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庭内外》2006,(2):61-61
我应聘到一家私企公司工作,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在该劳动合同中,公司规定了10个月的试用期。我认为在一般公司招聘中,试用期为3个月左右,该公司的试用期似乎过长。请问:我的看法有法律依据吗?在试用期内,我能否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2008,(9):45-45
问:我是应届毕业的学生,我在去年8月份通过招聘会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我与该企业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同时约定了一年的见习期。但是我不明白见习期是什么意思,我记得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三年以上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那单位要求一年的见习期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请问,见习期与试用期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3.
我技校毕业后应聘到某酒店当服务员,虽然签了劳动合同,但合同中只约定试用期2个月,免费试用,包吃包住,而没有约定合同期限,只是说试用合格后再确定合同期限,每月工资900元?2个月期满后,酒店以我曾遭顾客授诉为由,要求再试用1个月。可第三个月过后,酒店以我在试用期内仍表现不佳为由将我辞退。请问,该酒店的做法是否合法?我3个月是否就白干了?  相似文献   

4.
律师答疑     
《法律与生活》2010,(20):45-45
涂律师:您好! 我经过面试被一家公司录用,成为市场部的一名员工。上班后,该公司告诉我必须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才能与我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为一年一签,并且过了试用期才能给我缴纳社会保险,公司的这种做法是否侵害了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唐其宝 《法制与经济》2008,(22):62-63,67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试用期限、劳动报酬、解除条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订立单独的试用期,劳动合同中如果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有关试用期的条款不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试用期限、劳动报酬、解除条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订立单独的试用期,劳动合同中如果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有关试用期的条款不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7.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因处于试用期内而产生的劳动争议已经越来越多。本文对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涉及试用期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比较了修改后的劳动合同的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8.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因试用期问题而产生的劳动争议已经越来越多,本文以劳动合同法的最新规定为依据,结合司法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有关试用期的案件类型,就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能够正确相关法律规定,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受诉范围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它是企业行政或雇主与工人之间为实现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争议。包括:劳动合同争议;不服企业作出的辞退、开除、除名等处分决定而发生的争议;有关调动、工时、生活福利、劳动保险、劳动保护以及工伤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11,(1):58-59
法官: 4个月前,我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可我在上班1个月后,即因病住院治疗56天。当我要求公司承担医疗费用时,公司不仅以没有来得及为我办理医疗保险为由拒绝,还提出因我在试用期内没有正常上班,不同意发放给我住院期间的工资,并表示要解除与我的劳动合同。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1.
劳动试用期是企业与员工相互考察、了解和熟悉的劳动用工过程,但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违反法律法规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劳动试用期违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理解歧义,认识错误、劳动者对法律知之甚少、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监督不力、利益驱动、维权成本过高等。我们应当设法防范劳动试用期违法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闫平平 《法制与社会》2012,(26):242-243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规定从原来劳动法规定的仅三条扩展到八条,可见国家立法对其的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加深了解、建立互信的桥梁,是劳动合同步入正轨的序曲,是劳动合同顺利履行的探照灯,正是基于此,才使得它成为诸位学者凝思的焦点,甚至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然而,试用期的与正式劳动合同期的关系如何,其到底要“试”什么,试用期从何时开始,是否可以延长,劳动者应怎样合理的运用劳动合同试用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从法律条文出发,作者对上述问题作了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3.
《法庭内外》2009,(3):57-58
法官: 2008年10月9日,我与某科技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期限1年,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的工资1000元。2009年1月5日,试用期即将届满前,公司领导告知我,公司还需要对我进行考察,如果愿意的话,公司愿与我续签3个月的试用期,否则就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试用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可以特殊约定的内容之一。未经协商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形成合意的 ,不能认定存在试用期。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个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单独与劳动者订立试用期合同是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试用期劳动报酬应当遵守当事人双方的约定 ,但该约定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为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做了基本均衡的规定,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依第24条协议解除;用人单位依第25条、劳动者依第32条可以随时通知对方解除;用人单位依第26条、27条、劳动者依第31条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解除。比较以上规定,应当说劳动法充分考虑了劳动者弱者的地位,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要求比较宽松,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则须符合法定的情形。如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无任何限制,用人单位若解除与试用期内的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应当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最为明显的是只要依…  相似文献   

1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1.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劳动者可自行决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36条关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关于非过失性辞退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l条第1款规定的较大规模裁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  相似文献   

17.
陈媛  王倩兮 《当代法学》2011,(6):113-117
试用期规则是劳动合同约定条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人单位经常滥用试用期的规定,例如延长试用期的期限、约定不止一个试用期、压低试用期劳动者工资、在试用期结束后解除劳动合同等等做法,严重的侵害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和依法取得劳动报酬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这是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违背劳动法公平法益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严格的界定,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用人单位利用见习期、学徒期等其他方式代替试用期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制》2008,(3):12-12
《劳动合同法》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该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炳倍的工资。  相似文献   

19.
《法人》2006,(5):14-14
合同终止单位要掏“补偿”《劳动法》规定,合同终止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一些单位借此只签订为期一年的短期合同,形成仅用员工青春期的现状。《草案》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仍要按照“满半年支付半月工资、满一年支付一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借此约束用人单位的解雇行为,稳定劳动关系。试用期按性质分为三级《劳动法》对试用期没有明确要求。这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加工制造业,旺季时大批量招工,试用期一直延迟至旺季结束。待企业对员工需求减少后,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解除合同。《草案》要求,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  相似文献   

20.
《法庭内外》2011,(6):58-58
法官:我从2010年起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但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我曾在双休日、节假日及平时多次加班,但公司没有支付过加班工资。两个月前,因公司无故突然将我辞退,我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加班费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近日开庭仲裁时,因我觉得仲裁员偏向公司,便愤然离去,转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却不予受理。请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