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发动“西安事变”、改写中国现代史的张学良,日前以101岁高龄辞世,但在他回忆“西安事变”的口述历史记录里,他亲口追溯发动“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解开了影响中国和世局的大谜题,也澄清了历来史家种种推敲和臆测。楔子主动提起最讳谈话题1989年6月1日,是张学良89大寿,王冀教授从美国来看他,出乎客人意料,张学良先生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今天我忍不住,我对你们说,事情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就是一二·九那天,我对学生说,我可以代表蒋委员长,考虑你们的要求,我也可以代表你们,把你们的请求转达…  相似文献   

2.
五四月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占我国东北的战争,全国人民同仇敌汽,要求抗击日军,收复失地。而蒋介石却以日本强大,国内政局不稳为由,坚持不抵抗政策,把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回关内,将东三省拱手让给日本。1935年10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毛泽东在瓦窑堡发表讲话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事实,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他的殖民地。我们的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退到陕西的张学良在全国人民面前拍不起头来,但蒋介石仍一封封电报催他向刚刚到达陕北的红军发动进攻。1935年冬,红军攻入榆林,歼…  相似文献   

3.
谢旭 《台声》2001,(1):30-31
不久前,台湾老音乐家吕泉生——“台湾儿童合唱音乐之父”首次返回福建老家,在厦门短短两天逗留接触中,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坚强的爱国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一)吕先生祖籍福建诏安。他的祖辈迁台已数百年。他小时候受到日本推行的“皇民化”教育,长大后留学日本。他曾说过,在20岁以前,完全是一个与日本人无异的台湾人,可他心中仍流淌着炎黄子孙的热血,始终不变。1943年,他奔父丧回台,后因战争影响交通断绝,没能再去日本谋生,就留在台湾教书。1945年台湾光复后,吕先生担任过《台湾文学》季刊编辑,后在台湾广播电…  相似文献   

4.
61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苦难。一只“望乡孤雁”——日本遗孤,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留在了中国,被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收养,并隐名埋姓几十年。后来在中日两国政府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日本亲人,写下了浸透着血和泪的《望乡孤雁》一书。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他和中国亲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您使我脱离了孤儿的死亡边缘,哺育了我,使我健康成长。再见,伟大的中国!再见,养育我几十年的爹娘!”就在他回国不久,不幸英年早逝,他留给中国亲人的是绵绵无期的思念……  相似文献   

5.
由张学良先生亲自题写的“东北大学”校牌,今年4月22日正式挂在东北工学院门口。至此,创建于1923年的东北大学在70年后又恢复了校名。张学良先生不仅欣然同意出任该校的名誉校长和名誉董事长,还专门派私人代表、原东北大学代理校长宁恩承出席了庆典活动。“东大”的变迁2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日本帝国主义更是长期觊觎东北。当时张学良先生力主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以救国救民。他的父亲张作霖,为了壮大实力,东山再起,决定采纳多方建议,创办东北大学。1923年4月26日,  相似文献   

6.
东北沦陷,使张学良背上“卖国”的骂名,而苏联官方言论指责西安事变是日本人的阴谋,并把他与汪精卫相提并论,更是张学良感情上最难接受的。为了向世人证明自身的清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负荆请罪”的方式走进南京……  相似文献   

7.
《台湾日日新报》对近代中国大陆的报道以政治人物与政局方面内容居多。这些报道有特定的对象,其中关于张学良的报道数量仅次于蒋介石。这一现象主要不是源于台湾民众关注张学良,而是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该报试图通过塑造张学良的“亲日”形象抵制东北易帜;易帜后张学良形象的捩转,是该报反对中国统一的表征;“九一八”事变后,该报又以“暴虐将军”张学良粉饰日本侵华。由此观之,贬抑、诋毁甚至妖魔化中国,抬高、粉饰日本是《台湾日日新报》相关报道的核心目的,借以为殖民当局割裂两岸、同化台湾乃至战争动员等图谋服务。  相似文献   

8.
1993年12月18日,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是就在这一天,一位本世纪东方的传奇人物,悄悄地从台湾搭飞机飞临了这个城市。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动过震惊中外“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将军。这也是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第二次来到美国。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威在西安扣留了前来督战攻打红军的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从而酿成了震惊中外、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对我国侵略和我国人民长期要求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当局长期内战的伟大斗争的必然产物。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致使日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开始向华北进攻,并于1935年向国民党政府提出要求在华北的统…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先生病逝的噩耗,使国人深为悲痛,人们怀念这位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千古功臣”的历史老人。张学良先生之所以被誉为“千古功臣”,第一,是1929年的东北易帜,张学良的这一决定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吞并东北的阴谋,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宣告了中国自清朝末年以来分裂、割据、混乱的结束,至少实现了  相似文献   

