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启春 《当代广西》2008,(17):29-30
一、什么是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 党代表任期制是指党代表大会的代表(被罢免、撤换者例外)在同级党代表大会召开和闭会期间,依照党内制度规定而享有代表资格、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的制度。党代表任期制与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是指每届党的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或多次代表大会,行使党的代表大会的职权。党代会常任制调整的对象是党的代表大会,通常以年会制为其主要形式,即每一届党的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履行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正>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2008年5月,为建立健全各级党代表履行职责的制度和机制,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建立起党代表任期制的基本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要求,明确了党代会代表任期制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王琪琪  明兴建 《传承》2014,(3):32-33
党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内民主和党内有效监督的最基本形式和制度。从不同层面分析党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以党代会常任制、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提案制为脉络,深入分析三者的概念、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由党代会的制度推进这一视角看党内民主建设,从而剖析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高校党代会常任制是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创新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制度的重点是党代会年会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党内民主建设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有效推进,并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童健 《群众》2008,(2):16-17,30
党的十七大提出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并写入党章,使党内民主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射阳县自2003年被省委确定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以来,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党代表任期制,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拓宽了党内民主实现途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入实施党代会常任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县探索建立任期制党代表群众工作法,被省委组织部评为2007年度全省市县组织部门创新创优成果奖。  相似文献   

6.
李龙居 《当代广西》2013,(14):35-35
<正>按照党的十八"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的要求,最近,柳州市委下发了《关于做好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10个县(区)和10个乡镇街道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党代表工作室——以前拍拍手,现在要动手"小区居民养鸡气味臭,影响环境卫生。""大院路灯暗淡,影响居民出行安全。""支农路乱摆乱卖突出,请求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一个个问题摆在党代表面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任期制暂行条例》。对于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相关专家表示,该制度能解决“两代一委”职能失衡的老问题,要真正让该制度发挥作用,还要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该制度一方面是中央在制度层面对地方试点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可解决长期存在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代一委”职能失衡问题。“人大和政协系统都有相对完善的履职途径,比如各种调研、提案议案等等,但以往党代表这一块基本是个空白.”  相似文献   

8.
建立健全党员代表的选举、活动和保障等制度,是建立党代会常任制和推进其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台州在近20年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党员代表任期制的基本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这一制度,建议要思考和解决好优化党代表的结构比例、加强党员代表的稳定性、解决党员代表的权力授受关系、建立党员代表任期制的体制平台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年会制并试行年会制和党代表常任制,至今已经一个半世纪之久。对于这一制度,我们党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都未能很好地坚持和完善,阻力来自党内既得利益集团、政党政治运行的成本增加、在实践中过度强调议行合一的统一性和效率性、传统思维方式上的束缚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阻力,我们应在坚持党代会常任制是党的最高权力决策机构、科学制定党代会常任制的党代表的产生程序、科学设定党代会常任制常设机构与党的各级的委员会和纪检委员会的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坚持和完善党代会常任制。  相似文献   

10.
公推直选党代表就是在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党组织酝酿推荐和全体党员公开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党代表候选人: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党代表。早在2002年8月,江苏省睢宁县16个镇已全部试行镇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当时称为常任制)。2005年5月,睢宁县又被江苏省委确定为县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今年3月,以镇党委换届为契机,睢宁县全面实行镇党代表公推直选,从而真正意义上把党代表的提名权、选举权直接交给了广大党员,通过真正的竞争选出常任党代表。  相似文献   

11.
张书林 《岭南学刊》2007,41(1):30-33
党代会常任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突破口,其功效体现在党代会常任制条件下的党政关系的科学处理上。党代会常任制条件下的党政关系本质上是党代会与人代会的关系。党代会常任制条件下,要以正确处理党代会与人代会的权力关系为基点,启动和设计以党政关系科学化为价值取向的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党代会常任制的党代表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代表是常任制条件下党的代表大会的主体和组织细胞,是党的代表大会的支柱。常任制党代表的选举、常任制党代表活动的制度化以及常任制党代表的保障等问题,是建立党代会常任制和推进其发展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人称林权改革为第二次土地革命,其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而改革就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或者兼而有之。把林权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是改革成功的最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是腐败现象的一个新变种,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只有科学配置权力,加快干部轮岗,加强离任审计,设置离任缓冲期,提高干部退休的待遇标准,加强舆论监督,才能标本兼治,将其扑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5.
台湾光复之初,国民政府为保证接收工作顺利进行及提高办事效率,在台湾设立行政长官公署。 这一机构潜在的弊端及实际施政表现激化了台湾的社会矛盾,“二二八”事件后旋即被下令撤销。  相似文献   

16.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事权财权匹配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反差化的现实矛盾与问题表现为现行财政支付结构不合理,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城乡待遇不合理,财税体制不合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配置不合理。需要明确规范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关系,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公共服务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市场和民间力量的多元合力联动,推进基层政权改革,依法建立农民分享基本公共产品提供的组织保障机制,制订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法规,从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用Office Publisher 2007软件制作手印鉴定书图片操作简单,可快速进行图文编排,方便地添加、清除标尺参考线。该软件图片定位、放大比例准确,特征标注方便,可规范、高效地制作手印鉴定书中的图片。  相似文献   

18.
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是公安机关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关系到打、防、控一体化防范体系的形成。但是 ,在安全技术防范服务监管理工作中 ,一直存在内部职能划分不明确 ,缺乏法律强制性规定 ,导致安全防范工程系统验收质量不高 ,验收标准不一 ,验收结论缺乏权威性等一系列问题。以法律条文将技防与经文保部门的职责权限固定下来 ,理顺管理关系 ,将有助于安全防范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work as an important, and overlooked, component of working conditions. Quality of Work Environment (QWE) is viewed as one facet of the Quality of Worklife (QWL) movement. Attention is thus paid not only to direct health effects of ad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ut also to how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of work contribute to a sense of competence and to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ory, a set of general criteria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