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慧玲 《群众》2011,(4):46-48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作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文事业总体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创立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构想,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它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相衔接,是我党以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战略,实现四项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韩振峰 《前进》2007,(10):21-23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统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创立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构想,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它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相衔接,是我党以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战略,实现四项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社会建设问题。他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对社会建设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理论探索,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他认为,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理念,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社会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五有"。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设作为“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社会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当前,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要认真学习社会建设理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新形势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这是高度重视学习的必然结果。加强学习是时势所迫。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现状有喜有忧。其喜表现在于学习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其忧在于学习现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任务的完成,并进一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雷锋为学习榜样,弘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社会组织将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是党在群众中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党中央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之路"的要求,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当前,在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全覆盖的进程中,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力求实现"三个统一""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自1993年党中央正式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命题以来,学界、政界和宗教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对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和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施行,是党中央、国务院以法治方式推进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民生领域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救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办法》意义深远,成果来之不易。学习和贯彻《办法》精神,  相似文献   

12.
社会正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邓小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从效率和公平两个视角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正义进行了科学的解读,并从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走共同富裕道路和用法制反腐、反特权等手段途径阐释了实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正义的可能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社会管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秩序,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7,(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三十六年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背后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已经步入新的阶段,面临新的问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质"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实体经济与金融房地产业之间的结构失衡、经济发展与民生事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失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等方面;"不充分"主要体现为行政体制改革不够充分、社会法治建设不充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充分、经济体制改革有待充分推进等方面。解决矛盾的思路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切实贯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加强社会建设是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北京市妇联认真贯彻中央、全国妇联、北京市委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努力探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14,(11):48-49
杨晶在《行政管理改革》(2014年第9期)上撰文指出,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支撑,是化解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敬海新 《前沿》2011,(19):127-131
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所在。我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公共服务支出比例偏低,区域之间公共服务支出的人均差异过大,歧视性供给,以及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效率低下等问题,必须从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朱力 《群众》2011,(3):65-66
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的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要求,北仑区牢牢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