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9年前的那个春季,日本东太平洋海域的宁静被打破。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地震又引发海啸,共造成约1.6万人遇难、2533人失踪。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公司)下属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4号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其中3个机组发生堆芯熔毁,最终形成灾难性的辐射泄漏事故。这是自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核事故。  相似文献   

2.
守住宁静     
在人生旅途中,难免有许多矢志和困惑。生命在宁静中孕育,也终归宁静,能在蹉跎磨难中踏平岁月的坎坷,能在红尘迷离中安然独存,才会有披蓑戴笠、独钓寒江的闲适与从容,才会有宠辱皆忘、看云卷云舒的恬淡与轻灵,才会有晚风拂柳,残阳听笛的淡雅与风流。守住宁静,是历经沧桑后的平和与豁达;守住宁静,是对生命大彻大悟的睿智与境界。守住宁静,是一种心态;守住宁静更是一种品位。  相似文献   

3.
海域使用权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及其资源与环境。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海域,必须建立和完善海域使用权法律制度。海域使用权由海域所有权派生而出,包括海域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能;海域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具有用益物权的一般效力和自己的特殊效力;海域使用权的设定,主要包括海域使用审批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徐春燕 《法制与社会》2010,(31):247-24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行,沿海各省市相继颁布有关海域使用管理的法规、规章,海域使用制度逐渐确立,海域使用开始走向法治化道路。海域使用权主要作为一种私权有着诸多物权特征,运用相关的物权理论明确海域使用权的物权特征,对于处理海域使用相关利益方的法律关系,合理开发使用海域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海域使用权属管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域使用权属管理制度是国家以及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的国家海洋行政机关对海域权属进行管理的制度。回顾该制度的发展历程,对海域使用权属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以及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对海域物权的保护不足,海域市场规制法的缺失等)的界定和分析十分必要。基于海域使用权属管理制度承载着确认、保护海域物权与保障海洋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双重功能这一事实,建构海域物权的私法体系,完善海域市场准入、流转规则等市场规制法、协调部门管理冲突,拓展海域权属管理的适用范围,强化用海人权益保护等建议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阳庚德 《政法学刊》2009,26(1):34-38
登记是海域使用权变动中的公示方法,其公示的是海域使用权的权属状况或者海域使用权的不复存在。“海域使用权公示”和“海域使用权享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基于法律行为导致的海域使用权变动,登记公示是海域使用权享有的要件。但海域使用权公示的效力还有登记对抗、未登记不得再处分两种。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中应该增加异议登记和预告登记两项制度。  相似文献   

7.
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域使用权作为一种财产权有着诸多物权特征。运用物权理论明确海域使用权的概念、性质及海域使用权的物权特征 ,对海域使用制度的完善有理论指导作用。同时 ,对于准确把握海域使用管理法确立的各项制度、正确处理海域使用制度实施中的实际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其他自然资源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海域事实上已经逐渐取得了类似于土地的不动产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了海域物权创设的必然性、海域物权的属性以及海域物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海域使用权是合理使用海洋资源的基础,其核心是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海洋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就海域使用权的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海域使用权的取得、管理、流转与消灭,就我国新颁布的《海域使用管理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公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具备公法性质,但却兼含一些私法性质的规定。阐述具备公法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产生具备私法性质的海域所有权及海域使用权的原因,以及海域同时在公法及私法方面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域使用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目前海域使用权制度的相关立法规定存在分歧,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定位不充分,海域使用权的创设取得制度、公示制度、流转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文认为应当修改相关法律,以期海域使用权制度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2.
海域物权法理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其他自然资源的载体。长期以来,我国对海域资源的保护过于偏重行政管理模式,忽视了海域的财产价值功能和民法的调整功能。随着海域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深度不断拓展和物权法的实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手段的作用开始日渐突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及时形成和建立以海域物权为中心、市场交易规则和相关管理规范为主干的海域法律制度,将成为当前及今后对海域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前提条件与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海域使用管理法》的修订与海域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柏平 《政法论丛》2011,(6):91-100
我国《海域法》实施九年多来成绩斐然,但该法与其他法律之间仍然存在冲突,尤其是《物权法》颁布实施之后,《海域法》与现代物权法理论的矛盾更加突显,因此,有必要在《物权法》的架构下,全面梳理与完善《海域法》中对海域使用权制度的规定,修订内容主要涉及海域使用权的取得方式、登记制度、流转制度、海域使用权的终止与收回,以及与海域使用有关的其他权利类型等。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应当以法律形式对海域使用权的获得方式、流转条件、流转程序作全面、具体的规定.确保使用权人手中的使用权流转出来,最后流入那些有能力做好海域资源开发工作的人手中,达到海域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利用,杜绝海域使用权中的资源浪费和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流失,使海域使用权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海域使用管理法》和《物权法》对海域使用权抵押权均未置明文,但海域使用权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可以设定抵押权。《物权法》上对海域使用权抵押权自何时设立未作规定,应当类推适用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设立的规定,海域使用权抵押权自登记之日起设立。现行海域使用权抵押权登记规则和实行规则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16.
宁静的真谛     
“宁静”在汉语中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词汇,一般理解为平和、安静,或形容某种环境,或形容某种心境。“宁静”一词最早在我脑海留下深刻记忆的是上高三时,那是临近高考的最后一个学期,一天中午,年过花甲而满腹诗书的语文老师递给我一张纸条,上书“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因我略懂书法,老师要我将它写成条幅悬挂于教室,作为我们这帮求知若渴的学子的座右铭。我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做了,但说实话,那时的我对澹泊、宁静的理解还相当的模糊。真正让我理解宁静、体味宁静的是我最近读到的一个颇有意味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国王对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7.
国家海洋主管机关以所有权人的代理人身份和海域使用权人之间为设定海域使用权而订立的出让合同,无论是定性为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都要维持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对等与平衡。在创设海域使用权的过程中,应该将现有的"项目用海批复"这种单方面的运作模式改为"海域使用权创设合同"这种双方协商模式。一海域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海意向人的,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进一步加大推进海域市场化方式出让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监察》2008,(8):56-58
由监察部与原人事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制定的《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已于2008年2月26日公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专门规章,对于加强海域使用管理,规范海域使用管理活动,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水平,惩处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在刊发规定全文的同时,特邀请中央纪委、监察部法规室的有关同志,对规定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海域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与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 0年代以来 ,我国海洋开发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 ,海洋开发利用存在不少问题 ,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特别是海域使用立法中要坚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及可发展等立法宗旨 ;加强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海域有偿使用、奖励检举控告等制度 ,以期合理利用海域 ,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法学刊》2018,(1):32-39
我国现行立法已初步建构海域物权的基本类型及其体系,但现行立法存在着诸多法律漏洞或者法律冲突,如海域使用权与矿业权、渔业权之间冲突,进而引致法律适用困局与权利秩序混乱。我国应根据民法总则及物权法的基本原理,修改《海域使用管理法》《渔业法》《水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对海域使用权、矿业权、渔业权等海域物权进行系统梳理,以建构类型明确的海域物权结构,以及符合法理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