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没有正规的法律明确规定,只有两个部门规章禁止的情况下,代孕,尤其是地下的商业性代孕作为一种打破了传统生育方式的新型辅助生殖技术,催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关于代孕是否应该合法化的讨论中,学者们各持己见。本文通论述个分析完全禁止代孕的弊端,阐明自己对代孕合法化的态度,并提出关于代孕合法化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工生殖技术的介入,亲子关系认定规则日趋复杂。代孕所生子女的身份确认规则因立法对代孕的态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因而具有不确定性。在禁止代孕行为的立法背景之下,依据固有的亲子身份规则,分娩母亲多可以取得亲权。许可代孕行为的立法之下,依据代孕契约,委托母亲多可以取得亲权。但无论立法是禁止还是许可,代孕子女的身份认定都需要司法裁量权的辅助。对代孕子女身份的确定,没有最佳选择,只有利益侧重。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析对美国"婴儿M"案的初审法官和终审法官的两次对同一代孕合同的不同态度,指明功利主义和绝对道德主义在代孕合同上的对立。我国有关代孕立法与现实差距很大,运用法律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建议区分代孕合同区别立法。  相似文献   

4.
国际社会在代孕的有效性上存在较大的分歧,这导致了跨国代孕的冲突现象,并引发了跨国代孕及外国代孕判决承认问题上的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在一起美国加州法院跨国代孕判决承认的案件中,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运用利益衡量原则权衡了公共秩序的适用和儿童最大利益的保护问题,赋予了代孕儿童利益更大的比重和更多的考量,以更好地保障代孕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进而承认了美国法院的代孕判决。客观上看,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实践符合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原来本意和基本精神,对于整个国际社会准确适用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具有积极的指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段然  李静  李倩 《工会博览》2010,(5):232-232
代孕行为帮助不孕夫妇拥有自己的子女,代理孕母合法性是必要的,其符合自由理念和正义价值。以签订代孕合同为前提,双方在开始代孕这项事宣之前就要确定好将来孩子父母的身份地位,即由委托代孕的那方取得父母资格。  相似文献   

6.
现今各国的法律对人工生殖技术的态度为或限制或禁止,即便如此都未能阻碍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行为的增加。尤以代孕为例,代孕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也使自身所含的价值冲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但是对代孕的全面禁止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将代孕部分合法化,禁止营利性代孕,从而保障特殊群体生育权的有效行使,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于谁是妊娠代孕所生子女法律上母亲的问题,理论上存在分娩说、血缘说、意愿说以及子女最佳利益说四种学说,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在这一问题上都还在坚持和固守分娩为母的伦理与法律标准。在立法上,我国也应当坚持分娩为母的标准,只有在无法找到代孕母亲或代孕母亲拒绝抚养孩子的情况下,基于孩子健康成长需要之考量,才宜由法院判令孩子由委托人以收养的方式获得孩子的监护权。立法是处理代孕纠纷最为直接的方式,我国应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专门立法及相关立法,以保障该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主题导引】随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等新技术开始适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我国当前出现了不通过自然的性行为而受孕生殖子女的方式。而"二孩"政策的放开,进一步刺激了社会公众对代孕的需求。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签订了代孕协议,代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灰色产业。由此不但引发了父母亲法律地位、家庭的概念等传统伦理问题争议,也对当前固有的亲子法律关  相似文献   

9.
邢文艳 《法制博览》2013,(7):106-107
代孕,这种代他人怀孕及生育的现象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趋势,已经被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它成为了解决不孕症的一种临床选择。然而,它的出现对的社会、法律、道德以及伦理等是一个巨大冲击。挑战了社会秩序、法律秩序、道德伦理,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随着不孕不育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人工生殖技术的不断完善,"代孕"势必有其合理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局“全民外交”策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台湾研究》2001,(2):45-50
自从1990年6月台湾当局提出“务实外交”和“全方位外交”的主张以来,在“外交”手法上花样不断翻新,“金钱外交”、”经贸外交”、“元首外交”、“度假外交”等都曾是其推动的重点。2000年5月陈水肩上台以后,在继续推行“务实外交”的基础上,对“外交”策略和手法又作了一些改变,提出要“以全民外交作为全面参与国  相似文献   

