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此,我们不仅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还要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增进与群众的互动沟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科学的理论引领大众,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以良好的制度赢得大众,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文化凝聚大众,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邓小平政治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对于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新时期邓小平政治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要把握好防止"左"警惕右、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相统一和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搞抽象政治性争论的方法论原则。在新时期邓小平政治意识形态建设中,坚持加强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建设问题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加以解决、坚持为我国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建设构筑先进而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4.
金坤城 《前沿》2011,(3):64-67
意识形态自诞生之日起,就提出了意识形态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意识形态重在建设,重在加强管理,建设包括管理,管理促进建设,二者统一于党的建设的伟大进程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意识形态管理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积极发挥意识形态管理的职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促进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在新的形势下,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  相似文献   

6.
巫春红 《传承》2008,(10):22-23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占统治地位。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新时期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这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论述,旨在回应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占统治地位.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住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新时期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这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论述,旨在回应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科学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系统梳理、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蕴含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评价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目标、主体、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发掘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观,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艳 《求索》2014,(1):97-101
我国当代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它们采用了价值中立的方式来表达自身,同时还采用欺骗性的话语来隐匿自身。其实质在于弱化或淡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诱之以远离意识形态,还以倡导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多种文化形式来影响文化消费,力图加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面对这样的现状,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文化消费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培育人文精神,坚持文化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指人们对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认可、内化乃至尊崇、欣赏的心理倾向,最终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有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我们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增进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吸引力和渗透力,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要敢于亮剑。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实现"三全",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加强主阵地建设需要重点考察和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强化马克思主义对其他学科的引领与加强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现全员育人;以铸魂为目标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实现全过程育人;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3.
网络化在给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优势,西方强势而又隐蔽的网络意识形态冲击着我国的价值领域,被误读或曲解的马克思主义借助于网络迅速传播并玷污了马克思主义的名声,网络聚焦的各种社会问题消解着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无疑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为此,要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强化网络舆论导向,健全网络法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6,(6)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关系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稳固与否。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领域,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键在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借助有效宣传载体,培育意识形态认同感。红色文化是特殊的教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载体,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对建构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具体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而具体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中国而言,又分为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邓小平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的口号系统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1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元素之一,有其特定的内涵,本质上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的对待宗教现象与宗教问题的正确理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涵进行分析,探析广西大学生宗教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同时,又以其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习近平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思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机制,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与新媒介及其要求,构成习近平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我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点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诞生于19世…  相似文献   

19.
王红星 《前沿》2008,(8):19-2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具体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而具体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中国而言,又分为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邓小平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的口号系统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刘忠厚 《湖湘论坛》2008,(6):115-117
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信息殖民主义、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因素的威胁和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方式和控制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应当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