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慧君 《政府法制》2013,(13):48-49
贪污贿赂犯罪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要对其预防必须建立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庞杂系统。在实施贪贿犯罪的预防时,秉承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打促防的法制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撤走贪污贿赂犯罪的温床。更要加强思想教育,修身齐家,使相关主体不想犯罪。面对目前我国贪污贿赂犯罪的现状,结合世界上治理贪腐的经验,笔者认为预防贪污贿赂犯罪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贿赂犯罪治理由"打击型"策略向"预防型"治理策略的转型,是国际腐败犯罪治理经验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预防型"贿赂犯罪治理策略要求:在确立对贿赂犯罪实行"均衡性"治理理念的前提下,调整贿赂犯罪罪刑规范内容,慎重处理贿赂犯罪罪量因素的功能,删除行贿罪犯罪阻却事由;修正贿赂犯罪特别自首制度;增设企业预防行贿失职罪,科学设计其罪刑规范的基本内容,由此整体提升中国贿赂犯罪惩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经济犯罪原因剖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志伟 《行政与法》2005,(5):120-123
经济犯罪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频发的一种犯罪类型。任何犯罪都不是一个犯罪原因简单造成的,而经济犯罪更应从社会、人的本性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去分析;同时,对经济犯罪的预防也应该从整体、根本上着手,在预防手段的现代化、转变立法思想、建立诚信社会等方面打防并举。  相似文献   

4.
治理和预防企业犯罪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合规计划是预防和治理企业犯罪的最佳方式,已成世界性趋势.我国企业合规计划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缺乏刑事法激励措施,现有相对不起诉制度难以起到激励作用,急需在立法上增设企业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构主义系统理论为企业附条件不起诉奠定了理论基础;认罪认罚从宽与合规从宽具有相...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工程建设领域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预防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商业贿赂犯罪问题已经引起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一些机关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治理商业贿赂的具体举措,以提高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工作能力,有效惩治商业贿赂犯罪。但是,治理商业贿赂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预防商业贿赂、铲除商业贿赂滋生的土壤,到严密法网,对  相似文献   

7.
《政法学刊》2021,(5):17-24
"微信账号解封"犯罪是近年来高发的新型网络黑灰产犯罪,具有低龄化、组织化、链条化及隐蔽化等特点。"微信账号解封"犯罪为实施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提供帮助,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财产安全和国家网络安全。从其犯罪成因来看,主要存有利益诱惑高、犯罪成本低、监管难度大、侦查打击难等因素,对其进行治理应采用多元化治理模式,即协同治理、法治治理与技术治理。协同治理主张强化部门协同、行业监管及预防宣传;法治治理重视法律适用、层级打击和刑事政策;技术治理强调人才培养、警企合作及技术反制。  相似文献   