11.
秦岭 《南风窗》2007,(10):34-35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深圳”两个字在中国人的语汇里绝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名字,更是“梦想”、“自由”、“奋斗”、“活力”、“一切皆有可能”的代名词,那里有太多白手起家的奇迹,有太多迅速致富的神话。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一起,操着方言味十足的普通话,奔波在已建或在建的高楼大厦之间,为的只是一个梦想:淘金。  相似文献   

12.
熊培云 《南风窗》2007,(2):20-21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权力运行,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前现代政治”都有一个共性——从表面上看,权力拥有者都会或多或少地承认自己不过是在代行某种神圣的权力。而这种“神圣的权力”,要么来自一个虚拟的民众实体,比如“人民”、“群众”,要么来自某种神秘的力量,比如“上天”、“上帝”、“神”等等,而不是那些具体的、掌握选票的人。在此情形下,无论是代行“人权”,还是代行“神权”,无论是君王或政府,作为权力拥有者与使用者,都是实现民众获取权利的唯一中介。而且,在口头上君王或政府至少会承认自己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万民之福”。在此,我们不妨将这些政治称为“中介政治”。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博览》2004,(13):62-68
2003年5月1日,北京市总工会召开紧急会议,下发了《关于开展“支前行动”、为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战士”解除后顾之忧的工作意见》,号召全市工会系统开展为一线“白衣战士”解“三忧”(孩子看护之忧、老人照顾之忧、生活不便之忧)的“支前行动”。 “支前行动”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从社会学角度认为心理压力是一复杂的结构,是一个“整合力系”。文章剖析了“整合力系”的成因:目标预期、失败暗示、教育冲突、压力转嫁、耐压弱化。在这些基础上,从系统论和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的对策,包括:教育评价:“减负”发展“极”;教育质量:“减负”发展“轴”;监控预警:“减负”发展“度”;系统有序:“减负”发展“力”。  相似文献   

15.
存在     
“存在”(Being)是西方哲学中最古老的词语,它与“理念”、“善”、“上帝”和“逻各斯”这些词语共同构建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古典传统。“存在”(Being)一词也有译成单音节的词语“是”、“有”、“在”的,这是因为“存在”这个词在希腊语那里就有上述三种含义,即作为系词的“是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工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检察机关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应确立“捕、诉、防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才能有效地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全面调查、区别对待”、“非监禁化、轻型化”、“迅速简约、充分保护”、“综合治理、体现职责”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你看,“市井”两字构成的绝大多数是贬义词,除了“市井小人”,还有“市井无赖”、“市井俚语”、“市井之徒”等等,均比喻卑微、粗俗、下贱之类不登大雅之堂的人和事,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所不悄一顾。人们也许不知道,“市井”在古代是“商人”的专有名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对商人至为蔑视,把“商人”排居“四民之末”。在以农立国的转会里,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中国,“两代”问题尤为突显。所谓“富二代”,即改革开放以来发财致富者的子女,子弟。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产生的“仇富”、二代”延伸。这尤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两代”,一是今天我们研讨主题所涉及的再就是“官二代”,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高官“仇官”心态正在向“仇富二代”、“仇官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的“超级女声”比赛为中国人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公共生活”空间。制度化、高效率的追星网络不仅拉近了粉丝们与偶像们的距离,也拉近了粉丝们彼此的距离。短信投票中的“自由选择”体验,悬念迭起、技术动作繁多的选举游戏,“玉米会”、“笔迷会”、“凉粉总部”等等“追星联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深度参与”,褒贬彼此偶像的“公共讨论”,在歌迷会之下设置“组织部”、“宣传部”、“监察部”等“科层机构”来操作与追星有关的“公共事务治理”,在追星之余, 还组织公益活动以提升歌迷会的“公共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个人“被就业”了、“被生活”了、“被代表”了、“被幸福”了,我们的国家“被G2”着、“被大国”着,我们就这样生活在一个“被”的年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