成长的果实,相对地,也将共同承担外来的负向经济冲击。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今天,各国各地区经济形势都相当严峻,两岸经济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以“扩大与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第四届两岸经贸论坛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举办,更具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政治关系有所改善,经济关系突飞猛进,然而两岸政治关系的相对滞后已明显妨碍到两岸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在两岸关系步人“深水区”之后,两岸双方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巩固“一中框架”,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开启政治对话进程,深化媒体交流合作,努力推进两岸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为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孙升亮 《台声》2009,(6):16-16
八项惠台新政不仅是对台湾经济的“雪中送炭”,更把两岸投资关系由原来的台湾对大陆的单向格局转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局面,使两岸经济关系由过去的不正常状态向基本正常化方向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13.
循序渐进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年来到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方面,胡总书记指出,“我们期待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两岸可以为此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这为今后扩大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赖锦宏 《台声》2011,(9):43-43
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十年政纲”两岸经贸及“国家安全战略篇”。蔡英文表示,会以“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态度,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础,凝聚台湾共识,跟中国大陆建立和平稳定的互动。针对两岸已签署并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她说,民进党若重返执政,会遵循民主程序跟国际规范处理ECFA。但这样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去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启航;11月,二次“陈江会”之后,两岸海运直航全面开放,两岸直肮包机大量增加,两岸“三通”的雏形已经显现。这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两岸“三通”,尤其是两岸直航,对于台湾经济与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两岸签署经济协议,目的是要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与共赢双赢,而不是让一方得利、不让另一方发展,更不能将两岸经济协议的安排、优惠措施与大陆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签署的协议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4,(9):111-111
我们将始终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采取务实举措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最大的诚意和善意为两岸民众谋福祉。——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出席两岸经合会第六次例会时表示120年来的历史启发我们,两岸同胞要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中来,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道进行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社会往来,可以扩大共同利益,增进精神纽带的互联互通。——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甲午战争反思暨两岸海洋合作”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09,(1):11-11
2008年12月15日这个日子被载入史册: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开启的新时代将对两岸经济和人民之间的互动产生深远影响。当日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台北、高雄、基隆等两岸多个城市举行了庆祝仪式。  相似文献   

19.
在两岸经贸合作进程中,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与存在的经济政治障碍,制约着两岸经贸合作的全面开展与深化,于是两岸先后提出“特区对特区”(或“园区对园区”)的对接与合作概念,在特(园)区率先实施开放或特殊政策,以突破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20.
柳英 《时事报告》2010,(2):97-98
一段时间以来,“ECFA”成为两岸媒体上曝光率极高的热词。“ECFA”全称是“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首字母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