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明 《人民论坛》2011,(12):19-21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成就巨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今天,我们研究苏联模式兴衰的经验与教训是有必要的,它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  相似文献   

2.
1956年,确实是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的最佳时机。但他把突破苏联模式理解为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制约了他对苏联模式的突破。50年代后期,毛泽东在“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路子”上犯了“左”错误。60年代,随着中苏论战的逐步升级,毛泽东又转向全力维护苏联模式,把对这一模式的突破性改革看成搞修正主义。至此,对毛泽东来说,突破苏联模式的时机已经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3.
一心想要在物质方面过上好日子而精神上达到完美的我们,怎么会落在后面了呢。羞辱和痛苦使我们不得安宁。这是亚·尼·雅科夫列夫在《一杯苦酒》中写下的内心独白。羞辱和痛苦不仅折磨着这位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苏共中央宣传部长,大名鼎鼎的改革设计师,也同样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失败已近十年,国内外对其原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作了许许多多的探讨,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论。在国内,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于这一模式的弊端。不可否认,这一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一结论却解释不了何以在同一模式下二十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那么,应该如何评价这一模式。如何认识它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关系呢?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使一系列的理论难题横亘在正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面前。我们把由"苏联解体"衍生的相互联系而不断涌现的"问题丛"描述为"苏联的理论丛林"。今天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模糊理解仍以各种"隐性存在"的形式作用着中国理论学者、社会精英,甚至人民大众的头脑,从而羁绊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进程。突破前苏联的僵化理解,运用辩证方法把握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穿越这一理论丛林,对于实现中国梦拓展中国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20年来,中国一直在总结苏联剧变的深刻教训,去苏联化,摆脱斯大林—苏联模式的束缚,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亦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进一步深入地、认真地思考一些问题,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苏联剧变的根本性、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斯大林—苏联模式长期未能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种社会主义路径已走不下去了,已走入死胡同。基于这一基本看法,当前我国应着重思考的问题与吸取的教训有:一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不断地改革才能发展,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二是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三是如何认识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的问题;四是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五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转变,说到底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苏联模式的特征及其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弱化乃至改变苏联模式,因此,后者的时空适应性和多层次性特征直接影响了改革的起始、进程和效果.苏联模式的时空适应性决定了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或早或迟都要进行改革,但改革时间有前后差别.苏联模式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改革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越往深层次发展,改革的难度会越大,甚至改革有夭折的可能.因此,苏联模式的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8.
苏联模式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但未获成功。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入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最终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的禁锢,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苏联模式的根本特征是高度集权,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在历史上,苏联模式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这种模式的日益凝固和僵化,其对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国际共运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在汲取苏联模式惨痛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根本否定。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国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一,在于忽视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扬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考察和研究,忽视了对苏联共产党历史以及苏联历史的研究.而造成上述不足的根源在于我国学者往往习惯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而割裂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苏联历史和苏联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只有加强对苏联历史的研究,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得更加透彻,也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随着苏联解体之后苏联时期的档案不断解密,苏联共产党历史和苏联历史中的很多疑问将会得到客观的阐释,而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阐述了苏联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间的关系,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刻认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其后果。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曾丢弃“新民主主义论”这一理论创造,他虽曾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生前基本上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的樊篱。邓小平在新时期实质性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影响,真正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11,(3):73-73
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当时,我们党已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正处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转折时期。而一直被我们效仿的苏联“老大哥”,此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对照苏联模式,总结自己的经验,我党迫切需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东欧执政党和苏联模式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东欧各国被迫放弃人民民主政治模式,而接受苏联模式。东欧执政党的失败不完全是苏联模式造成的,苏联模式的崩溃也不是社会主义命运的终结。对苏联模式的不同态度和取向导致不同的社会后果。应当冷静、客观、全面而公正地认识、思考苏联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列宁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开创者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 ,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赫鲁晓夫把超越阶段的做法推到历史的极致。勃列日涅夫时期和安德洛波夫时期也没有走出超越阶段的迷宫。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全盘否定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定位。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随之而终结  相似文献   

15.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模式是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率先建立起来的人类社会第一种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是在斯大林模式下,迅速崛起为"冷战"年代的世界两霸之一的。1991年末,苏联由于历次改革失败,始  相似文献   

16.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年了,但是对苏联解体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说等。科学地分析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演变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评价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何在?怎样正确评价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苏联解体后的自身状况和世界格局如何?本刊特邀国内苏东问题专家,剖析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能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国面临的执政形势,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年了,但是对苏联解体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说"等。科学地分析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演变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评价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何在?怎样正确评价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苏联解体后的自身状况和世界格局如何?本刊特邀国内苏东问题专家,剖析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能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国面临的执政形势,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蒋巧红 《传承》2009,(18):20-21
"一五"时期借鉴苏联模式是种必然选择,并具有不可抹杀的功绩,它使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客观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我们应看到照搬苏联模式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几近中断。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外国经验运用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斯大林在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等若干重大问题上的认识 ,认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中的错误和贡献一样的明显 ,斯大林所创制的苏联模式 ,是一个典型的是与非的矛盾结合体。对于包括斯大林在内的社会主义的探索者的思想理论乃至苏联模式 ,不能因苏联的衰亡而弃如蔽屣。  相似文献   

20.
个人还是制度是研究苏联解体问题的学者的对立观点。由此衍生出了四个观点:即苏联解体是否具有命中注定的必然性;苏联解体是否是苏联人民的选择;苏联解体是否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否是"去苏联化"的结果。对此,东西方比较政治学理论有着不同解释,而正确评价苏联解体原因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提,涉及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评价。对此,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具有阶级属性,以马克思比较政治学的视角来解读这一重大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