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冷战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交往中意识形态的因素进一步淡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交往的主流。然而,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际政治领域却有一股冷战思潮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特别在冷战思维指导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不但带有明显的冷战色彩,而且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国,我们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把冷战作为结果来看待"这一论题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国际格局而言,侧重于国际格局由均势到两极的巨大变化;二是针对冷战起源而言,是在冷战的形成过程中探讨冷战的本质.这两层含义在逻辑上是贯通的,即在变化的国际格局中理解冷战的发生.与诸多学者从二战后开始探讨"冷战为何发生"不同,以十月革命为逻辑起点,以美苏的力量壮大为基础,从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阶段探讨美苏关系如何在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凸显各自扩张倾向,则会看到美国的全球性扩张与苏联为维护自身安全的扩张无法调和,由此导致冷战格局的形成.冷战是美苏权力扩张相冲突的产物,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这种权力之争的标签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论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课题。作为一个历史产物,它在后冷战时期在内容、形式和性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取得一些新进展。本文运用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重点考察后冷战时期的民族主义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新发展,并就某些问题在理论上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霸权主义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产物。今天美国的霸权主义与传统的霸权主义在特点上发生了变化 ,它更强调秩序和价值观 ,要全世界自觉地遵守它的价值观 ,顺从它的秩序。因此 ,美国的霸权主义往往以意识形态、民主、人权、价值观为武器 ,进行思想扩张 ,达到让所有的国家顺从美国的秩序 ,使美国能攫取更大的利益。一、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的新特点1、全方位称霸。冷战后 ,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在增大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都体现出来。在政治上 ,美国的主要表现是干涉别国的内政 ,把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强加于他国 ,在全球推行其…  相似文献   

5.
“冷战”时期之禁毒与美国外交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以联合国为舞台,借助新闻媒介之手,曾经展开过一场禁毒遏共外交活动。这既是当时特殊的"冷战"背景下美国遏制与孤立新中国的产物,更是美国对外政策实施过程中以话语权优势制衡对手的惯有手法,而由此助长了东南亚"金三角"毒品源地的坐大,则显然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尺的"冷战"背景下禁毒外交取舍不当之"苦果"。唯有摒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保持禁毒的初衷不变,国际禁毒事业方能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原子武器抑制世界大战说是一个被人们长期盲信的概念。原子武器的出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对冷战格局形成的影响远不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大;战后世界核大战被抑制、世界和平进程获得重大进展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美国、苏联和日益解放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国家的国际主导地位的确立,国际一体化进程的重大进展,以及世界人民和平觉悟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后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对国际关系民主化起了推动作用。在对冷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后 ,指出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 ,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 ,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战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政治格局进入变革期,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暴力冲突的可能性减小,各种因素导致的冲突和战争大量爆发,对于国家和地区安全产生了新的威胁。国际战略环境的变迁致使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转变,从而导致新时期国际冲突主题的调整,以及在频度与强度、行为主体与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分布地域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使得国际社会对于冲突的干预日趋集团化和组织化,冲突的预防和控制也成为其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冷战”是与真枪真刀的“热战”相对应的概念,是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提出的,意思是不用枪炮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行冷战,鼓吹“核威慑力量”,制造紧张的国际局势,恐吓第三世界国家,维持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统治地位。冷战结束后,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些人继续采用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绝对对立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各种国际现象,主观上把社会主义当作天然的假想敌,看不到冷战的结束和两种制度的和平并存和发展竞争,只看见对抗和对立,就是冷战思维在现时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在经历了一阵动荡之后,走上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道路。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以经济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之争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但与此同时,军事因素依然比较突出,军事作用有所回升,美国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而更加频繁地使用武力,军事霸权成为美国对外关系中比较突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战争是美国攻掠全球地缘战略枢纽的重要手段,本质是一种文化操纵,即通过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文化软战争的实施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文化渗透,侵蚀目标国家的文化核心,改变民众的文化观念,最终接受美国所设定的文化观念。二是利用蜂拥战术发动街头政治,颠覆现政权。三是扶植亲美政权上台。防范文化软战争的关键是让美国从幕后"现身",揭露其文化操纵的真实目标、手法和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冯颜利  张丽华 《思想战线》2007,33(2):137-140
文化自觉不仅是对文化客体形式的自觉,更是人本身对于自己作为文化主体的自觉;文化自觉也不仅是对本民族流传下来的书面历史文献资料的自觉,更要把握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化自觉问题涉及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涉及是从观念出发还是从物质实践出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视野下我国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迅速改变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运行格局。现阶段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在全球化视野下,我国政府必须对文化管理职能重新定位,进一步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完善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必须从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结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及努力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条件四个方面,努力拓展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困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晓隽 《思想战线》2004,30(2):82-8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选择出现转向,原来倾向于选择纯纪念性建筑物,近期更注重选择带有人文情调的遗址。因此可以明确: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帮助人们欣赏文化遗产并受到人类文化财富的启迪,最大限度地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使文化遗产不再只成为代表过去的一种纪念物,而是要加强有生命力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延续能力,使传统文明真正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并得到积极传承,从而实现传统文明的真正复兴。  相似文献   

16.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少数人群体(包括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本文将其称为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文化自由包含于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之中,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包含于集体文化权利之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核心,即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7.
"文化寻根"是人类对基础文化结构进行追根溯源的一种认同与追思,而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是对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感的强化,对中国文学的表述形式、中华文化的多元图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格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此为了确保少数民族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探析,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金齐 《思想战线》2007,33(3):99-103
文化安全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和多种意义的哲学范畴,是指对文化主体生存权利、生存方式、文化成果的认同、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类文化生存、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的一种反映,是指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合法生存和合理发展。在狭义范围内,文化安全与国家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是对国家利益和文化主权的维护。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论与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霞  吕倜然 《思想战线》2007,33(5):111-118
文化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也是一种高科技经济。文化经济是对知识经济内涵的扩展和深化,文化经济内在地包含了知识经济,它通过文化因素对知识经济进行全面提升。文化资源作为文化经济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动态的、非独占的、可再生的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文化资源优势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和开发利用成效大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劼 《思想战线》2004,30(4):64-68
文化变迁是一场纷繁复杂、生动万千的过程 ,不是某种文化在同一时间全部发生变迁。从纵向看 ,文化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横向上看 ,文化变迁始于文化中某个成分的变化。一个民族与周围民族的交往 ,往往会打破其文化运作的均衡状态 ,又终因文化的整体性特征而形成新的平衡。由于民族间及国家间交往的频繁 ,文化变迁中的自变量越来越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