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唐瑞民 《政法学刊》2006,23(1):126-128
防暴队形是人民警察在处理群体事件时,有效的控制聚集人群的一种基本战术措施。其内容包括大、中、小规模聚集人群的阻拦、包围、分割、驱散、缉捕等,主要目的是达到驱散、控制、制止、缉捕闹事头目和保护重要人物或国家重要设施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群体性事件中因人群大量聚集极易伴生聚众型犯罪、侵犯财产和伤害人身的犯罪以及其他犯罪,刑法学从群体性事件概念、类型、特征和社会危害性等方面进行考察,为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刑事政策的制定,刑法规制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的设定以及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司法实务提供理论和实证上的支持,最终为群体性事件的理性、规范和法治处置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聚集在一起,以暴力或非暴力方式,公然对抗国家法律法规,扰乱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当前公安工作的重点,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对抗性、不确定性、公开性、危害性等特点。因此,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已成为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罗云汀  陈强 《法制与社会》2014,(10):188-189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多人聚集事件。本文在分析多人聚集事件后,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预防和处置多人聚集事件的方案,以期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度高、行人流动性大和风险不确定性大的特点,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此类场所进行常态下的警力部署,在构建固定岗位置模型、巡逻岗区域模型和警力部署防范能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大规模人群聚集风险控制态势模型。以北京市什刹海风景区为例,将通过相关模型导出的警力部署冰力图与人群聚集风险热力图相比对,得到人群聚集风险控制态势图,用于指导警力再部署决策。  相似文献   

6.
孙晓磊  王振  刘茂 《刑警与科技》2007,407(1):11-14
通过确定超市结算区人体平均投影面积,给出了结算区最大容许人数。利用拥挤理论,根据不同时段下的人群到达率,得出了收款台最低开放台数,并据此对结算区内人群聚集风险进行了分析。在综合考虑结算区的最大容许人数、人群可忍受的平均等候时间及机器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了各时段的收款台最佳开放数。从超市的自身效益、购物环境和聚集人群安全性出发,针对超市结算区的人群聚集风险提出了可行的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于群体性事件可以借用中医上的"望闻问切"的思想来进行应急管理,所谓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望诊"则是根据观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规模、参与人群等表征来进行观察,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闻诊"则是根据观察群体性事件的目的、特征和行动指向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的类型和危机程度。"问诊"则是要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利益诉求,通过沟通来确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切诊"确定群体性事件的症结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支媛 《政府法制》2014,(15):44-45
来美国之前,总以为美国政府也像一块铁板,里面聚集了一群“当官的”.后来才发现,美国政府是个有点“人格分裂”的二元体,由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群组成:政客和公务员,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像“高富帅”和“屌丝”那么大.  相似文献   

9.
水污染对于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健康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为了分析2014年我国媒体报道的水污染事件,利用搜索引擎,收集、整理并分析了水污染事件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污染源、污染原因、危害及应急措施。共统计出59起水污染突发事件。所报道的主要水污染源是工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饮用水污染常造成短时停水,部分事件还导致人群中毒患病。相关部门在污染爆发时,第一时间采取了有效应急措施,控制污染物扩散,及时公布污染事件,免费供水,实时监测等,尽可能降低了水污染事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强调通过现代的治理手段来解决国家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如何在依法执法的过程中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管理、控制就成为了公安机关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不同参加人进行群像的刻画,分析总结参加人的不同特征;在确定诸参加人对于群体性事件不同影响后,对其采取不同的措施处置,以达到博弈的最佳平衡点,通过对症式的应对以达到对群体性事件的良性处置.  相似文献   

11.
赖家兴 《法制与社会》2010,(28):191-191,195
群体性事件既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也是正视和化解这些社会矛盾的角度和契机。因此,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特征,深入探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和措施,对于正确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行为模式是指在特定的共同体内部,在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行为作用下,被广泛接受的行为过程的基本样式或一般规律。深入了解群体性事件中的非友好人群行为模式,是事件处置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社会不公平与民生问题是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无固定职业者是群体性事件中非友好人群的主要成员,公开信息是人群信息的主要来源,发泄不满情绪和表达诉求是其主要目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是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五联网成为社会舆论场的重心,网络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其不仅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探讨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把握网络公共事件的性质,厘清公共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演化要素,妥善地应对各类网络公共事件,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处置、引导和管理网络公共事件的能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最近几年的数字尚在统计当中。然而,从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上访群众聚集冲击市委机关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到2009年的"6.20"石首事件、"5.30"宿迁锦绣江南拆迁引发的死人事件、"2.8"贵州德江群体事件、"5.19"甘肃会宁平息千人群体事件、"6.19"湖南邵阳事件、"9.4"湖南吉首非法集资事件、"11.13"成都自焚拆迁户唐福珍死亡等事件看,结果的严重性一步步在上升,有大量无辜农村群众也卷入其中。因此,构建中国式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和谐校园建设的日益深入,高校校园稳定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深思探讨的话题.高校是人群聚集密度较大的场所,各种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多种不稳定因素对高校的运作和发展有较大影响,在此情况下,高校的稳定问题应迅速提上管理者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校园危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就是危机预防.  相似文献   

16.
因为在网络散布谣言引发一起群众聚集事件,目前,4G嫌疑人已被陕西省神木县警方控制。谣言自古有之,但在网络时代危害之甚则前所未有。对于网络谣言,目前的普遍观点是要严查严防严惩。值得深思的是,事后将造谣传谣者绳之以法进而严惩,即使行动迅速,也难以弥补谣言借助网络快速传播而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周新宁 《法人》2008,(11):38-38
继“番茄花园”事件之后,微软又针对盗版发出黑屏通牒。微软向“番茄花园”开刀一事时隔未久,焦点又聚集到了黑屏事件。从微软中国公司获悉,10月20日起,该公司将通过每隔1个小时,把未通过验证的操作系统进行电脑黑屏一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损伤时间的确定,是法医病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审理案件中,常常需要法医鉴定人提出损伤和死亡是否在同一时间发生,这对于法医鉴定人员侦破案件和事件重建均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推断损伤时间所采用的方法,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对于受伤后立即死亡或经短时间后死亡尸体上的损伤判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相似文献   

19.
非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的冲突升级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发酵爆发期、民众聚集期、对峙僵持期、暴力对抗期。其中,怨恨积累、信息传播、共情唤起机制在发酵爆发阶段可以促进对立边界的激活;资源动员、群体压力、群体自我膨胀机制对于民众聚集作用显著;言行刺激、团体激进、循环反应机制在对峙僵持期明显地导致了群体情绪的失控;责任淡化、紧急规范机制又在最后促进暴力的扩散。  相似文献   

20.
柳洪铭 《检察风云》2005,(20):60-62
每一年的国庆,天安门前都聚集了来自祖国天南地北的人群。天安门,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最神圣的地方,来到这,人们总会涌动起一种激越的情怀。在五六十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天安门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红色圣地。来到北京,人们总会先到天安门前照张相、留个影,以寄托对党、对伟大首都的向往之心、崇敬之情,天安门照相成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时尚”。于是,首都北京便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天安门摄影”。在人们的心目中,从事这一行业的摄影师是既光荣又神圣的,因此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广场摄影师”。周总理“当”名誉经理“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