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与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进入到矛盾的凸显期和多发期。大量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是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反映。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必须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健康、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危害之深,已经成为阻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进脚步的绊脚石。因此,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党执政以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和生成原因各不相同。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注重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注重解决群众的物质利益诉求;21世纪初期以来,注重在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总结党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处理这类事件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俊俊 《唯实》2011,(2):49-51
当前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政治稳定,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认清群体性事件的危害,了解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积极掌握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加和对抗加剧等特点和态势。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滞后与公民社会组织匮乏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治群体性事件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培育公民意识并提升公民有序参与、理性参与政治的素质,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组织,拓宽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求贤》2010,(11):38-39
近年来,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和谐造成的障碍逐渐增多,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既是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处理不当.还会造成警民关系的对立。本文旨在结合公安部门工作实际,总结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经验教训.以期为相关部门处理同类事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的多发严重危害着社会政治稳定,给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有效预防、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是党和政府为保持社会稳定而面临的一个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各种经济关系、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由各种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扩张性、突发性等特点,因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而引发。化解群体性事件,应采取建立健全社会安全机制、构建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彩霞 《先锋队》2013,(29):10-11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效预防和成功应对群体性事件,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是转型跨越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现阶段正处于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意识群体性分流存在必然性,面对这一趋势,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如何介入是入世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本文阐述了群体性分流的必然特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各种不安定因素日益突出。特别是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而且规模扩大,行为趋烈,已严重影响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如何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重大课题。 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如下几个特点:从人数上看,群体性事件具有聚众性;从形成过程看,群体性事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从行为性质看,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违法性;从社会后果看,群体性事件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从表…  相似文献   

11.
"抗争性政治"理论是目前研究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进路之一,但也存在一定局限。在"中国大历史"视角下,基层社会场域中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群体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对某些体制障碍的突破,并创造出新的体制模式,表现为一种创造性政治实践。这是"抗争性政治"分析框架难以解释的,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创造性政治"以基层社会为立场,是一种上层与下层的互构型政治,其注重历史推动的"合力",更强调对制度障碍的"突破",强调社会群体性事件对制度变迁的重要作用,是一种建设性的话语逻辑。"创造性政治"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够解释我国农民创造性政治行为并超越"抗争性政治"这一经典研究进路,是一种更贴近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实际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当前,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一大政治难题,对其进行有效防范和治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切实改善民生是有效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根本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有效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积极更新政府理念,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去年以来,我省因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就多达112起。有的因工资福利待遇和征地搬迁中的问题引发。去年,由此类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高达50起,占群体性事件总数的52.1%,尤其是由于征地搬迁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上升幅度较大,比上年同期多21起;有的因土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此有不同的解读。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群体性事件是一种非制度的、无序的政治参与行为。为此,应该增强体制的供给能力,拓宽参与渠道,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公民的法制教育,从而引导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受经济和各国社会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国外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出现许多新的类型与特点,如何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理论上看,国外学界主要运用社会冲突、集体行动、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提出了制度化建议;从实践经验看,国外社会主要从法律基础、组织建设、警察制度、媒体管治等方面采取多元化措施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调控以及事后政府公信力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6.
翟红军 《唯实》2005,(10):59-6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科学处理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重点。把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正确对待群体性事件,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梁晓宇 《世纪桥》2020,(4):55-5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新时代党群关系提出了现实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要务之一。构建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要创新社会治理、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新时代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规模也有扩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是,公民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缺乏有效的救济渠道。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化解群体性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让其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二是政府要依法行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确保司法公正,强化司法权威;四是公民应依法行事,理性对待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与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社会资本的存量是有效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资源。然而,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不成熟,在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必须壮大社会资本,加强对各基层党政干部和普通民众的法治理念和公共精神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防治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实现民众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常常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以及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观原因在于有关部门的领导认识不到位,政治敏感性不强;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现象严重,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不力;出台的政策不严密,思想政治工作不扎实;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随众心理以及一部分人的法制观念淡薄.而客观原因在于历史上沉积下来的诸多问题与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一系列矛盾;新旧体制的摩擦以及境外反动势力的插手.要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必须坚持化解矛盾、关心群众利益的方针,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加强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