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会走路的梦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再无  相似文献   

2.
<正>重庆的冯可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五次公务员考试。在一家公司当会计的她,一直在努力考注册会计师,而经商的父亲却坚持让女儿报考公务员。"我们屋头做什么的都有,就是没得当官的,说出去是政府的人,都要有面子些。"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是个有趣的女孩,毕业想找一份律师工作,但是她的母亲认为女孩子不应该那么拼,还是体制内稳当,她参加了十几次村官和公考,最终扎根在一个乡镇的事业单位,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给我打电话诉苦。毕淑敏说过一句话:我喜欢深存感恩之心又独自远行的人。知道谢父母,却不  相似文献   

3.
<正>"宁让身子受累,也不让脸上受热!"这是姥姥挂在嘴边儿的一句话。姥姥没什么文化,但她对这句话的哲理却有着独到的见解。小时候,我总觉得姥姥好像特别愿意干活,从没闲着的时候。有一天,我傻里傻气地问:"姥姥,你为啥这么爱干活?"姥姥笑着说:"天底下谁生来就爱干活啊?人活着就为一口气,宁可自己吃苦遭罪,也不能让人瞧不起。"姥姥一生育有五儿两女,负担极重,但她从来没喊过苦、叫过累,只是  相似文献   

4.
王士琼 《当代贵州》2006,(22):55-56
2006年11月,贵州导游资格考试口试试场。一位新疆女孩坐在了身为考官的高冰面前。坦率地说,她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不出色。但当高冰问及她为什么要考贵州导游时,女孩说:“我曾到过许多地方,但只有贵州让我留了下来,我爱这个地方。”于是,她通过了口试。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我的朋友是位老师,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支教,在她给孩子们念这首诗的时候,教室里忽然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啜泣声,她循声看去,只见一名女生泪流满面。女生站了起来,对她说,老师,我觉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爸爸妈妈到城里打工去了,而我们一年也见不到他们一面。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她注意  相似文献   

6.
装作看不见     
隔壁的一对夫妇,无论什么时候,两人脸上都溢满笑容。那份幸福感辐射过来,让我更加感到我婚姻的不幸,我和老公每天都为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一天,我出去买菜,很巧,她也是一个人出门买菜,因为她老公出差了。我不禁向她诉说我婚姻中的种种不快,听我说完后,她问:“你还爱他吗?”我想想说:“应该还爱吧,如果他把那些毛病改掉的话。”她呵呵笑了:“爱了,就装作看不见。”  相似文献   

7.
身为女人,面对着滚滚红尘,你是否有太多的不甘心、太多的不满足、太多的诱惑而让你蠢蠢欲动.你是否想过幸福的模样,是否希望每一天都能过得精彩?年少时,我曾想过拥有一份喜欢的工作,找到一位我爱的也爱我的人,轰轰烈烈谈一场想象中的恋爱,不求薪水多够用就行,不求华丽的居舍温馨就好,要一份安定平静生活过一把如诗的日子,简单而精致……然而,现实中的我,生活中琐碎、折腾和挫败改变了我的容颜,也改变了我当初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李克农一直在隐蔽战线工作.对党无限忠诚。当时他的工资也不多.还要缴纳党费.还要捐助一部分钱给“济难会”,用以救济死难者的家属.因此.很少能照顾到家庭。他的三儿子李伦后来在回忆父亲时谈道:“1934年初.父亲在江西苏区工作的时候.用一家商号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母亲写了回信.她也让我给父亲写一封信。母亲也不限制我,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时间仿佛越走越快,许多记忆,即便还带着温度,也会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逐渐冷却,悄无声息地埋进岁月的尘埃。只有到了这里——玉树,与世隔绝的地方,我才感觉时间的脚步慢了下来。许多人、许多事,都能触动到我脆弱的神经,让我不时想起。人未离开,却已怀念!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熟悉她是因为太喜欢站在窗口,看着她为了她的家而忙碌,好似看到我的妈妈为我们的生活而忙碌;不熟悉是我们几乎没有交集,甚至连话也不曾说过。她就是住  相似文献   

10.
圆梦(2)     
泪流满面的荷看到杰的态度如此坚决.反倒对其增添了几分敬意和爱慕,更加觉得这份真情难能可贵。荷暗暗打定主意:不回去。但她表面上来了一个缓兵之计:“杰.我明白你的心思,我会回去的,但不是现在。我既然千里迢迢来了,你至少让我住上一段时间,一来让我看看西部气势雄宏的山川.体味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二来给我一个侍奉孝顺二老的机会,也让我略表一下感恩的心情。到那时,你就是不撵,我也会走的。”说完这番话.荷的脸上已是笑容灿烂。  相似文献   

11.
我的工作可能跟大家不一样了,从体力变成脑力,后来发现越来越辛苦,但是没办法,谁让我是做这份工作的.如果能换,我一定跟你换.我们原来的OTO吴迥(雅虎搜索引擎就是他写的)讲过一句话,他说时间真宝贵,我愿意出一百万美元买一年时间.我说瞎扯,我恨不得卖你两年时间.我那时候真的这么想,但现在觉得时间太宝贵了.现在才觉得很多东西,你想要的、你最后拿到的不是你要的,中间的过程才是你要的.这要等你到一定年龄,才会理解.  相似文献   

