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人群,主要是指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普遍制约作用。校园环境的和谐与否决定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贫困大学生和谐心理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军  雷鸣 《前沿》2009,(7):150-153
目的:了解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测验海随机对西部部分高校进行抽样。结果:通过调查发现,(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自评各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常模,并达到极显著水平;(2)贫困大学生在人际敏感、忧郁、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3)就业、学业、经济状况是贫困大学生主要关心的问题。结论:西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该根据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3.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是存在"心理贫困"问题的高危人群,在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贫困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找到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使这些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困扰,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谷慧玲 《前沿》2011,(4):100-102
经济上的困难一定程度上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使他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高校生活。因此,需要深刻分析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的成因,剖析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期引导农村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高校适应性,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州地区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方差研究分析发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水平略低于大学生整体的幸福感水平。性别、专业、生源地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年级、受教育情况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生活困扰及其对辅导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的生活困扰突出地表现在“人生发展规划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课程学习有困难”、“思想上有困惑”、“经济困难”等方面。这些困扰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需求性困扰、适应性困扰、发展性需求困扰、意志力困扰。大学生对辅导有明确的需求,有必要根据大学生的生活困扰状况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经济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关注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就业状况,通过与非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比较,指出两者在考研升学率、就业单位层次、就业地点等方面存在差并,进而分析影响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因素.认为应当完善相关政策,为他们就业创造更加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实现和谐就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是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本文通过对一所高校的调查,得出了目前大学生贫困的分层状况,认为生存型贫困、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应为大学生贫困的基本类型。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申请随意和资源挤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目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向“分层资助”的模式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经济困难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对大多数贫困生而言,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他们还要面临心理上的困难,表现为自卑与自尊的冲突,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上出现的偏差和不良反应。只有采取心理———社会整合的策略,才有利于他们进行双重解困,为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性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邱小艳  唐君 《求索》2011,(2):175-176
本文采用实证的方式,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在总体自尊及单侧面自尊上均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相对更消极、更不成熟;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刘石玉  刘陆晶  莎日娜 《前沿》2006,(5):206-208
本文从实际调查结果出发,在与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试图找出我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充分分析社会、法律政策及女性自身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缓解和解决我区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研究"调查数据,探析家庭因素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支状况与理想工作单位性质存在一定的关联,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体制内就业;毕业后更想回家乡所在省份工作;家庭收支状况与创业比例呈正相关;内向等性格特征影响其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建议应从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角度出发,采取多阶段、早介入、走出去的全方位精准帮扶方式,促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思想工作》2007,(10):1-1
近几年,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确保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接受职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今年秋季,自治区财政筹措2亿元支付普通高等学校、中职学校的贫困大学生。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得到了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育硕士、  相似文献   

14.
唐捷 《思想工作》2007,(10):14-16
近几年,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确保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接受职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这一政策体系包括了奖、减、贷、助、免等。今年,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方面可以说我们国家建国以来资助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资助强度最大的一项得人心、得民心的好政策。仅今年秋季,自治区财政筹措2亿元支付普通高等学校、中职学校的贫困大学生。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得到了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育硕士、农村教师特设岗位等大学生就业政策.2007年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无论是上学还是就业国家始终把这些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来抓。因此,本刊就自治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和在校大学生的勤工俭学情况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采编了一组报道.让我们共同关注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工作的视野来考察,贫困大学生的形成有着家庭、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不能采取封闭式的救助;根据社会救助开始有偿救助的新趋势,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应该采取开放的、强调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有偿救助和能力开发相结合的新型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高校德育有助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德育实效,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为进一步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以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德育效果的因素,寻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在实现德育目标的同时,达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我们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从天津市两所全日制普通高校1~4年级,随机整群选取874人,进行“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861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多数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这是基于一项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下,男、女生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面对经济困难,更倾向于自助解困;女生感受到的家庭情感压力尤为突出,在寻求情感支持上,女生更注重同辈群体的互动,达到情感宣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行和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显,构成了影响我同整体教育质量和整个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带有社会性的突出问题。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面和资助强度。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高校需要探索一个全面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工作机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目标、教育、培养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测量的角度,通过自行编制的大学生爱情观取向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爱情观的结构进行了探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爱情取向的结构包括四个子维度——经济取向、责任心取向、才能取向和沟通取向,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最后,运用此问卷的调查结果,对大学生的爱情取向的现状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