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博客”为什么而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音 《中国残疾人》2006,(12):52-52
有着7年网龄的我,对“博客”一直还陌生着。初闻“博客”,还是几年前网络名人木子美成为“千夫指”的时候,懵懵然大概知道这词为英文Blog之音译,即网络私人日记也;而木子美其实并不美,不过敢字当头博“出位”罢,让多数人们畏而远之。于是对这“博客”也就说不上有多少印象,很长时间连什么“博客”网站都没挨近过。直到有一天,一位曾经“前卫”过的同事问:你没有“博客”?这才在惊讶中觉得自己莫非有些落伍,不由到网络上留意了一下,此时有点信“洞中方一日,世间已千年”之言不虚了。原来早就不是一个“博客”网的时代,几乎遍处网站都有了各…  相似文献   

2.
女儿10岁了,有一天,她突然跑到我的面前来,和我聊起了“钱”这个话题——“爸爸,妈妈说钱并不是什么都能买到的,对吗?”“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非常正确,你觉得有些东西无法买到,是因为没有人卖这个东西,没有人卖,自然也就谈不上买。例如你想买一个太阳,可是因为没有人卖太阳啊,你又怎么能买到昵?  相似文献   

3.
幸福     
偶有一天,朋友来找我谈心,问了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我沉思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你认为我幸福吗?”朋友想也没想,对我说:“我认为你幸福,因为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位漂亮的妻子,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还有……”我笑了笑,又问他:“你认为拥有这些东西的人就都很幸福吗?”朋友点点头说:“是的。”我又笑了笑:“那可不一定,一个拥有豪宅名车的富翁不一定比一个在大街上捡垃圾的人过得幸福;一个身份显赫地位高贵的人不一定比一个乞丐过得逍遥自在。说到底,幸福纯粹是个人的感受,它无法也无需由一把公用的尺子去衡量。其实,每…  相似文献   

4.
雨不大,霓虹灯映照着一把移动的伞,伞下有这样的对话:“你说,我刚才的表演怎样?”怯怯地。“整体感觉还是好的,服装模特儿的气质你是体现出来了,不过还可放松一点。”“是吗?”惊喜。“我一直没有信心的,我觉得自己毛病很多,所以一上去就紧张。”“其实,你不必强求完美,作为业余模特,你已经很不错了。”伞远去,一句淋不湿的话留在雨中:你不必强求完美。一切都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完美,也都不会像你策划的那样顺利,不必强求完美,你会少一些抱怨多几分洒脱。(摘自《今晚报》)不必强求完美@曹政军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我们家起床最早的人。母亲一早起来洗脸、梳头、扫地、做饭,忙忙碌碌着,一直到我和姐姐起了床,她也没有闲下来。那时我和姐姐还都在上小学,学校离我们家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当我们要出家门时,母亲不管手里在忙什么,总不忘嘱咐我们一声:“中午早点回来”(那时的学校中午是没有午饭的)我们自顾走我们的路,每一次都是很随便地回她一句:“知道了!”其实出了家门我们就把母亲的话像风一样地忘到了身后。每一次我们都是在外面疯玩到肚子咕咕作响、再也忍不住饿时才想起回家的。母亲总会先于我们的脚步抵达家门时给我们开开门,…  相似文献   

6.
1978年,我应美国一个美术馆的邀请,去做驻馆艺术家。刚去的时候,每次坐美国朋友的车,下车常会看到奇怪的眼神。起先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位比较心直口快的朋友问我:“刚才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是不是我说什么话,你误会了?”  相似文献   

7.
几天前有个朋友来北京出差,告诉我这么一件事,他刚从北京站出来时,有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向他讨钱,说是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京找父亲,可钱用光了,想要我的朋友给她的孩子买点吃的。“这种事我见多了,都是假的,骗人的!”,朋友对于自己的“小气”并没有感到不安。无论是车站还是马路边,总会有人将你叫住,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希望你能够慷慨解囊。面对身边的这些“不幸”,我们该如何去做?人都是有自尊的,既然肯放下尊严向你伸手,能帮就该尽自己的所能帮一些。这既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试想如果有一天你也有了难处,周围的人对你都漠然视之,你又该…  相似文献   

8.
蔡怡 《北京观察》2009,(2):54-55
我出生在1947年的内战时期。小时候父亲对我说,1945年光复后,祖父随铁路部门从四川去了台湾.以后便杳无音讯,是他给你起名为“怡”,意为“心想台湾”.就是希望你心里记着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这个长房长孙。父亲早逝,因为爷爷这个“海外”关系,使我们兄妹不能参军.不能入团、入党.甚至连找工作都有困难。那时我想,这个未曾谋面的爷爷,真把我们全家害惨了。  相似文献   

9.
“我从哪里来?”这个社会人类学最基础的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直到有一天,考古学者在地下挖出猿人的头盖骨化石,在这个似曾相识的头盖骨上端详了好一阵子,然后惊喜异常地说:“它是我们祖先的头盖骨!”  相似文献   

10.
马剑 《中国保安》2004,(18):13-15
当记者结束了一个多星期的采访任务后,几十页的采访笔记这几天一直摆放在记者的案前,随后记者又到过北京的几家大的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与此同时,记者却又经常想起一位采访过的保安员对记者说过的一句话,“保安员的保险问题,你写了也没有用,全国这么大,这么多的保安员如果都去交保险,得多少钱,你怎么解决,我看,我和你说的那些话也是白说的!”记者听后多少有些惭愧,但记者告诉他,有总比没有强,也许现在解决不了,但一定会有一天解决的,但在解决之前我们决不能只是坐在这里等。谁想买保险记者在此次采访前,预先给了自…  相似文献   

