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克非 《人民论坛》2011,(12):52-53
一个新政权的确立,并非简单的机构更替,更是一种中央到地方的全面权力接管,甚至是更进一步的权力渗透。土改运动中的农民协会帮助新政权实现了权力下移、秩序确立以及基层权力的相互制衡,其提供的政治条件和意识形态条件,为整个新政权提供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确立的可能,并最终确立起了民主主义政府的权威。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结舍本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将列宁侧重的"政治领导权"深化拓展为"文化领导权".这一思想不仅为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确立与稳固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对于探讨马克思主义现时代的生命力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科学地回答了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为谁执掌政权和如何执掌政权等重大问题。因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促使人们特别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级各类官员对国家权力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彻底摈弃传统的封建主义的权力观,确立民主的科学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4.
马宜生 《天津人大》2005,(12):26-27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所谓政体,亦称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用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表明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体,起根本决定作用的是该国的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同时还要受到该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制约,国家的经济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等影响.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我国人民长期革命实践的奋斗成果和历史选择,是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经典的定位是一个开放而未完成的话题,是作品内部艺术特质与外部制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官方意识形态、文学研究权威、传播媒介与读者等,其中官方意识形态和文学研究权威是制约经典生成的外部权力机制,对经典地位的确立发挥着直接而强势的影响;当代新传媒对经典地位的确立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建构作用,又有消极的解构作用;读者对经典文本的积极参与及与权力机制的互动会影响到经典的地位变革。没有永恒的经典,经典地位的确认要结合时代条件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象征形式是产生于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文化现象,当其服务于建立和维护一定的权力机制和统治关系时就成为意识形态。“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下中国语境中正履行着意识形态的话语功能,成为意识形态整合的重要“象征形式”,对于树立共同理想、增强凝聚力、巩固和维护政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既得利益集团的内涵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彦昌 《岭南学刊》2004,5(5):19-23
既得利益集团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政治变异,而且也是社会生态意义上的政治变异。因此,它是人类社会的毒瘤,是对公共权力的背叛,是任何负责的政权都不能允许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主体地位是随着宪法秩序的变化、权力结构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变化而迈步确立的。发挥地方制度创新主体作用,对于确立两个根本性转变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9.
强化监督意识提高监督力度黄普一、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的集中体现。任何一种缺少监督的权力,都是不完整的权力;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领导人民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政权形式。其主要内容一个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相似文献   

10.
熊杰 《长白学刊》2013,(4):110-113
和平解决的西安事变不仅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而且也对陕甘宁边区特区地位的确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西安事变为陕甘宁边区政权合法地位在法理上和事实上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西安事变成为陕甘宁边区政权性质由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向抗日民主政权转变的分水岭;西安事变使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有了突破性的拓展,奠定了其基本规模。陕甘宁边区完成了由长征胜利"落脚点"到抗日战争"出发点"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1.
张秀梅  陈浩然 《求索》2010,(9):58-60
伊格尔顿先后吸收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和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并不断改进对意识形态内涵的界定,他把意识形态看作是社会权力维持和再生产的策略,并深入探讨意识形态的表意实践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伊格尔顿也通过意识形态生产理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分析了文学和审美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了它们作为意识形态的表意实践在维护和再生产社会权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伊格尔顿先后吸收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和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不断改进对意识形态内涵的界定,其目的是把意识形态看作是社会权力维持和再生产的策略,并深入探讨意识形态的表意实践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伊格尔顿也通过意识形态生产理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分析了文学和审美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了它们作为意识形态的表意实践在维护和再生产社会权力过程中所发挥的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官酒瑞 《前沿》2008,(4):117-120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受到了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体现了中共应对挑战、重构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4.
张殿军 《桂海论丛》2009,25(6):17-22
冷战结束后,随着文化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围绕文化主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文化冷战取代意识形态冷战成为和平与发展新时代国际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虽然是意识形态冷战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的延续和变种,但却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文化冷战是美国文化霸权同世界多元文化主张者之间矛盾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它反映和体现的不仅仅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更是国际关系中文化权力与文化权利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杨平 《人大研究》2005,(5):16-1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及相对应的法制建设, 已取得巨大成效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成就必将为宪政的实现提供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为人大监督制度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一)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是人大监督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权是一种政治思想权威, 而非国家权力。”[1]国家政权是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分开行使的。党不能直接越过上述国家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 党也不能行使存在于国家政权系统以外的权力。在国家政权体制之外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 …  相似文献   

16.
姚红艳 《求索》2012,(11):130-132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科学理解,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前提性意义。"意识形态"曾一度被视为批判性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由于具体革命形势的变化,被作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必要环节而被承认。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列宁开始了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形成,在具体操作的意义上,成为需要加强的工作并有了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0,(11):53-53
李方祥在《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资源,与国家政权的稳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独特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谭燕妮 《传承》2008,(8):16-17
本文论述了在苏维埃政权确立的条件下而形成苏维埃选举运动的基本概况与特点,并揭示了苏维埃政权时期选举运动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以及启示,对新时期中国民主选举的开展以及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政权及基层政权建设定义☆政权又称国家政权,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机器进行阶级统治的权力;二是指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20.
王敏 《求索》2013,(9):153-155
1949年以来,新政权急需确立“文艺新方向”,力图使文艺服务于新的政治主张.要求文学与社会政治的转折保持高度一致。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城市是资产阶级道德和社会腐败滋生之发生地.这使城市写书开始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制“规范”。“十七年文学”确立的城市写书之文学秩序.使城市逐渐失去了在文学中全面呈现的合法性。作家们无不例外地选择“国家话语”进行文学叙述。于是,城市的文学书写遭受严重挫折甚至断裂.文学言说下的城市形象被不断地简单化与固定化。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作家们纷纷放弃之前被迫坚守的写作立场,城市书写之话语权得以回归。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十七年文学”城市书写之文学秩序得以突破,这是国家文明的发展,更是时代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