11.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14):49-50
他是个传奇人物。早年曾任张学良的副官。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率部脱离国民党军,改称“人民自卫军”,在冀中平原树起了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大旗,铸造了一段段传奇和创造了平原游击战争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抗战胜利后,他又挺进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州令兼西满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5,(6)
张学良,字汉卿,号逸安。一九○一年六月三日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他出生时,正逢其父张作霖头一回打了个胜仗,故给他取乳名叫「双喜」(见《张学良在台湾》一书中的《张学良谈张学良》一节)。张学良十九岁就读于东北讲武堂,四科考试全获第一,可见他自幼才思聪敏,颖悟过人。他二十岁便当上了陆军少将。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他的父亲张作霖同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作战失败后,在退回东北的路上,乘火车经过皇姑屯(今属沈阳)车站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死。一九二九年一月张学良接  相似文献   

13.
吴忠才 《传承》2001,(6):27-29
当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时候,自以为得计,几年之内,又侵占我华北,并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叫嚣数月内灭亡中国,气焰嚣张至极。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的美梦最终破灭了。中国人民终于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外国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的胜利。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初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因为现在中国有了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  相似文献   

14.
1931年“九·一八”一声炮响,我成了流亡学生,流落北平,入张学良将军为收容东北流亡学生办的东北中学就读。我们既学文化又学军事,穿军装过着军人的生活。大家正在卧薪尝胆苦练杀敌本领准备打回老家去时,1935年国民党政府和日本人签订了《何梅协定》,把华北五省变成所谓自治,实质上在日本人操纵下实行汉奸统治。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日寇居然要求解散东北中学,说东北中学是培养抗日分子的。张学良校长把我们迁至河南信阳鸡公山。大家被逼上山后,义愤填膺,纷纷投笔从戎。我于1935年7月中旬和十余个同学,拿着张学良校长的推荐信,到北平报考中央军…  相似文献   

15.
史轩 《传承》2003,(2):4-6
今年2月是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陈赓于1924年6月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开始他的革命军旅生涯。其后20多年,他率部南征北战,许多“名声赫赫”的国民党军和日本、法国、美国侵略军的司令官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笔者仅撷取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和国民党一级上将白崇禧较量的史实,让读者领略这位名将叱咤风云的雄才大略。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1949年9月9日中央军委致林彪、邓子恢电)。他于1911年投身军旅,长于用兵,老谋深算,人称“小诸葛”。北伐战争时,白崇禧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陈赓才…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03,(3):32-34
去年(2002)12月15日,在日本“李友会”上,李登辉以越洋视讯发表(台湾精神与日本精神)的演讲,大事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武士道精神”和“大和魂”,并指谪战后日本的“自虐价值观”把“现在世界上最要依赖的日本,其‘武士道’与‘大和魂’在1945年败战以降,几乎不被理睬,被一脚踢开弃如敝屣”,并惋惜“武士道的否定,不能不说对日本人是极大的打击。当然也同时可说是世界人类的很大的损失”。据李登辉说,他说的“武士道”是根据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1899年)一书。他并期望日本能恢复“武士道”精神,“才能…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2):64-64
加班 国内某公司招了一个日本人当运营总监。上班第一天就对下属说:“我是个加班狂,希望大家配合我。”一个月之后他回日本了。最后一句话是:“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相似文献   

18.
2002年3月3日在北京国展中心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外资特路普公司的摊位挂出了“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见《京华日报》2002年3月4日,《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3月20日摘转)。该公司一副总经理说:“过去公司曾用过北大和清华的毕业生,但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他们会有莫明其妙的优越感,浮躁而不务实。”现场记者就此又询问了10家招聘单位,其中8家有同感。一位电脑公司总经理很有感触:“我和一位名校毕业的人共事,结果项目遇到了困难他就撂摊走人了。”做软件开发的陈先生曾和两位名校毕业的人一起去美…  相似文献   

19.
学会尊重     
记得曾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美国人。有一次,他的一位日本朋友在跟他谈天中,说他刚听了一堂很没有意义的课,讲课人是个“jerk(译为笨蛋)”。作者很好奇地问:“用日语怎么说‘笨蛋’这个词?”那人想了很久,然后非常遗憾地告诉他说,在日语里实在很难找出一个与“笨蛋”这个词相对应的词汇。那么日本人如何表达他们的愤怒情绪呢?一次,作者亲眼看到一场车祸,他很想知道这两个司机在撞车后会说些什么。没想到,两个司机下车后先互相说了句“对不起”。作者实在无法相信日本人不会发脾气,于是他很认真地观察身边的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道他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他的过去和现在,就能预知他的未来。”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亦如此。李登辉身上的外国影子在不久前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里,李登辉对于自己处于日据时期的童年,有着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的追述。“最大的幸福是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让我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Z日本统治台湾“若从历史观点来看,或许可算是个悲哀;但若从个人自身来说,毋宁是幸福”,“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谢时代让我能有些体验,开启我幸福的人生”。因为父亲是日本刑警,“从小学、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