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金  王微 《人民论坛》2012,(36):234-235
公平效率观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坚持将公平和效率做到高度统一;邓小平则吸取了毛泽东的精华思想,在改革开放建设中更强调效率的作用。学术界应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公平效率观进行比较分析,重新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公平是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内在要求。当今中国既存在效率问题 ,也存在公平问题。而人民群众反应更为强烈的是公平问题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它不仅成为制约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直接因素 ,而且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大局的重要因素。作者从社会政治经济及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应从邓小平同志的富民思想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 ,追求社会公平 ;坚持科学的社会价值观 ,追求社会公平 ;坚持改革的人民性 ,追求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以最终实现邓小平的富民思想与社会公平目标。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刻地认识到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社会公平是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在内的系统工程,其中,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实际体现和最终归宿,它必须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为前提.社会主义公平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黄雯雯 《传承》2009,(10):34-3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系统、全面的理论,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各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观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系统、全面的理论,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各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观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社会公平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社会理想。作为未来理想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公平是马克思主义所探讨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的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作为基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依据。它为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奠定坚实基础。它们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平是现代公共行政的首要价值选择。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中,其价值诉求发生了显著的阶段性转换,它逐渐突破了狭隘的工具理性层面跃升到更具伦理色彩、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终极关怀高度。公共行政以社会公平为其价值诉求,一方面社会公平是现代公共行政的首要价值选择,这由政府的公共性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政府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力量依托。实现公平行政,既是一个建立公正制度体制的过程,同时亦是一个哺育、塑造与提升公民的德性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经济公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方面,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几方面。只有与生产效率结合起来并置于一定生产关系和一定阶级中,才能对经济公平做出最终判定。经济公平以发展生产力为物质基础,以社会调节为重要手段,以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前提,经济公平思想有助于抑制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刘亚伟 《人民论坛》2012,(20):212-213
马克思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它是对西方哲学体系公平理论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理论精华等批判继承的结果。马克思公平观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并由特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所决定。马克思公平观对推进现阶段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价值系统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与共产主义紧密相联,其宗旨是"每个人"和"所有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儒家终极关怀强调以感恩戴德之情来对待生命的根源,进而在根本归趣上规约人之生命的现实践履以获得生命终极的价值意义,在个体生命的安顿上以为天地尽孝、为社会尽孝、为祖先尽孝为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既在终极关怀价值系统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表现出了与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儒学相当的契合性,同时又具有为中国文化传统补偏救弊的现实可能性,两者间的特殊关联在深层价值取向上规约了现代中国的文化选择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必然性。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儒家终极关怀价值系统深度融合,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