8.
任何犯罪的治理(包括预防)机制的探讨都由主体、行为和危害性三个基本点构成,在职务犯罪预防机制中,对于其中最为重要的犯罪主体"、贿赂的内涵"和犯罪根源等三个基础性热点问题,本文分别从社会学以及司法实践等两个角度予以了重新的厘清和界定,对学界一些既有思想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犯罪治理实践在社会治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深刻理解中国经验并发展犯罪治理现代化理论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的犯罪治理模式呈现出总体性治理吸纳现代化治理的复合型制度逻辑,具体的经验资源包括:以"平安中国"为主线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将总体性的政策治理观融入犯罪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借助枫桥经验联接国家主导与多元参与,实现治理权威与治理角色的重新分配;提升运动式治理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水平,以最小的治理代价换取最大的治理效果;以"发展式预防""整体性治理"释放大规模社会建设活动的犯罪治理效应,实现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鼓励智慧技术的"赋能导向式"应用,激发技术治理的犯罪控制与犯罪预防潜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犯罪治理应树立整体性、长周期的治理观,为吸纳、升级中国经验奠定基础;倡导精细化治理理念,寻求有效治理与正当治理的平衡;总结、固定典型案例的成功模式,强调中国方案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贪污贿赂犯罪侦查机制,是指一个国家有关贪污贿赂犯罪侦查的程序、方式等制度规定,是一套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能及时发现和查明贪污贿赂犯罪并予以司法追究的工作体制。其基本功能是:及时地揭露、惩治犯罪,有效地保障人权,从机制上实现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控制和预防。本文试对我国现行司法体制下,如何完善和强化贪污贿赂犯罪的侦查机制,以有效地惩治犯罪、治理腐败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环境犯罪刑法治理早期化之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梁 《法学杂志》2017,(12):133-140
基于环境犯罪的特殊性,人们对以刑法谦抑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的事后刑法治理理念进行了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以预防性理论和生态中心主义为基础的早期化治理理念得以确立.环境犯罪早期化治理的理论依据是积极预防,实践依据在于国家治理环境犯罪之战略的确立以及刑法对环境犯罪之社会治理的深度参与.我国新近的环境立法、环境刑法立法以及相关刑法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环境犯罪刑法治理的早期化,但从生态中心主义立场来看,这种体现还需要从刑法上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青少年犯罪与走私、毒品犯罪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也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多年来,我国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预防、治理工作,建立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治理体系,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起步较晚,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治理体系,仍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结合学习、生活中的体会,谈谈我对青少年犯罪的一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现有的大量数据表明,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现状严峻,其特点主要有:犯罪主体出现低龄化倾向、犯罪类型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从性质上看,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化方向发展;从犯罪手段上看,智能化犯罪增加;从组织形式上看,团伙犯罪现象严重、女性犯罪增加。本文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期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将其消灭在犯罪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腐败现象的黑影也在不断扩展,当前职务犯罪呈蔓延之势,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本文分析了职务犯罪的内涵、特徵、危害及其成因,并从思想上、立法上、完善监督机制和加大打击力度等方面深入探讨预防对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5.
陈宝友 《中国司法》2012,(10):74-78
预防和减少犯罪离不开高效刑事司法机制的保障。降低重新犯罪率作为犯罪治理中的难点更是如此。在整个刑事司法体系中,监狱刑罚执行处于最后一个环节,其对降低重新犯罪率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北美国家进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刑罚改革运动。这场改革使欧美国家的刑罚作用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与传统刑罚作用观及其实践迥然不同的作法和发展趋向。第一,预防犯罪的政策思想导致刑罚作用的变化。惩罚报应就是刑罚目的,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期待通过刑罚取得一般预防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在创制刑罚的同时就有了所谓预防的概念。然而,现代意义上的预防犯罪,并非指在犯罪事实发生之后根据刑罚所实现的一般预预,而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前,通常应该采取的防止犯罪发生的预防手段,或者在犯罪发生之后,通过刑罚所实现的特殊预防,即刑事政策意义上的预防犯罪。应该指出,自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于1803年首先使用"刑事政策"一词、强调一般预防到李斯特依靠实证方法分析犯罪原因、主张目的刑论、强调特殊预防从  相似文献   

17.
叶良芳 《政法论丛》2023,(2):113-123
企业合规制度的建构目的,是通过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的优惠奖赏,激励涉案企业积极进行合规化改造。这一制度所带来的司法优待,何以不违反罪刑法定、罪刑均衡等刑法基本原则,仅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来阐释,尚难以充分地证成。刑事一体化思想与企业合规制度具有高度契合性,可以为后者提供理论根据。从宏观层面来看,前者关于犯罪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主张,是后者预防和治理企业犯罪的理论根据;从微观层面来看,前者关于犯罪化、轻刑化、非监禁刑、动态性、开放性等具体主张,可以为后者提供精细的规则根据。以刑事一体化思想为指导,需要明确企业合规的制度定位和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8.
缐杰 《人民检察》2024,(4):29-32
面对亟须加强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紧迫形势,检察机关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抓手,依法做好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推动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分析研判,促进源头治理。同时,主动融通“六大保护”,督促各司其职,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合力。  相似文献   

19.
司法社工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是在新形势下对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意义十分深远。 司法社工的工作主要是矫治的工作,这是社会治理犯罪现象的最后一个阶段,帮助罪犯或行为偏  相似文献   

20.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飞 《法制与社会》2010,(17):81-82
青少年犯罪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就如何更好地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提出了以下对策:大力开展法制教育,积极构建家庭防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行为,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犯罪,建议立法机关考虑将刑事责任年龄适当降低等,以期对违法青少年的转化及遏制青少年犯罪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