11.
当我周围无数的男男女女都在为那个“爱”字低吟、倾诉、哀叹那个永远的痛时,我却一直在为那个“胖”字狂吼、唠叨、哀嚎着那个永远的痛。 虽然在别人看来这份感情比较低俗,但它对我确确实实与感受着那个比较高雅的“爱”字同样的悲痛欲绝。有两件事可以证明:同在一个城市,我经常偶遇我的中学同学,或对遇,或等车,或赶路,总之,时间比较少,每次说话既亲又急。突然有一天,她愤愤地说:“20年来,怎么每次见我你说的都是减肥,你就不能有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需要摒弃芜杂的成分,从洋洋洒洒数千文到广为称道的精妙之篇,这是一个过程;雕像必须去掉边边角角,才会有生动的形象,不管雕塑家有多不舍;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不和谐的音符都是不应该跳跃在里面的……所以我说,完美,其实也是一种取舍。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神奇,有着太多的不可捉摸,我们敬畏它,便虔诚地祈祷自己可以更完美,让生命之神可以颔首。一直很佩服一个人的耐心与毅力。他出生于一个“垃圾”似的家庭,父亲是酒鬼,母亲也不能给他起码的人生启悟。他的童年是粗鲁的,肮脏的,直到有一天从打架斗殴中醒悟。他想拥有一…  相似文献   

13.
家里一直催我赶快和阿沐把婚事办了,总是重复着那句话,“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女人一过三十就叫大龄青年,阿沐那么好的男人。” 前一段时间我最好的朋友艳儿向我宣布:我终于要结婚了!这个一直嚷嚷要独身的家伙早忘了她是单身同盟的发动者。她带着一脸幸福一脸不解地问我:“你怎么就不结婚呢?”我说:“我要忠于我们的组织。”她大笑说:“见你的鬼去吧!盟主都结婚了你还坚持个啥呢?!”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秘密     
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对我说:“妈妈,我跟你说一句话,你不能说出来的哦!”说完,凑到了我的耳朵边轻轻地对我说:“这是一个秘密。”“什么秘密啊?”我问了他一句,他马上不高兴起来了:“我跟你说了你不能说的嘛!”儿子半懂不懂什么叫秘密,可确实,不为外人道的才叫秘密。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秘密,可这个秘密似乎早已  相似文献   

15.
冯艺 《当代广西》2006,(8):61-61
一直想给自己锁定一个目标,要写一部反映广西历史文化的东西。可是,这个目标却是如此难以把握,迟迟没有动手,直到有一天,我在办《广西作家》这份报纸时,妻燕玲君给报纸文学副刊起了个专栏名曰“在路上”。对“,在路上”。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追寻人生意义的写作更是如此,因而,只有不断上路,永不停息地进行精神追寻。从此“,在路上”便成了我的精神状态,历经六七年,就这样一路走来,终于捧出了这一册《桂海苍茫》,如同一个驿站,可以让我以“在家”的平和去体会“在路上”的一切,就如走入历史最深的一页,让人感怀时光的流逝,然后…  相似文献   

16.
开心岛     
寄信“你把那封信寄出去了吗﹖”女主人问有点愚笨的女仆。“寄出去了,”女仆回答道。“那你怎么把我给你买邮票的钱拿回来了﹖”“我没必要去买邮票,”女仆很自信地说:“我趁没人注意就把信投进邮筒了。”回电高中女学生发现我的儿子蒂姆具有不可抵抗的诱惑力。由于我的丈夫上早班,每天下午很早回家,经常接到蒂姆的女同学打来的电话并记录在我家的记事板上,如:蒂姆请回电话给苏珊、塞莉、珍等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发现记事板上我那认真的丈夫用粗体字写着:“蒂姆,请给高中部的全体女生回电话。”有…  相似文献   

17.
台北闹饥荒     
每次回到乡下老家,要返回台北的时候,妈妈总是塞到我的行李箱里很多东西,一直到完全塞不下为止,那种场面就好像台北正在闹饥荒。“妈,你什么都不用带,台北什么都有。”我说。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骗你的!台北什么都有,台北又不是极乐世界。”我把芭乐、橘子、哈密瓜拿出来,说:“至少,这些水果都有。”妈妈又帮我塞进去,说:“我们乡下的较好吃,也较便宜。”我把一大包肉干、肉松、肉脯拿出来,说:“我们家楼下就有新东阳呀!”她又帮我塞进去,嗔怪道:“你知道什么?我是买给我孙子吃的,又不是买给你吃,何况人家这些都是手工做的呢!”我看拗不过她…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认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是不足取的,那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就是值得提倡的么?如果有人倾向于认为这个社会的“谎言”是没有底线的,那么“什么都不信”的底线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刘春 《当代广西》2006,(6):60-60
在女儿出生前,我对“孩子”这个词是没什么概念的。那个时候,无论你见到的小宝贝怎么“宝贝”,终究是别人家的。我从来没有设想过假如有一天我当上了父亲,究竟会是怎样一种状况。但事情说来就来,一不留神,我已当上父亲了! 现在回想起来,最初那几天感觉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安。一团嫩肉赘在你怀里,什么都不会做,只知道用哭泣来表达心情,没经验的人还真有些手足无措。在医院里的那几个晚上,我把她从这个墙角抱到  相似文献   

20.
身体虽然残缺,但我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直被别人帮助着,特别想有一天我也能去帮助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别人摆脱困扰.我也曾拄着拐杖努力去帮助别人,可随着年龄的长大,这个梦想似乎离我越来越远,我几乎放弃了. 直到有一天,我从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看到一句话,我被震动了.那个许三多说: "人活着就得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得好好活."我觉得他说的对呀,以前我太在意别人的反应了,其实只要自己好好活着,生活就是完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