12.
那时候我真不知道能活到今天。我那时候并不懂得什么是活着,只知道活着是要呼吸的。可我知道什么是死——我见过和我住在同一个病房的孩子死了。我几乎不去想活着的事,我太小了,只有8岁。但我已经朦朦胧胧地觉得活着不好:我要打针吃药,要做手术……那一切太可怕了。其实最可怕的还是孤独,还有夏天,没有电扇。妈妈上班前,让我倚着被子坐好,把一个盛满凉水的罐子放在我身旁,她说你要是热了就把手伸到水里。我守着一罐凉水过了一天又一天,每天都那么漫长。我没有玩具,家里也没有收音机,只有一只马蹄表滴滴答答地走着,不慌又不忙。那就是我活着…  相似文献   

13.
目标     
朱玲燕 《学习导报》2010,(13):40-41
我曾带过一个中职音乐班,其中有位女生,活泼好动,但经常逃课,成绩很差。一开始,我很感头疼。后来,经过多次的谈心和交流,我才得知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父亲无暇照顾她,她很悲观,也不爱读书,但对音乐却非常感兴趣。渐渐地,我觉得她也并没有那么讨厌,她很真诚。  相似文献   

14.
杨桂英很平凡,真的,此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见到时只觉得她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大娘;说她不平凡,还真有点不平凡,她曾在1983~1993年间担任了两届攀枝花市人大代表。 杨桂英45岁就退养了。那年,她远在上海的74岁老母亲骨折需要人照顾,正好她单位有个干部转工人提前退养的指标,于是,她就急忙办了退养手续,去上海照顾母亲了。到了上海,她发现母亲在居委会和邻居的照顾下,生活得挺好,心里十分感动,就想:我也要在有生之年为大家多服务。她50岁那年母亲去世后,便通过考试在上海徐汇区街道当上了一名居委会调解主任,工作尽职尽责。有一次一对夫妻打架她去劝解,不料被男主人推倒在地,摔伤了腰,老伴和她惟一的女儿放心不下,坚决让她回来养伤。临走时,上海居委会的同志一再说,伤好后,  相似文献   

15.
目标     
朱玲燕 《新湘评论》2010,(13):40-41
我曾带过一个中职音乐班,其中有位女生,活泼好动,但经常逃课,成绩很差。一开始,我很感头疼。后来,经过多次的谈心和交流,我才得知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父亲无暇照顾她,她很悲观,也不爱读书,但对音乐却非常感兴趣。渐渐地,我觉得她也并没有那么讨厌,她很真诚。  相似文献   

16.
媒体站在什么立场上,以什么样的胸怀对待他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山里采访一位农村妇女,我问她你平时看电视吗?她说电视很少看,有些节目不敢看。她说,那些节目我看了就活不下去,你看看人家都活成那样,我一看电视就觉得我不配活着。我想,我们的个别媒体怎么会势利到这种程度,让生活中那些有痛苦的人觉得自己如此失败,宣扬虚假的、光鲜夺目的所谓成功,吓坏了老百姓。  相似文献   

17.
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我在一次重要的职位竞选中,输给了公司里一个各方面都不太出众的毕业生。而她之所以能够击败我,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她的父亲是公司的重要客户。一想到这个理由,我就难以服气,回家后气呼呼地把这件事说给父亲听。父亲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吸着烟。等我讲完了,他才起身,拿起门后的锄头,对我说:"走,跟我到地里给豆子锄草去!"  相似文献   

18.
在一起     
正我是一个还没来得及出生就被迫与妈妈分离的孩子,严格地说,我只能算是一个胚胎。我爱妈妈,我们一直——我一直怀念在妈妈子宫里度过的日子,尽管妈妈把她的肚子裹得紧紧的,紧得我都快喘不上气来了。妈妈一直都在动。有时,我觉得她不是在走路,而是在飞;有时,她大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有时,她奋力挥动手臂。这时,我会听到歌声,有妈妈的,也有其他人的。  相似文献   

19.
思念母亲     
7月22日,是母亲的忌日。1988年的这一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二十多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她的思念。我常常触景生情,看到街上和她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总会与母亲联系起来。我想,如果妈还活着该多好。我思念母亲,同时怀有深深的愧疚,愧疚的是没能好好孝敬她。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自然多了一份疼爱。结婚前,我和母亲睡在一个床上,记得每天晚上母亲上床后总会说:"唉,今天又累了一天。"那时我怎么就不会给她捶捶背揉揉肩,按摩一下劳累的双腿,再说几句让她高兴的话呢?1975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自作主张报了名插队下乡。母亲知道后说啥也不让我去,她舍不得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到农村睡通铺,抡镐头,被风吹,被日晒。可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4,(3):55-56
正陈道明在1月18日的《广州日报》上撰文说:我说过我不爱交朋友,其实不然,只是交往方式不同。我觉得人真到掏心窝子的时候,就离分开不远了。有时候有朋友跟我说太多他自己的东西,我会制止他。都说对于男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我理解的责任首先是"不欠"。于国——祖国培育了我,所以要努力做到遵纪守法,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要尽义务和责任;于家——父母养育了我,我要尽孝,让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